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陶謙傳》原文及翻譯
三國志
原文:
陶謙字恭祖,丹楊人。謙性剛直,有大節,少察孝廉,拜尚書郎,除舒令。謙在官清白,無以糾舉,祠靈星,有贏錢五百,欲以臧之。謙委官而去。
會西羌寇邊,皇甫嵩為征西將軍,表請武將。召拜謙揚武都尉,與嵩征羌,大破之。後邊章、韓逆為亂,司空張溫銜命征討。又請謙為參軍事,接遇甚厚,而謙輕其行事,心懷不服。及軍罷還,百寮高會,溫屬謙行酒,謙眾辱溫。溫怒,徙謙於邊。或說溫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見重於公,不如釋憾除恨,克復初分,於以遠聞德美。”溫然其言,乃追還謙。遂為之置酒,待之如初。
(趙)昱年十三,鄉黨稱其孝,就處士東莞綦毋君受《公羊傳》,至歷年潛志,不窺園圃,親疏希見其面。高潔廉正,州郡請召,常稱病不應。國相檀謨、陳遵共召,不起。陶謙初辟別駕從事,辭疾遜遁。謙重令揚州從事會稽吳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罰,然後乃起。舉茂才,遷廣陵太守。賊笮融從臨淮見討,迸入郡界,昱將兵拒戰,敗績見害。
曹公父於泰山被殺,歸咎于謙。欲伐謙而畏其強,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詔曰:“今海內擾攘,州郡起兵,征夫勞瘁。其各罷遣甲士,還親農桑。”謙被詔,乃上書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揚威以弭亂,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國自虛,釋武備以資亂,損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罷,明日難必至,上忝朝廷寵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強幹弱枝遇惡止亂之務也。”又曰:“華夏沸擾,於今未弭,包茅不入,職貢多闕,寤寐憂嘆,無日敢寧。誠思貢獻必至,薦羞獲通,然後銷鋒解甲,臣之願也。”曹公得謙上事,知不罷兵。乃進攻彭城,多sha6*人民。謙引兵擊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謙。公引兵還。
(選自《三國志·裴松之注》,有刪節)
譯文/翻譯:
陶謙字恭祖,是丹楊人。陶謙本性剛強正直,他有高遠宏大的志節,年輕的時侯被舉薦為孝廉,被授予尚書郎的官職,後又授予舒令的官職。陶謙為官期間廉潔,沒有什麼可以督察舉發的,在舉行祭祀祈年時,有餘錢五百(銖),有人想要隱藏起來。陶謙把錢交給官府後離開。
恰逢西羌侵犯邊境,皇甫嵩擔任征西將軍,他上表請求配備武將,皇上任命陶謙擔任揚武都尉,和皇甫嵩一起征討西羌,把西羌打得大敗。後來邊章和韓遂叛亂,司空張溫奉命出兵討伐。又請求讓陶謙參與軍事,接待陶謙的規格非常高,但陶謙輕視他的行為,心中存有不服之氣。等到大軍返回,百官舉行了盛大宴會,張溫囑咐陶謙依次斟酒,陶謙當眾侮辱張溫。張溫憤怒,把陶謙貶謫到邊疆去。有人勸張溫說:“恭祖本來憑藉才能謀略被您器重,(您)不如消除怨恨,就能夠恢復(你們)當初的情分,來讓(您的)美德遠揚。”張溫認為他的話對,就追趕陶謙讓他返回。於是為陶謙擺下酒宴,對待他就如當初一樣。
趙昱十三歲,鄉里人稱讚他孝順。他到處士東莞人綦毋君那裡學習,趙昱在過去的多年中一直專心致志學習《公羊傳》,不窺視園地,無論是親密的人還是疏遠的人都很少見到他的面。趙昱高尚純潔廉潔正,州郡招請他,他常常稱病不答應。國相檀謨、陳遵共同召見趙昱,趙昱不接受召見。陶謙當初徵召他並授予他別駕從事的官職,趙昱託辭生病從而避開了。陶謙又讓揚州從事會稽人吳范宣布詔書,張昱堅持自己的意願不改變;陶謙想用刑罰來威脅他,這樣以後趙昱才接受了。張昱被舉薦為茂オ,調任為廣陵太守。叛賊笮融在臨淮被征討,突然進入郡界,趙昱率兵抵禦抗擊,戰敗後被殺害。
曹操父親在泰山被殺,歸罪於陶謙。(曹操)想討伐陶謙,卻畏懼他軍力強大,於是上表讓各州郡立即停戰。詔書說:“現在天下紛亂,州郡出兵,士兵疲勞困苦。應當各自停戰,遣散將士,(讓他們)回家從事農業生產。”陶謙被召回,於是上書說:“從古代以來,沒有不通過炫耀武力來平息戰亂,用武威震懾來制止暴戾行為的。如果受命遣散將士,會削弱國家,讓國家空虛,放下軍事裝備反而會助長戰亂,減損官府的威信來增加敵人的力量。現在停戰(遣散將士),將來災難必定會到來,對上讓我有愧於皇帝授予官爵的本義,對下讓眾多壞人一天天一月月地滋長擴大,這不是用來削減地方勢力,加強中央權力,防止發生xie6*惡之事,制止動亂的緊要的事情。”陶謙又說:“國內出現了許多動亂,到現在還沒有消除,應該進貢的包茅也沒有送來,wo6*日夜憂慮嘆息,沒有哪天安定下來。我確實想進貢的物品一定會送到,進獻的美味食品能夠順暢地進獻,這樣以後就融化兵器,解甲歸田,這是我的心愿啊。”曹操得知陶謙上表的事,知道不能停戰,就進攻彭城,殺了許多百姓。陶謙帶兵攻打他,青州刺史田楷也帶兵救陶謙,曹操只好帶兵回去了。
《三國志·陶謙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