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李禕傳》原文及翻譯

舊唐書

原文:

李褘,隴西成紀人,吳王李恪之孫,張掖郡王李琨之子。褘少有志尚,事母甚謹,撫弟祗等以友愛稱。少繼江王囂後,封為嗣江王。景雲元年,復為德、蔡、衢等州刺史。開元後,累轉蜀、濮等州刺史。政號清嚴,人吏畏而服之。漸見委任,入為光祿卿。丁母憂去官,起復授瀛州刺史,又上表固請終制,許之。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十五年,服除,拜左金吾衛大將軍、朔方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尋遷禮部尚書。先是,石堡城為吐蕃所據,侵擾河右。敕褘與河西、隴右議取之。褘到軍,總率士伍,剋期攻之。或曰;“此城據險,又為吐蕃所惜,今總軍深入,賊必併力拒守。事若不捷,退則狼狽,不如按軍持重,以觀形勢。“褘曰∶“人臣之節,豈憚艱險?疊則以死繼之,苟利國家,此身何惜?“於是督率諸將倍道兼進併力攻之遙拔石堡城斬獲首級並獲糧儲器械其數甚眾仍分兵據守以遏賊路上聞之,大悅,始改石堡城為振武軍,自是河、隴諸軍拓地千餘里。十九年,契丹衙官可突乾殺其王邵固,率部落降於突厥。玄宗遣忠王為河北道行軍元帥以討奚及契丹兩蓄,以褘為副。王既不行,褘率戶部侍郎裝耀卿等諸副將分道統兵出於范陽之北,大破兩蓄之眾,擒其首長,餘黨竄入山谷。軍還,褘以功加開府儀同三司。褘既有勤績,執政頗害其功,故其賞不厚,甚為當時所嘆。二十二年,遷兵部尚書,久之,坐事出為衡州刺史。俄歷滑、懷二州刺史。天寶初,拜太子少師,以年老致仕。二年,遷太子太師,制出,病薨,年八十餘,上聞而痛惜者久之。褘居家嚴毅,善訓諸子,皆有奪命。三子∶垣、嶧、峴,皆至達官。 
(節選自《舊唐書·李禕傳》) 

譯文/翻譯:

李禕,隴西成紀人,他是吳王李恪的孫子,張掖郡王李琨的兒子。李禕從小就有志向,侍奉母親很恭謹,撫養弟弟李祗等人因為友好親愛受人稱讚。小時候過繼給江王李囂做兒子,封為嗣江王。景雲元年,又任德、蔡、衢等州刺史。開元以後,多次轉官任蜀、濮等州的刺史。治理政事號稱清廉嚴厲,百姓官吏都敬畏並且信服他。逐漸受到信任,入朝任光祿卿。為母親守喪辭去官職,喪期未滿就被起用任瀛洲刺史,又上表堅決請求服滿三年之喪,(朝廷)答應了他。十二年,改封信安郡王。十五年,守喪期滿,被任命為左金吾衛大將軍、朔方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不久升任禮部尚書。在這之前,石堡城被吐蕃占據,侵犯干擾河右。(皇帝)下詔令李禕和河西、隴右兩鎮商議攻打它。李禕到達軍鎮,統率兵眾,在嚴格規定的期限內攻打他。有人說:“這座城占據險要的地勢,又受吐蕃重視,現在率領軍隊深入,賊人必然要合力把守。如果不能取勝,撤退就很狼狽,不如按兵不動慎重行事,來觀察形勢的變化。”李禕說:“人臣的氣節,怎么能畏懼艱險?我將拚死把這件事做到底,如果有利於國家,自己的生命有什麼可惜的?”於是督促率領眾將,兼程前進,聯合攻打,就攻下了石堡城,斬得的首級,以及繳獲的存糧兵器,數量很大。還分兵把守,來隔斷敵人的通路。皇上聽到這個情況後非常高興,才改石堡城為振武軍,從此河、隴諸軍又向四周開疆拓土一千多里。十九年,契丹衙官可突乾殺死他們的首領邵固,率領本部落向突厥投降。玄宗派忠王擔任河北道行軍元帥來討伐奚及契丹兩蕃,任李禕為副帥。結果忠王沒有前往,李禕率領戶部侍郎裴耀卿等眾位副將分道率兵從范陽以北出發,大敗兩蕃兵眾,活捉了他們的酋長,餘黨逃入山谷。大軍返回,李禕憑藉功勞加開府儀同三司。李禕建立功勳後,執政的人十分妒忌他的功勞,因此他得到的賞賜不重,很被當時的人感慨。二十二年,升任兵部尚書,過了很長時間,因其他事受牽連出任衢州刺史。不久歷任滑、懷二州刺史。天寶初年,拜授太子少師,因年老辭官退休。二年,升任太子太師,制書剛下達,就因病薨逝,終年八十多歲,皇上聽說後傷心惋惜了很久。李禕在家裡嚴厲剛毅,善於訓導幾個兒子,都有美名。有三個兒子:李峘、李嶧、李峴,都做了高官。
《舊唐書·李禕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舊唐書·李禕傳》原文及翻譯0
《舊唐書·李禕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