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歸晉知罃》原文及翻譯

左傳

原文: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於楚,以求知罃。於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執事不以釁鼓,使歸即戮,君之惠也。臣實不才,又誰敢怨?”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也。兩釋纍囚,以成其好。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王曰:“雖然,必告不穀。”對曰:“以君之靈,纍臣得歸骨於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若從君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首;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若不獲命,而使嗣宗職,次及於事,而率偏師以修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無有二心,以盡臣禮,所以報也。”王曰:“晉未可與爭。”重為之禮而歸之。

譯文/翻譯:

晉國人將公子谷臣連同連尹襄老的屍首歸還給楚國,要求交換知罃。這時知罃的父親荀首已經擔任中軍佐了,所以楚國人就答應了他們。楚共王為知罃送行,說:“你恨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用兵,下臣無能,不能勝任自己的任務,作了俘虜。君王的侍從不以我的血塗鼓,使我回國就刑,這是君王的恩惠。下臣實在無能,又敢恨誰?”楚王說:“那么感激我嗎?”知罃回答說:“兩國為自己的國家著想,謀求寬緩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諒解。雙方釋放戰俘,以實現友好。兩國友好,下臣不曾參與其間,又敢感激誰呢?”楚王說:“你回去,怎樣報答我?”知罃回答說:“下臣不承受怨恨之名,君王也不承受恩惠之名,下臣無恨,君王無恩,不知道報答的事。”
楚王說:“雖然如此,也一定要告訴我。”知罃回答道:“憑藉君王的威靈,拘囚之臣得以將骸骨帶回到晉國。敝國國君如果將下臣加以誅殺,死後將會不朽。如果由於君王的恩惠而得到赦免,將下臣賜還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將會請示敝國國君,而將下臣在宗廟加以誅殺,死後也會不朽。如果得不到敝國國君的批准,仍讓下臣繼承祖宗的職位,依次輪到下臣參與國事,率領一部分軍隊去維護疆界,那時即使遇到君王的侍從,也不敢迴避。將竭盡全力去拚死,沒有二心,以盡到臣下的本分,這就是下臣所要報答君王的。”楚王說:“晉國不可與它相爭。”隆重地為他舉行了禮儀,然後放他回國。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楚歸晉知罃》原文及翻譯0
《楚歸晉知罃》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