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成語 Top100
- 秋毫之末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 似是而非 《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孟子·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
- 聞過則喜 《孟子·公孫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 拔苗助長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 音容笑貌 《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
- 不虞之譽 《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 春風化雨 《孟子·盡心上》:“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
- 自怨自艾 《孟子·萬章上》:“太甲悔過,自怨自艾。”
- 平治天下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 洞察秋毫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心之官則思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 自以為是 《荀子·榮辱》:“凡斗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孟子·盡心下》:“眾皆悅之,自以為是。”
- 出類拔萃 《孟子·公孫丑上》:“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 王顧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 心悅誠服 《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具體而微 《孟子·公孫丑上》:“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
- 左右逢源 《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
- 曠夫怨女 《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 為富不仁 《孟子·滕文公上》:“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孟子·告子上》:“欲貴者,人之同心也。”
- 富貴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安富尊榮 《孟子·盡心上》:“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
- 枉尺直尋 《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尋,宜若可為也。”
- 畜妻養子 《孟子·梁惠王上》:“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 同流合污 《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 無敵於天下 《孟子·公孫丑上》:“無敵於天下者,天吏也。”
- 茅塞頓開 《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 位卑言高 《孟子·萬章下》:“位卑而言高,罪也。”
- 枉己正人 《孟子·萬章上》:“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
- 仰事俯畜 《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 天與人歸 《孟子·萬章上》:“‘然則舜有天下也,孰與之?’曰:‘天與之。’”明·史可法《復清攝政睿親王書》:“名正言順,天與人歸。”
- 赤子之心 《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 杯水車薪 《孟子·告子上》:“今之為人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
- 斬釘截鐵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七:“師謂眾曰:‘學佛法底人如斬釘截鐵始得時。’”《朱子全書·孟子》:“君來惟是孟子說得斬釘截鐵。”
- 水深火熱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 取長補短 《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揠苗助長 《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 不言而喻 《孟子·盡心上》:“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然見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 匹夫之勇 《孟子·梁惠王下》:“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 捨生取義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深惡痛疾 《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註:“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 守望相助 《孟子·滕文公上》:“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 頑廉懦立 《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 不肖子孫 《莊子·天地》:“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 簞食壺漿 《孟子·梁惠王上》:“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 流連忘返 《孟子·梁惠王下》:“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
- 事半功倍 《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 寡人之疾 《孟子·梁惠王下》:“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 惡醉強酒 《孟子·離婁上》:“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猶惡醉而強酒。”
- 好為人師 《孟子·離婁下》:”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 深惡痛絕 《孟子·盡心下》“斯可謂之鄉愿矣” 宋·朱熹集註:“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
- 夜以繼日 《莊子·至樂》:“夫貴者,夜以繼日,思慮善否。”《孟子·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 與民同樂 《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今王四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 孤家寡人 《禮記·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 豪門巨室 《晉書·閻纘傳》:“其侍臣以下文武將吏,且勿復取戚豪門子弟。”《孟子·離婁上》:“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
- 聲聞過情 《孟子·離婁下》:“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 一毛不拔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 當務之急 《孟子·盡心上》:“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 來者不拒 《孟子·盡心下》:“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 天下無敵 《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高門大戶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
- 捨我其誰 《孟子·公孫丑下》:“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
- 視如寇讎 《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 事倍功半 《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獨善其身 《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 私淑弟子 《孟子·離婁下》:“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
-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 棄甲曳兵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 動心忍性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 養生送死 《孟子·離婁下》:“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
- 仁心仁術 《孟子·離婁上》:“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 潔身自好 《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 一曝十寒 《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以身殉職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 淵魚叢雀 《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 怨女曠夫 《孟子·梁惠王上》:“內無怨女,外無曠無。”
- 專心致志 《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 始作俑者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 與人為善 《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 得道多助 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頓開茅塞 《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出爾反爾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 泛濫成災 《孟子·滕文公上》:“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
- 久假不歸 《孟子·盡心上》:“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 妻離子散 《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 日以繼夜 《孟子·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 豕交獸畜 《孟子·盡心上》:“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
- 陳善閉邪 《孟子·離婁上》:“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 負隅頑抗 《孟子·盡心下》:“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
- 率獸食人 《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飢色,野有餓莩,是率獸而食人也。”
- 孟母三遷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 緣木求魚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 創業垂統 《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 獨夫民賊 《尚書·泰誓下》:“獨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孟子·告子下》:“今之所謂良臣,古之所謂民賊也。”
- 雞鳴而起 《孟子·盡心上》:“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
- 齊東野語 《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 五音六律 《尚書·益稷》:“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汝聽。”《孟子·離婁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 聲音笑貌 《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