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蘇軾列傳》(六)原文及翻譯

宋史
【原】軾嘗鎖宿禁中,召入對便殿,宣仁後問曰:“卿前年為何官?”曰:“臣為常州團練副使。”。曰:“今為何官?”曰:“臣今待罪翰林學士。”曰:“何以遽至此?”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曰:“非也。”曰:“豈大臣論薦乎?”曰:“亦非也。”軾驚曰:“臣雖無狀,不敢自他途以進。”曰:“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誦卿文章,必嘆曰:‘奇才,奇才!’但未及進用卿耳。”軾不覺哭失聲,宣仁後與哲宗亦泣,左右皆感涕。已而命坐賜茶,徹御前金蓮燭送歸院。
【譯】蘇軾曾經在宮中鎖門執宿,被召進便殿面見太后和皇帝,宣仁後問道:“你前年做什麼官?”蘇軾說:“臣是常州團練副使。”又問:“現在做什麼官?”回答說:“臣現在任翰林學士。”又問:“憑什麼能驟然升到這個官位?”回答說:“碰到了太皇太后、皇帝陛下。”太后說:“不是。”蘇軾說:“難道是大臣論奏保薦嗎?”說:“也不是。”蘇軾驚訝地說:“臣雖然沒有品行,不敢從其他途徑上進。”太后說:“這是先帝的意思。先帝每次誦讀你的文章,一定嘆賞說‘奇才,奇才’,只不過沒來得及進用你罷了。”蘇軾不覺哭出聲來,宣仁後和哲宗也哭了,左右的人都感動流淚。一會兒又命蘇軾坐下並賜茶,撤去皇帝面前的金蓮燭舉燭送蘇軾回翰林院。
【原】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譯】元佑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正逢大雪嚴寒,士子們坐在庭院中,顫抖地不能說話。蘇軾放寬他們的禁約,使他們能儘量發揮。巡視考場的宦官常侮辱應試士人,而且抓住意義曖昧的個別辭語,誣陷為罪狀,蘇軾把這些宦官都奏請驅逐。
【原】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未行,諫官言前相蔡確知安州,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太皇太后。大臣議遷之嶺南。軾密疏:“朝廷若薄確之罪,則於皇帝孝治為不足;若深罪確,則於太皇太后仁政為小累。謂宜皇帝敕置獄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詔赦之,則於仁孝兩得矣。”宣仁後心善軾言而不能用。軾出郊,用前執政恩例,遣內侍賜龍茶、銀合,慰勞甚厚。
【譯】元佑四年,因積累了一些議論政事的話,被當權的人所恨。蘇軾怕不被他們所容忍,請求調到外地,任龍圖閣學士、杭州知州。尚未動身,諫官說前任宰相蔡確任安州知州,作詩借郝處俊的事譏諷太皇太后。大臣們建議把他流放嶺南。蘇軾上密奏說:“朝廷如果處分蔡確輕了,那對皇帝以孝治天下就不足;如果治罪重了,那對太皇太后的仁政又有所欠缺。認為應由皇帝下敕書立案逮捕治罪,太皇太后就下手詔寬赦他,那就仁和孝兩方面都得當了。”宣仁後心裡認為蘇軾的話好而不能實行。蘇軾出行外任時,朝廷使用過去執政大臣的舊例,派宦官賞賜他龍茶、銀盒,慰勞很優厚。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宋史《蘇軾列傳》(六)原文及翻譯0
宋史《蘇軾列傳》(六)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