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作者:張元乾 朝代:宋代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原文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崑崙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詩詞問答

問: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的作者是誰?答:張元乾
問: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元乾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元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我輩夢魂經常縈繞著未光復的祖國中原之路。在蕭瑟的秋風中,一方面,金兵營壘相連,軍號悽厲;另方面,故都汴京的皇宮寶殿已成廢墟,禾黍充斥,一片荒涼,真是令人惆悵呵!為什麼黃河之源崑崙山的天柱和黃河的中流砥柱都崩潰了,黃河流域各地泛濫成災?如今,中原人民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人口密聚的萬落千村都變成了狐兔盤踞橫行之地。杜甫句云:“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從來是天高難問其意。如今我與君都老了,也容易產生悲情,我們的悲情能向誰傾訴呢?我只能默默地相送到南浦。送君遠去!
別後,我仍然會佇立江邊眺望,不忍離去。見柳枝隨風飄起,有些涼意,殘暑漸消。夜幕降臨,銀河橫亘高空,疏星淡月,斷雲緩緩飄動。萬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處?回憶過去與君對床夜語,暢談心事,情投意合,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俗話說雁斷衡陽,君去的地方連大雁也飛不到,寫成了書信又有誰可以託付?我輩都是胸襟廣闊,高瞻遠矚之人,我們告別時,看的是整個天下,關注的是古今大事,豈肯像小兒女那樣只對彼此的恩恩怨怨關心?讓我們舉起酒杯來,聽我唱一支《金縷曲》,送君上路!

注釋
底事:言何事。
崑崙傾砥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崑崙山,《淮南子·地形訓》:“河水出崑崙東北陬”。傳說昆化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此以崑崙天柱,黃河砥柱,連類並書。
九地黃流亂註:喻金兵的猖狂進攻。
聚萬落千村狐兔:形象描寫中原經金兵鐵蹄踐踏後的荒涼景象。
耿:明亮。
大白:酒杯。

詩文賞析

“賀新郎”是這首詞的詞牌,“送胡邦衡謫新州”是這首詞的題目,亦可看作是小序,作者在這裡交待了詞的寫作背景、原因和主題。

詞的上闋述時事。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寫中原淪陷的慘狀,形象地概括了北宋滅亡的歷史事實,有尺幅千里之勢。

首句:夢繞神州路。寫作者自己日夜思念北方國土,連做夢都在圍著北宋故都汴京的路轉。“繞”,即縈繞,牽掛心間,不能忘懷。這裡有徘徊、巡迴之意。“神州路”,古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這裡指中原淪陷區。作者為什麼要將中原淪陷之慘狀托之於夢呢?含意有二:一是中原淪陷不可去,淪陷之慘唯可於夢中見之;二是中原之淪陷如惡夢一般。實景虛寫,寫出人心之慘痛,故有第二層的質問。

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這兩句寫夢中所見。中原淪陷慘狀,以“悵”為領字。所悵者,一是“連營畫角”金兵軍營相望,軍號悽厲。 二是“故宮離黍”。當他在夢中來到汴京的時候,那蕭瑟的秋風,更引起了他的無限悲傷,當年繁華的汴京,已成了金兵的軍營,一陣陣哀厲高亢的軍號聲連成一片,原來的皇宮大殿長滿了野草,完全變成了荒涼的廢墟。

以上幾句,層層遞轉,字字沉實,詞人悲憤之情,愈轉愈深沉。因為胡銓主張收復中原、反對議和而得罪權臣,被貶謫嶺南,所以起筆即從中原寫起。“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是寫對中原地區的深沉懷念和收復失地的願望。作者通過對北宋滅亡、汴京荒涼的描寫,表達了對國事的憂傷。這就與堅決主戰的胡銓溝通了感情,因為他們的心情和意志都是一致的。所以這個開頭很不尋常,作者不寫送別之情,不寫景物之狀,而從共同關心的國事寫起,表示對友人被貶謫的同情,並引以為知已,說明他們是志同道合的。

第二層: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嚴詞質問悲劇產生的根源,是對開頭四句的追問和深思。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我們的國家變成這個樣子呢?

