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原文及翻譯
左傳
原文:
公①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②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敞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館,高其闞閎,厚其牆垣,以無憂客使。今吾子壞之,雖從者能戒,其若異客何?以敞邑之為盟主,繕完葺牆,以待賓客。若皆毀之,其何以共命?寡君使匄③請命。”
對曰:“以敝邑褊小,介於大國,誅求無時,是以不敢寧居,悉索敝賦,以來會時事。逢執事之不閒,而未得見,又不獲聞命,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其輸之,則君之府實也,非薦陳之,不敢輸也。其暴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蠹,以重敝邑之罪。僑④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台榭,以崇大諸侯之館,館如公寢。今緹之宮數里,而諸侯舍於隸人。門不容車,而不可逾越。盜賊公行,而天癘不戒。賓見無時,命不可知。若又勿壞,是無所藏幣,以重罪也。敢請執事,將何以命之?雖君之有魯喪,亦敝邑之憂也。若獲薦幣,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敢憚勤勞?”
文伯復命,趙文子曰:“信!我實不德.而以隸人之垣以贏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謝不敏焉。晉侯見鄭伯有加禮,厚其宴好而歸之。乃築諸侯之館。
鄭人游於鄉校⑤,以論執政。然明謂子產曰:“毀鄉校,何如?”子產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威以防怨。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然明日:“蔑⑥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實不才。若果行此,其鄭國實賴之,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不仁,吾不信也。”
(節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①公:指魯襄公。②晉侯:指晉平公。③匄:士文伯名。④僑:子產名。⑤鄉校:古時鄉間的公共場所,既是學校,又是鄉人聚會議事的地方。⑥葭,然明的名。
譯文/翻譯:
魯襄公死去的那個月,子產輔佐鄭簡公到晉國去,晉平公因為魯國有喪事的緣故,沒有接見他們。子產派人把賓館的圍牆全部拆毀,把自己的車馬放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責備子產說:“敝國由於政事和刑fa6*沒有搞好,到處是盜賊,不知道對辱臨敝國的諸侯屬官怎么辦,因此派了官員修繕來賓住的館舍,館門造得很高,圍牆修得很厚,使賓客使者不會感到擔心。現 在您拆毀了圍牆,雖然您的隨從能夠戒備,那么對別國的賓客怎么辦呢?由於敝國是諸侯的盟主,修建館會圍牆,是用來接待賓客。如果把圍牆都拆了,怎么能滿足賓客的要求呢?我們國君派我來請問你們拆牆的理由。”子產回答說:“敝國國土狹小,處在大國的中間,大國責求我們交納貢物沒有一定時候,所以我們不敢安居度日,只有搜尋敝國的全部財物,以便隨時前來朝見貴國。碰上您沒有空,沒能見到,又沒有得到命令,不知道朝見的日期。我們不敢進獻財物,又不敢把它們存放在露天。
要是進獻上,那就成了貴國君王府庫中的財物,不經過進獻的丁式,是不敢進獻的。如果把禮物放在露天裡,又怕日曬雨淋而腐爛生蟲,加重敝國的罪過。我聽說文公從前做盟主時,宮室低小,沒有門闕和台榭,”卻把接待賓客的館舍修得十分高大,賓館像國君的寢宮一樣。倉庫和馬棚也修得很好,司空按時平整道路,泥水工匠按時粉刷館舍房間;諸侯的賓客來到,甸人點起庭院中的火把,僕人巡視客舍,存放車馬有地方,賓客的隨從有代勞的人員,管理車輛的官員給車軸加油,打掃房間的,伺養牲口的,各自照看自己份內的事;各部門的屬官要檢查招待賓客的物品;文公從不讓賓客們多等,也沒有被延誤了的事;與賓客同憂共樂,出了事隨即巡查,有不懂的地方就指教,有所要就加以接濟。賓客到來就好像回到家裡一樣,哪裡會有災患啊;不怕有人搶劫偷盜,也不用擔心乾燥潮濕。現在晉侯的緹別宮方圓數里,卻讓諸侯賓客住在像奴僕住的房子裡,車輛進不了大門,又不能翻牆而入;盜賊公然橫行,天災難防。接見賓客沒有定時,召見命令也不知何時發布。如果還不拆毀圍牆,就沒有地方存放禮品,我們的罪過就要加重。斗膽請教您,您對我們有什麼指示?雖然貴國遇上魯國喪事,可這也是敝國的憂傷啊。如果能讓我們早獻上禮物,我們會把圍牆修好了再走,這是貴君的恩惠,我們哪敢害怕辛勞?”士文伯回去報告了。趙文子說:“的確是這樣。我們實在不注重培養德行,用像奴僕住的房舍來招待諸侯,這是我們的過錯啊;”於是,他派士文伯前去道歉,承認自己不明事理。
晉平公以隆重的禮節接見了鄭簡公,宴會和禮品也格外優厚,然後讓鄭簡公回國。晉國接著建造了接待諸侯的賓館。
《公薨之月,子產相鄭伯以如晉》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