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文言文閱讀
課外文言文閱讀
1.班昭續《漢書》
扶風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學高才。世叔早卒,有節行法度。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競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③踵而成之。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每有貢獻異物,輒詔大家作賦頌。時《漢書》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馬融伏於閣下,從昭受讀。
(選自《後漢書曹世叔妻傳》)
[注釋]①扶風:古地名,今陝西境內。②班彪:當時著名學者。③東觀藏書閣:皇家藏書樓。
【文化常識】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文史家。她幫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業,而且對闡述《漢書》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詩賦在當時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國歷史上不多,另一個是漢末的蔡文姬(蔡琰,見後文),還有一個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傑出的女詞人,她早年還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書畫。
【譯文】
班昭續《漢書》
扶風郡曹世叔,他的妻子是同郡(扶風郡)班彪的女兒,叫做班昭,字惠班。學識淵博文采很高。曹世叔去世的早,班昭守節講究禮節法度。她的哥哥班固寫作《漢書》,其中有八卷表記和《天文志》沒有寫完就去世了。漢和帝下詔命令班昭在東觀藏書閣繼承班固遺志完成《漢書》。和帝多次下詔讓班昭進宮,並命令皇后和貴人們以老師之禮對待她,班昭因此號稱“大家(gu)”。每當各地或外國有貢獻來的奇異的東西,就下令讓班昭寫詩賦頌揚。當時《漢書》剛一發行,大多數人都不能理解,同郡(扶風郡)的馬融趴跪在樓閣下邊,拜班昭為老師誦讀傳授《漢書》。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競_________②輒_________
2.翻譯:①和帝詔昭就東觀藏書閣踵而成之②師事焉
3、寫馬融的目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
1.①終②總是
2.①漢和帝下令班昭到東觀藏書閣繼續完成《漢書》(就,到;踵,繼續);②像跟老師一樣向她學習。
3、襯托《漢書》精深。
2.蔡文姬求情
董祀為屯田都尉①,犯法當②死。文姬③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④坐者滿堂。操謂賓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選自《後漢書董祀妻傳》)
[注釋】①屯田都尉:職官名稱。②當:判決。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驛:使者。⑤文狀:文書。⑥明公:對曹操的敬稱。⑦原:原諒,此指赦罪。
[文化常識]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東漢末年的女詩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學有才辯,通音律。初嫁衛仲道。夫亡後歸母家。遇漢末大亂,為董卓部將所虜,歸南匈奴左賢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後,念蔡邕無後代,便以重金贖歸,再嫁董祀。她憑記憶寫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憤詩》及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最為著名。當代戲劇家曹禺創作有話劇《蔡文姬》。
【譯文】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職,觸犯法律被判決死罪。蔡文姬面見曹操請求(赦免)他。當時大臣、名士以及從遠方外國來的使者坐者滿滿的坐在殿里。曹操對他的客人們說:“蔡伯喈的女兒就在門外,今天我請諸位見一見。”蔡文姬進來的時候,頭髮凌亂,光腳走路,向曹操磕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話音非常酸楚哀痛,眾人都被她感動了。曹操說:“就算真的像你說得那么可憐,但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下去了,怎么辦呢”蔡文姬說:“明公您馬廄里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被她的話感動,於是派人追回文書赦免了董祀的罪。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廄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譯:①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②誠實相矜;③濟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屬什麼句式
【參考答案】
1.①拜見②赤足③馬棚④勇敢的士卒
2.①表露的思想極悲哀,聽的人都因此改變了臉色;②確實同情你(相,你);③救助將要被處死的人。
3.被動詞。
3.炳燭而學
晉平公①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②呼”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選自漢劉向《說苑》)
[注釋]①晉平公:春秋時晉國國君。②炳燭:點燃蠟燭。
[文化常識]
“師曠”及其他。師曠是個盲樂師,他名字叫“曠”,但不姓“師”,因為他是當時著名樂師,所以叫“師曠”。這種以職業為姓的現象在春秋時還有:有個著名的工匠名石,世稱“匠石”,有個著名的製作車輪的師傅名扁,世稱“輪扁”。
【譯文】
晉平公問師曠,說:“我已經七十歲了,想要學習,但是恐怕已經晚了。”
師曠回答說:“為什麼不點上蠟燭呢?”
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開玩笑的?”
師曠說:“我是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怎敢戲弄君主。我曾聽說:少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中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太陽一樣;晚年的時候喜歡學習,就像點蠟燭一樣明亮,點上蠟燭和暗中走路哪個好呢?”
平公說:“講得好啊!”
晉平公(1)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2)學,恐已暮(3)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7)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選自西漢劉向編《說苑》)
【思考與練習】
1.解釋:①暮②安敢③善
2.翻譯:①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②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3、上文“臣聞之”中的“之”屬代詞,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遲、晚②怎么敢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國君開玩笑的呢?②點燃蠟燭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個好呢?
3.下面一段話。
4.活到老學到老;學習總比不學習好。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