底事崑崙傾砥柱,底事,即何事,什麼事,什麼原因,為什麼?“崑崙傾砥柱”即“傾崑崙砥柱”。崑崙,即崑崙山。古人相信黃河源出崑崙山,傳說崑崙山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見《淮南子·地形訓》:“河水出崑崙東北陬。”《神異經·中荒經》:“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古人以崑崙為至高無上的山。砥柱,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陝縣東北黃河中。《水經·河水注》:“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當中者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過,山見水中如柱然,故曰砥柱也。”《禹貢》稱:“異河積石,至於龍門,又東至於砥柱。”傾,即摧毀、倒塌。作者在這裡以崑崙天柱,黃河砥柱,連類並書,比喻北宋王朝傾垮。

九地黃流亂注。喻指金人的入侵以及戰爭帶來的慘景。九地:九州,即中國,這裡指中原淪陷區。黃流亂註:黃河泛濫,洪水橫流。這裡喻指金兵的猖狂入侵。

聚萬落、千村狐兔。即“萬落千村狐兔聚”,形象描寫中原經金兵鐵蹄踐踏後的荒涼破敗景象。正如曹操在《蒿里行》描寫的那樣:“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落,即村落。狐兔,這裡指入侵之敵。

在這裡,作者敘述了國家殘破之恨和人民遭難的慘狀,以山崩地裂,洪水泛濫比喻國家的破亡和金兵的入侵,用狐狸和野兔的聚集,表現了戰爭造成的荒涼,反映出人民所承受的災難。又以“九地黃流亂注”與上層的“連營畫角”,“聚萬落、千村狐兔”與上層的“故宮離黍”,上下照應,顯得生動形象,深沉悲憤。

在第二層中,詩人提出了疑問,問而不答。乃因答案分明,不言即知,況且涉及朝廷統治者而不能言。故而筆鋒一轉,寫出了以下幾句: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其言外之意是:天高固然難測,而衣冠華族淪於異族之手,實乃人事使然。此為第三層,感慨時事,點明送別。

天意從來高難問,天意:上天的意志。此指皇帝的態度。高難問:難以讓人琢磨,猜不透。

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況:況且。人情:人們之間的交往情誼。一說“人之常情”。老易悲,是說天意既難測,而人越到老了,想起人們之間交往的友情,越容易感到悲傷,今有深仇而不思報,故長嘆:悲難訴。從這裡可以看出,“悲難訴”的內涵是:北宋議和滅亡之悲難訴;南宋王朝苟且偷生、偏安江左、迫害忠良,這種悲傷是難以訴說的。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出自杜甫詩《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以表示對高高在上的執政者的心意難測,一味妥協投降、忘了亡國之仇的不滿。

更南浦,送君去。寫送別。作者的筆鋒自然轉至送別胡銓。南浦,泛指送別的地方。出自屈原《九歌·河伯》:“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或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以上幾句是寫作者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和對胡銓的慰勉。在上一層里,作者用濃重的筆墨寫出了亡國之痛,至此便很自然地要問:這一切是怎么造成的?究竟是誰的過錯呢?在當時,這答案不能明白講出,所以作者只好借杜甫的“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這兩句詩,來暗示國破家亡的罪責,應由最高統治者來承擔。詩人以怨憤的筆調寫道:上天的意志向來都是難以令人猜測的,何況人越到老了,想起人們的交往之情越容易悲傷,這種悲傷的原因也很難訴說得清楚。是為國家的命運悲傷,還是因為朋友的貶謫悲傷,作者使用“難訴”二字,其意豐蘊含蓄,即是對上面問題的回答,又給人留下了回味的餘地。人老了容易悲傷,現在為自己的知已送別,其悲傷更屬必然了,所以,作者用“更”字,又深入了一層,具體落實在送別上,至此點明主題。

上闋的安排,突出了作者同友人共同的憂國思想,而把個人的傷離放在了次要地位,使作者與友人的惜別之情不同於一般,這就與那些只寫離情別緒的俗套之作有明顯的區別。突出了共同的愛國思想,也就把詞的境界,提到了新的高度。故詞的下闋轉寫友誼與慰勉,敘別情: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下闋也有三層意思:

