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

作者:周邦彥 朝代:宋代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

眉共春山爭秀。
可憐長皺。
莫將清淚濕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清潤玉簫閒久。
知音稀有。
欲知日日倚闌愁,但問取、亭前柳。

詩詞問答

問: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作者是誰?答:周邦彥
問: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周邦彥的名句有哪些?答:周邦彥名句大全

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書法欣賞

周邦彥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書法作品欣賞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柳眉是清樣的秀兒,只有嫵媚的春西能與之比兒,可惜它卻皺得緊緊的。別讓淚水打濕了花枝,使花兒也像人一樣消瘦。
因為知音難覓,她清清亮圓潤的玉簫聲已經很久聽不到了。如果想知道她為什麼每天倚著欄乾發愁?清就問一問長亭前的柳樹吧!

注釋
一落索:《詞譜》卷五:“歐陽修詞,名《洛陽春》。張先詞,名《玉連環》。辛棄疾詞,名《一絡索》。”按賀鑄詞,有“初見碧紗窗下繡”句,名《窗下繡》。清吳綺詞,名《玉聯環》。毛本注云:“《清真集》作《洛陽春》。”按:《六一詞》有《洛陽春》詞,即此調,又名《玉聯環》,皆北宋之舊名。《詞統》作《一絡索》。雙調46字。上、下闋各23字4句3仄韻。
共:介詞,同、跟。春西:古詩中一般將兒人的秀眉比喻為春西。春西:春天裡的西野。
可憐:可惜。長皺:指經常愁眉不展。
濕:沾濕,打濕。此句用李商隱《天涯》:“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枝。”及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憶君清淚如鉛水”詩意。
恐花也、如人瘦:羅忼烈云:李清照《醉花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程垓《江城梅花引》“一夜被花憔悴損,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朱淑真《菩薩蠻》“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皆自清真句化出。
清潤:形容她 * 時樂聲清亮幽潤。玉簫:玉制的簫,此處為簫的兒稱。閒久:閒置巳久,久未 * 。
知音:喻知心人。
但:只。取:助詞,表動態。亭:古代設於路旁供行人休息的亭舍。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寫思婦閨情的小令。古代婦女,特別是一些貴家婦女,既不從事生產勞動,也沒有機會參加社會活動,終日閒居閨中,無所事事。人閒著,思維器官卻不能閒著,傷春恨別,閨怨閨情,就占據了她的思想領域。唐宋詩詞中就有不少作品是寫這類題材的,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

詞的開始,首先刻畫這位思婦的外貌。“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以青山比喻女子的眉毛,前人詩詞中也常有,例如馮延巳《鵲踏枝》:“低語前歡頻轉面,雙眉斂恨春山遠。”但這只是客觀的描寫,美成在這首詞中用了“爭秀”二字,是說女子的眉在有意和春山比秀,而比的結果是眉比春山更秀。如果不用“爭”字,直接說,眉比青山更秀,就趣味索然了。“可憐長皺”,也超脫了純客觀描寫而注入了作者主觀感情。對這位“深坐顰蛾眉”(李白《怨情》)的美人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上句寫女子的外貌,下句透過外貌去表現她的內心愁怨。寫外貌也著墨不多,只寫了她的秀眉,讓讀者從她的眉峰之秀去想像她的容貌之美。這個想像由下文的描寫得到證實。“莫將清淚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以花比喻女子的容貌。這位顰眉獨坐的女子果然貌美如花。以花比喻女子的面容,本是沿用已久的陳舊的修辭手法,但美成用淚滴花枝,形容女子因傷心而流淚,似比單純用“花容月貌”之類的陳舊詞語要新些。但也不是美成首創。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楊貴妃傷心流淚就用過“玉容寂寞淚闌乾,梨花一枝春帶雨。”馮延巳在《歸自謠》中也寫過“愁眉斂,淚珠滴破胭脂臉。”但白居易和馮延巳都是寫的客觀現象。即楊貴妃淚流滿面,好像春天一枝雨中梨花。馮延巳寫的這個女子似乎淚珠已經或將要滴破胭脂臉,都只寫了客觀現象,而周邦彥卻翻進一層說:要小心,不要讓清淚滴花枝,因為“恐花也,如人瘦。”以花瘦比喻人瘦,前人也用過,如黃庭堅在贈妓陳湘的《驀山溪》詞中寫道:“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但黃庭堅也只是客觀地寫花枝瘦,沒有寫出詞人的心情怎樣。而周彥彥化用前人詩詞,又不重複前人的意思,而另造新意。在他的筆下,似乎那少婦嬌嫩清瘦的臉上,即使是幾滴清淚也禁受不住,擔心會“滴破胭脂臉。”流露出詞人有無限憐惜之心,不單純是客觀寫照,還滲透了詞人的主觀情感,可謂推陳出新,翻出了新意,既像是詞中少婦顧影自憐,內心獨白,又像是詞人對詞中少婦的憐愛同情,體貼入微,筆意曲折頓挫,搖曳多姿,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讀者稱讚周詞為“詞家神品”(王又華《古今詞論》),不是沒有道理的。

