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復杜溫夫書》原文及翻譯
柳宗元
原文:
二十五日,宗元白:兩月來,三辱生書,書皆逾千言,意若相望仆以不對答引譽者②。然仆誠過也。而生與吾文又十卷,噫!亦多矣。文多而書頻,吾不對答引譽,宜可自反⑧。而來征不肯相見,亟拜亟問,其得終無辭乎④?
凡生十卷之文,吾已略觀之矣。吾性呆滯,多所未甚諭,安敢懸斷是且非耶⑤?書抵吾必日周、孔,周、孔安可當也⑥?擬人必於其倫,生以直躬見抵,宜無所諛道,而不幸乃日周、孔,吾豈得無駭怪⑦?且疑生悖亂浮誕,無所取幅尺,以故愈不對答⑧。來柳州,見一刺史,即周、孔之;今而去我,道連而謁於潮,之二邦,又得二周、孔;去之京師,京師顯人為文詞、立聲名以千數,又宜得周、孔千百,何吾生胸中擾擾焉多周、孔哉⑨!
吾雖少為文,不能自雕斫,引筆行墨,快意累累,意盡便止,亦何所師法10?立言狀物,未嘗求過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11。但見生用助字,不當律令,唯以此奉答12。所謂乎、歟、耶、哉、夫者,疑辭也;矣、耳、焉、也者,決辭也13。今生則一之14。宜考前聞人所使用,與吾言類且異,慎思之則一益也15。庚桑子言藿蠍、鵠卵者,吾取焉16。道連而謁於潮,其卒可化乎177然世之求知音者,一遇其人,或為十數文,即務往京師,急日月,犯風雨,走謁門戶,以冀苟得18。今生年非甚少,而自荊來柳,自柳將道連而謁於潮,途遠而深矣,則其志果有異乎19?又狀貌嶷然類丈夫,視端形直,心無歧徑,其質氣誠可也,獨要謹充之爾20。謹充之,則非吾獨能,生無怨。亟之二邦以取法,時思吾言,非固拒生者21。孟子曰:“余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22。”宗元白。
注釋:
①杜溫夫:人名,其人不詳。文章題目一作《復杜溫夫所用乎、歟、耶、哉、已、耳、焉、也八字書》。
②二十五日:此信寫於元和十四年(819)春,月份不明。逾:超過。望:埋怨。引譽:即“延譽”,稱揚其美,使名聲遠傳。
③頻:頻繁。自反:自我反省,檢查自己的想法做法是否妥當。
④征:徵詢,追問。其:表示反問的語氣詞,意如“難道”。
⑤呆滯:痴笨,不靈活。諭:明白。懸斷:憑空推斷。
⑥抵:到達。這裡是寫到的意思。周、孔:周公、孔子,儒家心目中的大聖人。
⑦擬人:比擬人。倫:類。“擬人必於其倫”,語出《禮記.曲禮下》。直躬:坦白,直率。
⑧悖(背)亂:逆亂,文中指違反禮義。浮誕:輕浮放蕩。幅尺:較量,計算。“無所取幅尺”,言不用規矩衡量一下。
⑨刺史:指柳宗元。道連:取道連州(州治在今廣東省連縣)。謁:拜見。當時連州刺史為劉禹錫,潮州刺史為韓愈。之:到。邦:地區,地方。顯人:有名聲、有地位的人。文詞:文章。數(shu暑):計算。擾擾:紛亂的樣子。
10雕斫(zhuo茁):雕飾砍削,指過分修飾文辭,與“自然”相對。引筆行墨:指揮筆寫文章。快意累累:言寫作時痛快的感受累累不斷,這是寫作中思路順暢、文辭若涌的境界。累累,多的樣子。
11立言:提出一種觀點。狀物:描摹事物的情狀。過人:超過別人。才致:才能和情趣。
12助字:虛字。當:適合。律令:法令,規則,這裡指語法。
13疑辭:表示疑問的語氣詞。“乎、歟、耶、哉、夫”諸字用在句末,一般表示疑問語氣。有的字(如“哉”、“夫”)有時也作嘆詞用。決辭:表示肯定的語氣詞。
14一:一樣。“一之”,指把疑辭、決辭當作一回事。