第一層: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換頭四句緊扣上闋結尾送君“南浦”之意,通過景物描寫,說明送別的時間與地點。

首句:涼生岸柳催殘暑。點明季節,說明作者寫詞時,是在夏末秋初之夜。初秋的涼風從岸邊煙柳叢里吹來,驅散了殘餘的暑氣,這是地面景象。而夜空中,則是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在橫斜的銀河裡,散布著稀疏的星星,月亮灑著淡淡的月光,不時,偶有一兩片雲彩輕輕地緩緩地漂蕩在空中。耿:明亮。斜河:天河,即銀河;銀河偏斜,又稱斜漢,表示夜已深。這裡作者以淒清的夜景襯托離別時的氣氛和心情。此時此刻,有何感受呢?心裡想了些什麼呢?

第二層: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構想分別後的情形,表達懷戀的深情。。

萬里江山知何處。極言今後相隔萬里,不知道你在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回首:回憶,回想。對床夜語:兩人對躺在床上談話到深夜,說明友誼之深。對床,出自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宿》:“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夜雨,出自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幾句曲曲折折抒寫留戀之情:既反映了他們深厚的友情,也表達了他們對國事的感慨:君此去道路茫茫,國家前途亦茫茫。

雁不到、書成誰與。書,即書信。雁不到:相傳雁能傳書,但北雁南飛止於衡陽回雁峰,而新州在衡陽之南。故民間有“大雁飛不到嶺南,書信難以寄出”的說法。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天留意”也是說宋代朝臣貶謫遠方,好友大都不敢互通音訊。蘇軾等人,也常在詩中提到過。“雁不到”,為假託而已。

這幾句是先從眼前的分別寫起,次憶舊情,復嘆別後悲傷。意思是:今宵分別之後,我們相隔千山萬水,誰能知道你究竟在什麼地方呢?從今以後,天各一方,而我們對床夜話的情景,將成為美好的回憶,唯有通過書信表達我們的友情。但是,新州是個連大雁也飛不到的地方,就是寫成了書信,又有誰捎得去呢?這裡由眼前的送別,想到了今後可能書信難通,只能回憶以前的友情,這就更深入一層地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去的留戀和悲傷。

以上幾句,格調悲沉。詞的結尾,作者勸慰友人,調子轉而激昂: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這是第三層:遣愁致送別意。

“目盡青天懷今古”照應“天意從來高難問”,遠望天空,想到古今世態的變化,有四顧蒼茫之感。目盡:極目遠望。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言大丈夫不能“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意思是:我們談的都是國家大事,怎么能像孩子一樣只顧說個人恩怨呢?肯,在這裡是怎么肯的意思。兒曹,即小兒女輩。兒曹恩怨:指小孩之間一會兒好,一會兒埋怨。相爾汝,形容兩人講話時互相指著對方的那種樣子。爾和汝,都是“你”的意思。出自韓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作者滿腹悲憤感情,通過層次井然的多次轉折,這幾句是說,遙望蒼天,俯仰今古,歷史上出現了多少英雄人物,我們也要象他們那樣,決不做只念恩怨私情的兒女之輩。請滿飲此杯後,聽我唱一曲《金縷》,為你壯行送別吧!詞的煞拍,創造了一個激昂闊大的意境,雄壯的筆調,表現了作者不肯屈服,堅持鬥爭的精神,傳達了對朋友的鼓勵和支持,具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通觀全詞,可以看出,這是一首不尋常的送別詞,它打破了歷來送別詞的舊格調,把個人之間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這樣一個大背景中來詠嘆,既有深沉的家國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傷的遙想,又有昂揚的勸勉。作者以慷慨悲涼的筆調,所抒發的不是 * 悱惻的離愁別恨,而是憂念國事艱危的憤慨之情。作者連夢中都思念著被金軍 * 的中原河山,表現了對南宋投降路線的不滿與憤恨,特別是詞的結尾所表白的與友人共勉的磊落胸襟和遠大的抱負,在當時的艱難困境中,是十分可貴的。

標籤:宋詞三百首豪放送別憂國憂民愛國

詩詞推薦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原文_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