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吳隱之傳》詳細解析及翻譯譯文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題。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鄄城人。美姿容,善談論,博涉文史,以儒雅標名。弱冠而介立,有清操,雖儋石無儲,不取非其道。事母孝謹,及其執喪,哀毀過禮。與太常韓康伯鄰居,康伯母,賢明婦人也,每聞隱之哭聲,輟餐投箸,為之悲泣。既而謂康伯曰:“汝若居銓衡,當舉如此輩人。”及康伯為吏部尚書,隱之遂階清級,累遷晉陵太守。在郡清儉,妻自負薪。遷左衛將軍。雖居清顯,祿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嘗浣衣,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然多瘴疫,故前後刺史皆多黷貨。朝廷欲革嶺南之弊,以隱之為廣州刺史。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曰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隱之既至,語其親人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越嶺喪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厲,常食不過菜及乾魚而已,帷帳器服皆付外庫,時人頗謂其矯,然亦終始不易。及盧循寇南海,為循所得。劉裕與循書,令遣隱之還,久方得反。歸舟之日,裝無餘資。及至,數畝小宅,籬垣仄陋,內外茅屋六間,不容妻子。劉裕賜車牛,更為起宅,固辭。後遷中領軍,清儉不革,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餘悉分振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時有困絕,或并日而食,身恆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祿。義熙八年,請老致事,九年,卒。隱之清操不渝,屢被褒飾,致事及於身沒,常蒙優錫顯贈,廉士以為榮。子延之復厲清操,為鄱陽太守。延之弟及子為郡縣者,常以廉慎為門法,雖才學不逮隱之,而孝悌潔敬猶為不替。(節選自《晉書•吳隱之傳》) 
11.(2004•全國卷丁卷)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每聞隱之哭聲,輟餐投箸 輟:停止
B.汝若居銓衡,當舉如此輩人 舉:推薦
C.隱之遂階清級,累遷晉陵太守 遷:升職
D.一篋之寶,可資數世 資:積蓄
12.(2004•全國卷丁卷)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及其執喪,哀毀過禮 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
B.輟餐投箸,為之悲泣 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
C.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 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壁
D.飲者懷無厭之欲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13.(2004•全國卷丁卷)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吳隱之清儉操守的一組是
①祿賜皆班親族 
②冬月無被,嘗浣衣,乃披絮 
③越嶺喪清,吾知之矣 
④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 
⑤時人頗謂其矯,然亦始終不易 
⑥內外茅屋六間,不容妻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4.(2004•全國卷丁卷)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隱之學識廣博,為人儒雅。雖家境不富裕,但從不苟且貪財。事奉母親極盡孝道,使吏部尚書韓伯之母大受感動,告誡康伯儘快提攜此人。 
B.吳隱之為官之後,清廉儉樸。為革除嶺南歷任官吏貪財舊弊,朝廷任他為廣州刺史,在途經貪泉時,他賦詩言志,表明自己“終當不易心”的操守。
C.盧循侵犯南海時,吳隱之被捉,經劉裕交涉後才得以返還。回來後,居處極為簡陋,但他仍然堅決謝絕了劉裕的賞賜以及為他另建居所的好意。
D.吳隱之這種始終不渝的清儉操守,屢次受到褒獎讚譽以及優厚賞賜,並大大鼓舞了廉士,其後代也繼承了他的良好遺風,把廉潔謹慎奉為家法。
15.(2004•全國卷丁卷)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① 每月初得祿,裁留身糧,其餘悉分振親族,家人績紡以供朝夕。 
譯文: 
② 雖才學不逮隱之,而孝悌潔敬猶為不替。
六、(全國卷四)
11、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朝廷欲革嶺南刺史黷貨之弊,因為“廣州包帶山海,珍異所出,一篋之寶,可資數世”,“前後刺後皆多黷貨。”該句是講廣州地產豐富,珍異非常,僅僅一篋寶物應可以讓後人享用。這裡的“資”應是“資助”“供給”之意。A項“輟”解為“停止”正確。該句是寫康伯的母親聽到吳隱之為母守孝時發出哭聲的反應,她“為之悲泣”,“輟餐投箸”;從句式看,“餐”“箸”為名詞,“輟”“投”為動詞,zhu6*德《我的母親》中“不輟勞作”一詞與此義同,且生活中常見“輟學”的說法。B項“舉”應為推薦,薦舉。康伯母的這番話後來成為現實,“及康伯為尚書,隱之逐階清級,累遷晉陵太守”。C項“遷”的是“晉陵太守”,是官職,自然是“升官“”升職”。《王忠肅公翱事》中有“遷我京職,如振落葉耳”的用法。古代“遷”多指升職,而“左遷”為降職。
