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朝獻征錄·吳一鵬傳》原文及翻譯

國朝獻征錄

原文:

公姓吳氏,名一鵬,字南夫。世家蘇之山塘里, 自少端重秀穎 , 游於郡庠 ,蚤有令譽。治癸丑,登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時學士李公東陽、程公敏政皆負文章重名,慎許可。每群試必在甲乙,亟加稱賞。
乙卯,除編修,戶部尚書周公經被讒去位,上疏請留之,人韙其直。己未,同考禮闈,閱春秋卷。正德丁卯,進侍講,充經筵講官,音吐洪亮,辭旨清切,左右聳聽。時逆瑾盜政,朝士見者多屈膝。公遇之,長揖而已。瑾銜之,未有以發也。己巳,修《孝皇寶錄》成,吏部奏,例當進秩。瑾遂以未習吏事,令別用。公得南京刑部廣東司員外郎,司事最劇,而公詳敏仁恕,囚皆感服。僚友取獄詞讀之,驚曰:“老吏筆也!”庚午,遷南祠祭郎中兩部尚書皆鄉曲故舊見公侷促不寧待以殊禮公抱成案立左右咨稟略無崖異。瑾伏誅,復公侍講經筵如故。
嘉靖壬午,升禮部右侍郎,尋轉左,署掌部事,累辭不允,仍賜手敕,馳詣湖南,葭題恭穆獻皇帝神主,奉迎來京,公念與中貴勛戚同事,恐其下不戢,乃上疏曰:“今歲涿州抵安陸,災傷重大,民不聊生,所宜節省以蘇民力。隨行兼從,或挾聲勢凌轢有司,請預禁糹勺。”上善其言而戒飭之。事竣,歸, 有白金之賜。乙酉,進禮部尚書。
己丑,上疏乞休。公既歸,乃於所居之西創崇正書院,聚里中髦士,肄習其中;割田百畝,供膏火之費。嘗言於有司,修拓尹和靖舊祠,並祀胡安定、範文正二公,名三賢書院。約諸鄉袞月一會,為文字之飲,隱然有洛社之風焉。
(節選自明代焦認《國朝獻征錄》)

譯文/翻譯:

公姓吳,名一鵬,字南夫。世世代代都住在蘇州的山塘里,從小就端莊穩重,優異聰明,在郡府的學校里遊學,很早就就有了美好的聲譽。吳公治癸丑年間,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當時大學士李東陽、程敏政都在寫文章方面享有盛名,對讚許別人很謹慎,每逢群試,必定把他評在甲等或乙等,多次稱讚他。
乙卯年,朝廷任命他做編修,戶部尚書周公經遭受讒言,離開職位,關公上書朝廷,請求挽留周公經,人們稱讚他正直的做法。己末年,他做會試的同考官,負責閱判春秋卷。正德丁卯年間,進位做侍講,充任經筵的講官,吐音洪亮,所傳達出感情非常真切,左右都凜然傾聽。當時逆臣劉瑾竊取大權,朝中大臣見到他,都屈膝禮拜。吳公遇到了他,只是行一個長揖禮罷了。劉瑾怨恨他,沒找到機會發泄怨氣。己已年,吳公完成編修《孝皇寶錄》的任務,禮部上奏朝廷,認為按照慣例,應當晉升官職。劉瑾於是以他未曾處理過政務為藉口,命令另作任用。吳公做了南京刑部廣東司員外郎,管理的事物最為煩雜,而吳公處理事務縝密敏捷,仁愛寬容,囚犯都為之感動,對他非常敬服。他的同僚朋友,拿過他寫的獄詞閱讀,驚嘆說:“果然是熟諳公務的官吏的手筆!”庚午年,吳公做了南祠祭郎中,兩部的尚書都是他的同鄉故舊,見了吳公,都局促不安,以特別的禮節對待他,他抱著已處理完的案卷,站立在下面,在問答的過程中一點不合常理的表情、舉動都沒有。等到劉瑾服罪被殺,朝廷又重新像原來一樣讓他做經筵的侍講學士。
嘉靖壬午年,他升任禮部右侍郎,不久又轉任左侍郎,管理禮部事務,他多次推辭,未被允許,朝廷仍然賜予手令,命他快速到湖南,改寫恭穆獻皇帝神主的諡號,並奉迎神主來京城,吳公考慮到與寵臣貴戚一同處理事務,擔憂他們的手下不受約束,於是上疏皇帝說:“今年,從涿州到安陸,災害嚴重,民不聊生,應該節儉用度,來讓民力復甦。隨行人員,有的可能會依仗聲勢,欺凌地方的相關部門,請求朝廷,預先公布禁令,予以約束”皇帝認為吳一鵬說的正確就告誡那些同行人員。事情完成後,他從湖南回來,朝廷賞賜給他白銀。乙酉年,他升任禮部尚書
己丑年,他上疏請求辭職。吳公辭職後,就在住所的西邊創設崇正書院,聚集鄉里的英才,讓他們在裡邊學習。又拿出百畝田地,用裡邊的收成來充當維持書院運營的費用。他曾經向有關部門提建議,修繕拓建尹和靖的祠堂,並把胡安定、範文正二公一起祭祀,取名為三賢書院。定期邀約諸位鄉紳每月一聚,作文飲酒,隱約間有了洛社的風尚。
《國朝獻征錄·吳一鵬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國朝獻征錄·吳一鵬傳》原文及翻譯0
《國朝獻征錄·吳一鵬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