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原文
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
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貽之道門歸,了此物我情。
詩詞問答
問: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的作者是誰?答:韋應物
問: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韋應物的名句有哪些?答:韋應物名句大全
韋應物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書法欣賞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擊鑿山崖飛瀉急速的水流,號稱是遠古的大禹遺蹟。
然上旅館佛寺的大門喧騰聲,獨自一人夜裡睡覺不能安然熟睡。
水的特點本是安靜的,石頭中本來也沒有聲音。
為什麼兩者互相衝擊(水衝擊石頭),雷鳴幽深少人的山林激人驚。
把這個問題遺留給寺觀的舊友,了卻它給我的疑問。
注釋
嘉陵江,在今四川I省境內,為長江上游支流。上人,唐人稱僧人為“上人”。
泄,渲泄,排放。奔湍,奔騰的激流。
神禹跡,傳說中夏禹治水留下的遺蹟。
自,本來,原來。雲,語助詞。
相激,相撞擊。
雷轉,像雷聲一樣迴旋。空山,空寂的山間。
“貽之”二句:貽,贈送。之,指上面提出的問題。
道門,佛門。舊,故舊,朋友。道門舊,即深上人。
了,盡,結束,引申為解決,解答。
物我情,指客觀外物的實情與主觀自我的認識。這二句是說,我把個問題呈請佛門舊友深上人,望能給予透徹的解答。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禪趣的妙詩,全篇抓住嘉陵江水聲展開構思。
發端兩句借大禹治水的傳說寫嘉陵江水聲的由來。意思是說,大概由於大禹的神奇力量,他鑿開險峻的山崖,使飛流急湍奔騰直瀉,發出巨響。起筆即緊扣詩題,顯得氣勢雄偉。
詩的三、四兩句寫詩人夜宿出門店,由於水聲的喧鬧,通夜無法安寢。這兩句一方面承接上文,進一步具體寫出嘉陵江水聲之大;另一方面又極自然地引發出下文對水性的議論。這是闡發禪理、表現禪趣的轉折點。
而五、六、七、八四句借水聲與山石激盪出巨響的自然現象展開議論,頗含折理。大意是說,水性本來是安靜的,山石也不會發出聲響,可是兩者一激盪,竟發出驚雷一樣的巨響,完全喪失了水石的本性。我們從這一自然現象中,可以悟出很深的禪理:人在社會中,應當以無念為宗,不取不捨,不染不著,任運自然,自在解脫,應當象水石一樣保持安靜和無聲的本性,清靜無為,也就具備了佛性。水石保持住本性就具備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靜無為的本性,也就具備了佛性。韋應物這種思想帶著很濃的消極成分,應予批判。不過,從這首詩中,卻可看出韋應物禪學修養是很深的。
詩的最後兩句,表示自己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以此贈給深上人,彼此交流禪學心理,並對深上人徹悟物我之情的禪學修養無限嚮往。詩的結尾頗有意味,詩人提出了問題,但是自己並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給了老友,有一種故意責難的狡黠。另一方面傳達了一種深奧的禪意,表達了詩人對於物性和人情的感悟。因為人的心性在遇到外物相激時,也會產生強烈反映,物性和人情本來就是相通的。我們不知道深上人是如何作答的,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不需要回答。這個結尾,寫得既很切題,又留有餘味,不失韋氏平淡有味的風格。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樓兒忒小不藏愁。幾度和雲飛去、覓歸舟蔣捷《虞美人·梳樓》
- 燕子歸來依舊忙。憶君王,月破黃昏人斷腸。謝克家《憶君王·依依宮柳拂宮牆》
-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志南《絕句》
- 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荀子·勸學》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佚名《增廣賢文·上集》
- 貞女貴徇夫,捨生亦如此。
- 秋在水清山暮蟬,洛陽樹色鳴皋煙。
- 隔岸荒雲遠斷,繞磯小樹微明。歸莊《錦堂春·半壁橫江矗起》
- 想見廣寒宮殿,正雲梳風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