12、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見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乃披絮,勤苦同於貧庶”,從前文來看,該句是概述吳隱之清儉生活的。從句式上看,“嘗”是副詞,“曾經”的意思,那么從詞性上去考慮,“乃”應解為“竟”,“竟然”。“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壁”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傳統篇目,其中的“乃”據上所講,應是“於是”之意。第一組A項的“及”均為“等到”之意,以表時間。第二句的主語省略,補充後,可見兩句句式相同。第二組B項的兩個“為”均為介詞,一個是“為之悲”,一個是“為婦死”,解為“替”。第三組D項的兩個“之”是結構助詞,一個作“欲”的定語,一個作“為”(行為)的定語,譯為“的”。
13、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篩選信息的能力。能夠說明吳隱之清儉操守的,應為2、3、6,故選C。4項是吳隱之詩中古人對貪泉看法的陳述,後兩句才表達了吳隱之的心聲。5項是時人對吳隱之的看法,認為他“矯”,可他始終不改其“矯”。1從“班”字入手可較容易理解。“班”字從造字法上看,形旁為“刀”,義為“分給”,將俸祿和賞賜分給親族,自己只能過儉樸的生活了。2在封建官吏家中,一個官員自己洗衣,用錦絮代被,生活自然是儉樸的了。3是吳隱之為廣州史去革除嶺南刺史黷貨之弊途中遇到貪泉後對親人所說的一番話。這番話是將貪泉與越嶺(嶺南)的貪污腐敗官吏聯繫在一起的,他說他明白了“越嶺”官員喪失了清廉的原因,言外之意,是他要“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他用這句話表明了自己如何保持清廉的操守。
14、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概括與分析能力。A項分析不合文意。這項後一句“事奉母親極盡孝道,使吏部尚書韓康伯之母大受感動,告誡康伯儘快提攜此人”與原文“汝若居銓衡,當舉如此輩人”不符。原文意思是說:“你如果處在選拔官吏的地位,應舉薦像吳隱之這樣的人”。原句的下文照應了這句,“及康伯為吏部尚書,隱之逐階清級,累遷晉陵太守。”這就表明,韓康伯之母告誡康伯日後若能負責選拔官吏,就應該如何,而不是讓康伯“儘快”去做,另外,提攜的並非確指“吳隱之”一人,而是指“像吳隱之那樣的人”。
15、答案:
(1)每月初得到俸祿,僅僅留下自身口糧,其餘全都分開周濟親族,家人績麻紡線來供給早晚飲食。
(2)雖然才學趕不上隱之,但孝順父母,敬愛父母,敬愛兄長,廉潔奉公仍然沒有改變。
解析:此題考查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第(1)句重點詞為“裁”“悉”“績紡”等詞。“裁”是“才”的通假字,《促織》中有“手栽舉”一句,此句的“裁”與它相同。第(2)句重點詞為“逮”“替”。“逮”是“及”“趕得上”的意思,“替”是“改變”的意思。

譯文/翻譯:

吳隱之,字處默,濮陽郡鄄城人。剛成年時就與眾不同,具有崇尚廉潔的情操,即使每天都進餐僅食豆羹,決不享用非分之糧,糧食沒有一點儲備,也不謀求不當的來路。十多歲時,遭遇了父喪的痛苦。奉養母親極為尊重。居家與太常韓康伯為鄰,韓康伯的母親是一位賢良明理的婦人,對韓康伯說:“你如處在選拔官吏的地位,應舉薦像吳隱之這樣的人。”當韓康伯作了吏部尚書,吳隱之便沿著被清除了的台階,脫去民服任輔國功曹,轉任征虜將軍參軍。哥哥吳坦之是袁真的功曹,袁真失敗,將受牽連遭禍,吳隱之拜見桓溫,請求代兄領罪,桓溫憐憫並釋放了吳坦之。(隱之)於是被桓溫賞識,授任奉朝請、尚書郎,接著調升為晉陵郡太守。在州郡廉潔守貧,妻室自擔柴草,冬月沒有被子,曾經脫下衣服浣洗,沒有衣換,只得披著棉絮,勤勞清苦與貧窮庶民無別。廣州環圍山海,出產珍品異物,一匣寶物,足夠幾帶費用,但這裡瘴疫流行,一般人視為畏途。只有家境貧寒在內地無法登上官階的人,才求補此地長官,所以前後刺史皆多貪財。朝廷打算革除嶺南弊端,任用吳隱之為廣州刺史。據州二十里,地名石門,有水稱為貪泉,飲了它就貪得無厭,吳隱之既到了這裡,告訴他的親人說:“不見可貪的東西,使寸心不亂。越過五嶺喪失廉潔,我知道其中原因了。”即往泉水所在處,舀取泉水喝了,並賦詩道:“古人傳說這泉水,舀來喝了貪千金,試讓伯夷叔齊飲,始終不變廉潔心。”待到廣州以後,崇尚廉潔的品行有加無減,日常吃飯不過是蔬菜和乾魚罷了,官備的帷帳器用皆交給外庫,當時有人認為他是故意做作,然而他始終不改變自己的做法。帳下人給他送魚,總是剔下魚骨留下肉,吳隱之察覺了他們的用意,便加以責罰除名。當盧循侵入南海時,吳隱之督率勉勵將士,堅守很久,長子吳曠之戰死。盧循攻擊達一百餘天,翻過城牆放火,焚燒了三千多家房屋,死了一萬多人,城於是被攻陷。吳隱之攜帶家小逃出,打算奔還精都,被盧循截獲。劉裕給盧循去信,命送吳隱之還都,過了許久才返回。歸途之中,船上裝載沒有多餘資財。到家後,數畝小宅地,籬笆牆垣傾斜敗壞,內外茅屋六間,容納不下妻室子女。劉裕賞賜車牛,又給建造住宅,堅辭不受。後調任為中領軍,清苦節約未改常習,每月初領取俸祿,取部分留作自身吃糧用,其餘的全分散救濟親族。有時苦難到極點,兩日合吃一天的糧,自身常穿布衣且不完整,妻室子女不沾一點俸祿。義熙八年,上書請求退休,九年去世。隱之情操高潔始終不改,經常被頌揚,從做官開始到去世,經常受上級的賞賜和贈予,廉潔之士都以此為榮。他的兒子吳延之更加清廉守節,延之的弟弟和兒子在郡縣做官的,常以廉潔謹慎為家門傳統,雖然才學不及隱之,但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廉潔奉公卻從未改變。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晉書·吳隱之傳》詳細解析及翻譯譯文0
《晉書·吳隱之傳》詳細解析及翻譯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