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楊綰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楊綰,字公權,華州華陰人也。綰生聰惠,年四歲,處群從之中,敏識過人。及長,好學不倦,博通經史,尤工文辭,藻思清贍。早孤家貧,養母以孝聞,甘旨或闋,憂見於色。親友諷令乾祿,舉進士。天寶十三年,玄宗御勤政樓,試博通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舉人,命有司供食,既幕而罷。取辭藻宏麗外,別試詩賦各一首。制舉試詩賦,自此始也。時登科者三人,綰為之首,超授右拾遺。天寶末,安祿山反,肅宗即位於靈武。館自賊中冒難,披榛求食,以赴行在。時朝廷方急賢,及綰至,眾心鹹悅,拜起居舍人、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公廨雜料,歸閣老者五之四。綰以為品秩同列,給受宜均,悉平分之,甚為時論歸美。時元載秉政公卿多附之綰孤立中道清貞自守未嘗私謁載以綰雅望素高外示尊重心實疏忌。會魚朝恩死,載以朝恩嘗判國子監事,塵污太學,宜得名儒,以清其秩,乃奏為國子祭酒,實欲以散地處之。載貪冒日甚,天下清議,亦歸於綰,上深知之,以載久在樞衡,未即罷遣。是年三月,載伏誅,上乃拜綰中書侍郎。綰久積公輔之望,及詔出,朝野相賀。綰累表懇讓,上屬意稍重,綰不敢辭。綰有宿痼疾,居職旬日,中風,優詔令就中書省攝養,每引見延英殿,特許扶入。時釐革舊弊,唯綰是瞻,恩遇莫二。綰累抗疏辭位,頻詔敦勉不許。及綰疾亟,上日發中使就第存問,尚書御醫,旦夕在側,上聞其有間,喜見容色。數日而薨,中使在門,馳奏於上,代宗震悼久之,輟朝三日。綰儉薄自樂,未嘗留意家產,口不問生計,累任清要,無宅一區,所得俸祿,隨月分給親故
(選自《舊唐書●楊綰傳》
譯文/翻譯:
楊綰,字公權,是華州華陰人。楊綰天生聰慧,四歲時,出類拔萃,機敏才識過火。長大後,愛好學習不知疲倦,博通經史,特別擅長文辭,文思清麗高遠。楊綰早年喪父,家境貧寒,奉養母親以孝聞名,有時沒有美味的食物,楊綰就會愁容滿面。親友婉言勸說他謀求官職,考中進士。天寶十三年,玄宗到勤政樓,以通曉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科策試舉人,命有關部門提供膳食,到黃昏才停止。除考中辭藻宏麗科以外,其他各科另外應試詩賦各一首。制舉考試詩賦,是從這時開始的。當時考中制舉的有三人,楊綰名列第一,破格授任右拾遺。天寶末年,安祿山反叛,肅宗在靈武即位。楊綰自叛賊中冒險逃出,穿過荒草雜樹沿途乞討,趕赴皇帝駐紮之地。當時朝廷正急於求賢,等楊綰趕到,眾人都感到很高興,任命他為起居舍人、知制誥。改任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按舊例,資歷深的中書舍人稱為“閣老”,官署中的雜料錢,五分之四歸閣老。楊綰認為依照品級官秩都是同列,應當平均發放,於是全都平均發放,特別受當時輿論的稱讚。當時元載執政,公卿百官都依附他,楊綰我行我素恪守正道,清廉自守,不曾私下拜謁。元載認為楊綰一向聲望很高,表面上尊重他,心裡卻猜忌疏遠他。適逢魚朝恩死去,元載乘機提出魚朝恩曾任國子監事,玷污了太學,應選用有名望的儒者,來澄清此職,於是奏請楊綰任國子祭酒,實際是打算用閒散職務來打發他。元載貪圖財利日甚一日,天下公正的議論,也傾向於楊綰,皇帝十分清楚,因元載長期執掌權要部門,沒有立即罷免發遣。這年三月,元載被處死,皇帝就拜授楊綰為中書侍郎。楊綰久負宰相的聲望,等到詔書下達,朝里朝外的人相互慶賀。楊綰多次上表懇求辭讓,皇帝十分堅定,楊綰不敢推辭。楊綰多年來痼疾纏身,任職十天,中風,皇帝特地下詔叫他到中書省調養,每次在延英殿引見,特意允許他由人攙扶進來。當時改革舊弊,全都由楊綰決定,恩寵禮遇無人能比。楊綰多次直言上疏辭讓官職,皇帝累次下詔敦促鼓勵不同意他的請求。等到楊綰疾危,皇帝天天派宦官到他的家裡探問,尚藥局的御醫,早晚服侍在他的身旁,皇帝聽說他的病情好轉,喜形於色。幾天后楊綰去世,宦官就在門前,驅馬迅速報告皇帝,代宗震驚悲痛了很久,停止朝會三日公楊綰以儉薄自樂,從不留心經營家產,不曾過問生計,連續擔任顯貴要職,沒有一處住宅,所得的俸祿,按月分給親戚故舊。
《舊唐書·楊綰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