過片,“清潤玉簫閒久,知音稀有。”用“玉簫閒久”從側面烘托少婦情緒低落,滿腹愁思。雖有玉蕭,也無心吹奏。讓它閒置已久。因為意中人不在,更吹與誰聽呢?昭君出塞,尚可寄幽怨於琵琶,這位思婦連托音樂以寄相思都沒有心情了,進一步深化了“可憐”的程度。下文用“欲知”、“但問”巧設問答:“你要知道她(我)為什麼每天倚著欄桿發愁嗎?你只要去問亭前楊柳便可知了。”仍用上片同樣筆法,既像是閨中少女自我心曲的剖白,又像是詞人對詞中女主人公心情的深刻憐惜、關懷和理解。她的愁為什麼要問亭前柳就可以知道?這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柳與離別有密切關係,古人習慣折柳送別,所以見了楊柳就容易引起離愁。王昌齡詩中的那位“閨中少婦”原“不知愁”,只是在忽見陌頭楊柳色時,才觸動離愁,引起閨怨,似乎多少帶點偶然性,而這首詞中的少婦是日日倚欄凝望,日日看見楊柳,楊柳成了離愁的象徵物。離愁別恨,日益積澱,越積越深,似乎比王昌齡《閨怨》詩中少婦的離愁更多。最後輕輕點一筆,前面的青山長皺,淚滴花枝,花如人瘦,玉簫閒久,都得到解釋,全篇關節脈絡一氣貫通了。

據清葉申薌《本事詞》卷上(天籟軒刊本)云:“周美成精於音律,每制新調,教坊競相傳唱,游汴嘗主李師師家,為賦《洛陽春》(按即《一落索》)云:‘眉共青山爭秀……亭前柳。’李嘗欲委身而未能也。”據此,則此詞係為李師師作。聊備一說,以供參考。

這首詞篇幅不長,卻將許多前人詩詞一一化用於詞中,推陳出新,自成佳制,別創新意。沈義父《樂府指迷》評周詞云:“下字運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諸賢詩句中來,而不用經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為冠絕也。”這段話,頗值得仔細體會。

標籤:寫人

詩詞推薦

  •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杜甫唐代〕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猶尚存。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丹青
  •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宋代〕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
  • 真定舞

    范成大宋代〕虜樂悉變中華,惟真定有京師舊樂工,尚舞高平曲破。紫袖當棚雪鬢凋,曾隨廣樂奏雲韶。老來未忍耆婆舞,猶倚
  • 廉頗藺相如列傳(節選)

    司馬遷兩漢〕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
  • 勸農 其六

    陶淵明魏晉〕孔耽道德,樊須是鄙。董樂琴書,田園不履。若能超然,投跡高軌,敢不斂衽,敬贊德美。
  • 傾杯(林鐘商)

    柳永宋代〕離宴殷勤,蘭舟凝滯,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難使皓月長圓,彩雲鎮聚。算人生、悲莫悲於輕別,最苦正歡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
  • 口技

    林嗣環清代〕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 送母回鄉

    李商隱唐代〕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母愛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天台僧

    賈島唐代〕遠夢歸華頂,扁舟背岳陽。寒蔬修淨食,夜浪動禪床。雁過孤峰曉,猿啼一樹霜。身心無別念,余習在詩章。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
  • 減字木蘭花·垂螺近額

    張先宋代〕垂螺近額,走上紅裀初趁拍。只恐輕飛,擬倩遊絲惹住伊。文鴛繡履,去似楊花塵不起。舞徹伊州,頭上宮花顫未
  • 漁父·一棹春風一葉舟

    李煜唐代〕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 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蘇軾宋代〕楚山修竹如雲,異材秀出千林表。龍鬚半翦,鳳膺微漲,玉肌勻繞。木落淮南,雨晴雲夢,月明風裊。自中郎不見
  • 和經父寄張繢二首

    孔平仲宋代〕解縱梟鴟啄鳳凰,天心似此亦難詳。但知斬馬憑孤劍,豈為摧車避太行!得者折腰猶下列,失之垂翅合南翔。不如
  • 燭影搖紅·元夕雨

    吳文英宋代〕碧澹山姿,暮寒愁沁歌眉淺。障泥南陌潤輕酥,燈火深深院。入夜笙歌漸暖。彩旗翻、宜男舞遍。恣游不怕,素襪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

    張泌唐代〕鈿轂香車過柳堤,樺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沉醉不成泥。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低,含情無語倚樓西。馬上
  • 六么令·綠陰春盡

    晏幾道宋代〕綠陰春盡,飛絮繞香閣。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一寸狂心未說,已向橫波覺。畫簾遮幣。新翻曲妙,暗許閒
  • 題春江漁父圖

    楊維楨元代〕一片青天白鷺前,桃花水泛住家船。呼兒去換城中酒,新得槎頭縮項鯿。
  • 下武

    佚名先秦〕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後在天,王配於京。王配於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 燕姬曲

    薩都剌元代〕燕京女兒十六七,顏如花紅眼如漆。蘭香滿路馬塵飛,翠袖籠鞭嬌欲滴。春風馳盪搖春心,錦箏銀燭高堂深。繡衾
  • 減字木蘭花·相逢不語

    納蘭性德清代〕相逢不語,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暈紅潮,斜溜鬟心只鳳翹。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欲訴幽懷,轉過回欄叩玉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
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原文_一落索·眉共春山爭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