15聞人:有名聲的人。類:類似,相同。一益:有一些收穫。
16庚桑子:亦作“亢桑子”。
17藿(hu6獲):豆葉。
18蠋(zhu逐):大青蟲。
19鵠卵:天鵝下的蛋。
20狀貌:形貌,形狀相貌。嶷(yi疑)然:高的樣子,形容人體態魁梧。視端:指看東西時眼神很正。形直:形體端直。歧徑:岔路。“心無歧徑”,謂人心地單純,並無雜念。
21亟(ji即):趕快。固:堅持。
22不屑:不願去做,表示輕視。全句為:“教亦多術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意思是說,教育人有多種方法,我不屑於去教誨他,這也是對他的一種教誨。
譯文/翻譯:
二十五日,宗元啟:兩個月來,承蒙你多次來信,每封信都超過一千字,信的意思好像是埋怨我沒有回答你、沒有寫信讚美你的好處,讓你名聲遠揚。這樣講確實是我的過錯。而你又給我寄來十卷文章,唉呀!也夠多了。文章寄得很多而書信寫得頻繁,我沒有回答你,沒有讚美你、讓你名聲遠揚,你也應該自己反省一下。可你卻來問我不肯和你相見的原凶,你多次來拜訪、多次來詢問,難道最後我連一句回答的話都沒有嗎?
你的十卷文章,我已簡略看了一下。我這個人天性呆笨,對你的文章許多地方都不太懂,怎么敢憑空推斷它們是好還是不好呢?信巾寫到我,總是把我稱為周公、孔子,周公、孔子,我怎么能稱得上呢?比擬人一定要用和他同類的人來作比,你可以直率地把想法告訴我,不應該說一些奉承的話。可是不幸得很,你竟然用周公、孔子來稱呼我,我怎能不感到驚奇呢?而且我還懷疑你為人不講禮義、輕浮放蕩得很,全不顧規矩,凶此越發不回答你。你來到柳州,見到一個刺史,就把他稱為周公、孔子;現在要離開我,途經連州而到潮州,去拜訪那兒的刺史,到了那兩個地方,又得到了兩位周公、孔子。到了京城,京城裡那些有地位的人因為會寫文章而建立了名聲的數以千計,又該得到千百個周公、孔子了,為什麼你胸中亂紛紛地有那么多周公、孔子呢?
我雖然很少寫文章,自己不會修飾文詞,但揮筆寫作時,只覺得痛快的感受累累不斷,意思表達完了就放下筆,又哪裡效法過什麼呢?我提出一種論點,描摹一件事物,未曾希望超過別人,我也不能夠明確地辨別出你的才能情致如何。只是見到你用助字,不合語法,只能就這一點來回答你。我們所說的乎、歟、耶、哉、夫等字,都是表示疑問語氣的虛字;矣、耳、焉、也等字是表示肯定語氣的虛字。現在你卻把它們當作一回事。你應該考察一下,從前有名聲的人使用助詞的方法和我所講的有哪些相同,有哪些不同,慎重地思考一番就會有一定的收穫。庚桑子說土蜂變不成豆葉上的大青蟲,小雞不能孵天鵝下的蛋,我同意他的看法。你路經連州到潮卅去拜訪那裡的刺史,難道最後就能變化了嗎?然而,如今世上一些尋求知己的人,一遇到知己,有的寫了十幾篇文章,就一定要到京城去,急忙搶時間,冒著風雨,跑著去拜訪高門大戶,指望苟且得到好處。如今你年紀不是很小,而從荊州來到柳州,還將從柳州到連州、潮州去拜訪那裡的刺史,道路十分遙遠,那么你的志向果真和別人不同嗎?又見你形態魁梧像個大丈夫,眼神端正、身軀正直,心地單純,沒有雜念,你的氣質確實是好的,只是慎重地充實自己就是了。而慎重地充實你的心胸,那又不是我獨自能做得到的,你不要埋怨我。趕快到連州、潮州去學習作文的方法,時常想想我講的話,並不是我要堅持拒絕你的要求。孟子說過:“我不屑於去教誨他,這也是對他的一種教誨呢。”宗元啟。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