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龜蒙《甫里先生傳》原文及翻譯
陸龜蒙
原文:
甫里先生者,不知何許人也,人見其耕於甫里,故云。先生性野逸,無羈檢,好讀古聖人書,探六籍,識大義。就中樂《春秋》,抉擿微旨。見有文中子王仲淹所為書雲“三傳作而《春秋》散”,深以為然。貞元中韓晉公嘗著通例,刻之於石,意以是學為己任,而顛倒漫漶,翳塞無一通者。殆將百年,人不將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誤後學,乃著書摭而辨之。
少工詩歌,欲與造物者爭柄。遇事輒變化不一,卒造平淺而後已。朱黃二毫,未嘗一日去於手。所藏雖少,鹹精實正定,可傳借人。書有編簡斷壞者,緝之;文字繆誤者,刊之。樂聞人為善,講評通論不倦。有無賴者毀折糅汗,或藏去不返。
先生蹙然自咎,先生貧而不言利。問之,對曰:“利者,商也,人既士矣,奈何亂四人之業乎?且仲尼孟軻氏之所不許。”
先生居有地數畝,有屋三十楹,有田畸十萬步,有牛鹹四十蹄,有耕夫百餘指。而田污下,暑雨一晝夜則與江通也。無別田也。先生由是苦機,囷倉無升斗蓄積,乃躬負畚鍤,率耕夫以為具。由是歲波雖狂,不能跳吾防、溺吾稼也。或譏刺之,先生曰:“堯舜霉瘠,大禹胝胼。彼聖人也。吾一布衣耳,不勤劬何以為妻子之天乎?且與其蚤虱名器,雀鼠倉庾者如何哉?”
先生嗜茶莢,置小園於顧渚山下,歲入茶租薄為甌蟻之費。自為《品第書》一篇,繼《茶經》《茶訣》之後。先生始以喜酒得疾,血敗氣索者二年,然後能起。有客至,亦潔樽置觴,但不復引滿向口耳。不喜與俗人交,雖詣門不得見也。不置車馬,不務慶弔。內外姻黨,伏臘喪祭,未嘗及時往。或寒暑得中,體佳無事時,則乘小舟,設蓬席,齎一束書茶灶筆床釣具棹船郎而已。人謂之江湖散人,先生乃著《江湖散人傳》而歌詠之。由是渾毀譽不能入利口者,亦不復致意。先生性狷急,遇事發作,輒不含忍。尋復悔之,屢改不能矣。
(《中國古典傳記<上冊>,喬象鍾 徐公持 呂薇芬選編,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有刪節》)
譯文/翻譯:
甫里先生,不知是哪裡人,人們看見他在甫里耕種,所以這樣叫他。先生的個性放縱不拘,喜歡讀古代聖人的書,其中最喜歡《春秋》,挑出其中的小毛病。看見文中子王仲淹所寫的一本書,其中說“《春秋三傳》寫出之後,《春秋》就失去其意義了”,他很贊同這種觀點。韓晉公曾經寫了《春秋通例》,把它刻在石頭上,竟然把這種研究學問作為自己一生的任務,並且書中的內容顛倒混亂,沒有一處通順。經過大概百來年,沒有誰敢指出其缺點錯誤。甫里先生擔心誤導青年人,就寫書挑出其中毛病進行辨正。
少年時鑽研詩歌,他寫的詩歌,最初時追求奇險怪異,如同破陣對敵一樣,到後來達到了平和淡雅的地步。每得到一本書,滾瓜爛熟之後才放回擱置典籍之處。他只要發現哪本書中有錯謬之處,立即提筆修改,不以兩三次為限度。紅、黃兩種筆,沒有一天從手中離開。借別人的書,那些裝訂有損壞的,他重新裝訂好,有文字謬誤的,他就勘正。他很高興聽見別人做學問,評講談論不知道疲倦。有無賴的人毀掉折損,或藏著離開不返還。
先生皺著眉頭責怪自己。先生雖然家貧,卻從來不談獲取利益。問他,回答說:“談到利益,那是商人,既然是士人,為什麼要擾亂四人的事業呢?何況這是孔子和孟子所不允許的。”
先生的居處,有幾畝池塘,有三十間房屋,有四百畝田地,不只有十頭牛,有五六個農夫。但是他的田地地處低洼之地,只要下一晝夜的暴雨,就與江水連通,分別不出是自己的田還是別人的田了。先生因此受到飢餓的困苦,糧倉里沒有一點積蓄,只好親自帶著農具,帶領農夫修堤築壩。從此每年雖然洪水猖狂,也不能跳過他的提防、淹沒他的莊稼了。有人譏諷先生,先生說:“為了治水,堯身體瘦弱,舜臉色發黑,大禹手腳打起了硬繭,不都是聖人嗎?我只是個老百姓而已,如果不勤勞辛苦,用什麼給妻子兒女維持生計呢?況且這同那些名器上的蚤虱、糧倉里的雀鼠有什麼區別呢?”
先生喜好茶莢,在顧渚山下設定了一座小園,每年收入微薄的茶租作為煮茶的費用。自己寫了一篇《品第書》,繼《茶經》《茶訣》之後。先生一開始因為喜歡飲酒而生病,血氣敗壞了兩年,這樣之後才能起來。有客人來了,也一樣地清潔茶杯放置酒尊,只是不再滿杯地喝入口中罷了。先生生性不喜歡同鄙俗之人結交,這種人即使到了門前也見不到他。先生不準備車馬,不參加慶賀弔喪之事。家族內外的親戚朋友,過年過節婚喪嫁娶,他從來沒有按時參與來往。有時不冷不熱,身體很好又無事之時,先生就乘坐小船,準備帳篷和桌席,只帶著一卷書、一套茶具、一副筆墨、一套釣具和一個搖船童子而已。他所到之處有一小點不合意,就徑直回來不停留,即使是水鳥騰飛、山鹿驚跑也比不上那么快。人們叫他為江湖散人,先生就寫了一篇《江湖散人傳》來歌詠。從此,無論是讚賞還是詆毀都不再受影響,對他進行批評或者表揚的話他也不再放在心上。先生個性耿介急躁,遇到事情就立刻發作,總是不能隱忍。不久又後悔,多次改正都不能改掉這個習慣。
陸龜蒙《甫里先生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