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城來的稅官——李綱

宋宣和元年(1119年)六月,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發水災,官居國史編修官的李綱藉機上《論水災疏》,陳六條建議,提防夷狄兵戎相犯而忤旨,遭謫南劍州沙縣任鹽稅監。用現在的話來說,鹽稅監一職指的就是稅務官了。

翻開沙縣的縣誌,李綱謫居沙縣期間(宋宣和元年六月至次年六月),其政績竟然無考。一個堂堂稅務官無政績,對此,我不禁暗暗為他捏一把汗。然而,當翻開他洋洋灑灑的一百三十卷的《梁溪全集》,瀏覽一下其中他在沙縣創作的七卷三百六十五首詩作,我們似乎看到了他所擁有的精神財富和崇高的人格品性,不得不驚嘆他為沙縣創造的一道道美麗怡人的風景

沙縣,位於遠離繁華喧囂的閩西北山區,這裡的山水風光令人流連忘返。公務之餘,李綱便與當地文人學士邀約,置身於青山綠水之間,“詠歌笑談”。

“星河光耿耿,風露淨涓涓。山吐三更月,人游半夜船。亂螢飛熠耀,宿鷺立聯拳。盡心忘歸棹,銜杯酌到蓮。乘槎疑犯漢,御氣欲登仙。但有詩千首,何妨謫九年。”(《游洞天諸勝》)

不難看出,他似乎迷上此地,並活得挺滋潤的。也不難看出他的內心獨白——沒有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看不到勢利小人的溜須拍馬,而只是一個似夢非夢的世界陪伴在身邊,這才是人生苦苦追尋的大境界啊!

平和與寧靜給李綱帶來了創作靈感,凡燕遊之所,無不留下他的激情流溢。區區一沙縣,竟然會被李綱詠出八處名山勝水來,並得以盛名遠播。此八景即是:鳳崗春樹、豸角秋煙、七峰疊翠、十里平流、瀛洲夕照、瑤池夜月、洞天瀑布、呂峰晴

遙想當年,不難想像,面對美其名曰的“十里平流”,遠看水波不掀,波平如鏡,近看水清見底,可見游魚的畫面,李公在游舫上不禁觸景生情,心曠神怡,吟詠讚頌道:“平溪綠水淨游魚,十里無聲若畫圖。但道曾經太史愛,不須污染自為愚。”

從表面上看,不得志的李綱謫居沙縣後,過的是遊山玩水、廣交文朋、吟風弄月的詩酒生活,其實,他的報國之志和憂患天下的情懷尚在。透過他“言為心聲”詩句的傾訴,可以看到他的內心一直在流血、在吶喊!此時的他,仍不失為一個硬錚錚的真漢子!請看,有詩為證——

他所寫“七峰疊翠”(又名七峰山)之一的《朝陽峰》,其中,有詩曰:“何年鳴鳳在梧桐”。對此,人們不難理解,這,難道不是對報國無門的心聲訴說嗎?難道不是他想實現抗金救國的夢寐以求的願望嗎?而在《凝翠西峰》中,又云:“翠峰高閣兩相宜,獨倚欄桿注目時,忍看江山非故國,且將爽氣慰梁溪。”從這詩句中,人們又怎能不能領會他“忍看”對金人入侵國士的無奈和對朝廷沒有明主的深重憂憤呢?!

宋宣和二年(1120年)六月,李綱在沙縣正好居住一年時,忽又 * 返京復職,被重新啟用,又繼續堅持抗金救國之義舉。直至建炎元年(1127年),他才被高宗重用為宰相。

李綱在沙縣一年,一共寫了三百六十五首詩,不妨猜他是天天都在創作詩歌了。我想,作為一個小小稅務官,作為一個“碰釘子”後來“接受思想改造”的人,沒留下一點政績,這在仕途上也許是可怕的。不過,這在沙縣人民看來,其政績也許就算不了什麼,甚至會忘了他稅務官的身份。李綱離開沙縣後,縣人非常珍惜他留下的精神財富,長期保護好他的住所(今沙縣一中校園,興國寺內)。為了紀念李綱,縣人曾把虬江改稱為“太史溪”(註:李綱謫沙前曾任國史編修,史稱太史,因此十里平流也被叫成太史溪)。1936年,為了弘揚李綱的民族氣節,沙縣人還將沿河(今從西大橋至索橋附近)的一段路命名為“李綱路”。“文革”中,因政治需要,又被改為“反帝路”。“文革”後,又恢復了“李綱路”。

前些年,沙縣舊城改造,明時遺留的部分古城牆被拆,“李綱路”也被改為“濱河路”,直到今天“濱河路”一段終改回“李綱路”,讓不少懷舊的人多少稍感欣慰。

來源:三明日報 2017-09-25 19:27:05
從京城來的稅官——李綱_從京城來的稅官——李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