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瞻酷嗜陶令詩》原文及翻譯

袁宏道

原文:

蘇子瞻酷嗜陶令①詩,貴其淡而適也。凡物釀之得甘,炙之得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靈也。濃者不復薄,甘者不復辛,唯淡也無不可造;無不可造,是文之真變態也。風值水而漪生,日薄山而嵐出,雖有顧吳②,不能設色也,淡之至也,元亮以之。欲以人力取淡,刻露之極,遂成寒瘦。故望岫焉而卻,其才非不至也,非淡之本色也。
里咼氏,世有文譽,而遂溪公③尤多著述。前後為令,不及數十日,輒自罷去。家甚貧,出處志節,大約似陶令,而詩文之淡亦似之。非似陶令也,公自似也。公之出處,超然甘味,似公之性;公之性,真率簡易,無復雕飾,似公之文。故曰公自似者也。今之學陶者,率如響拓④,其勾畫是也,而韻致非,故不類。公以身為陶,故信心而言,皆東籬也。余非謂公之才遂超人,而公實淡之本色,故一往所詣,古人或有至有不至耳。
余束髮已知嚮慕⑤公,近者吳川公梓其家集,始獲盡三世之藏。吳川者,公仲子,高才邃學,為令以伉直著聲,閱數月亦去,遵先轍也。懷公集三十年,出入必俱,今春始成帙。吳川自出機軸,氣雋語快,博於取材而藻於屬辭。比之遂溪,蓋由淡而造於色態者,所謂秋水芙蓉也。昔陶氏五男,不好紙筆,而遂溪之後,雲蔚霞起。余邑不能文而恥言文,最為惡習。獨咼氏能世擅其業。噫!彼安知烏衣諸郎⑥,為史所艷稱若此也!
(取材於《袁宏道文集》卷三十五)
【注】①陶令:陶淵明,字元亮。曾任彭澤縣令。②顧吳:顧愷之和吳道子,歷史上擅長著色的畫家。③遂溪公:即後文中「家集」作者之一,曾任遂溪縣令。 ④響拓,指像得到回聲和拓片一樣去複製。⑤嚮慕:嚮往思慕。⑥烏衣諸郎:晉時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於烏衣巷,他們的子弟被稱為「烏衣郎」。

譯文/翻譯:

蘇子瞻十分喜愛陶淵明的詩,看重他的詩平淡而又恰到好處。但凡一樣事物,久經醞釀就會變甜,反覆炙烤就會變苦,只有平淡是製造不出來的;那無法刻意去製造的,它們是文字作品中真正的性靈所在。濃的東西不會再變回淡薄,甜的東西不會再變回苦辛,只有平淡是沒有什麼它製造不出來的;那能夠製造出來的種種,它們是文字作品真實的不同樣貌。風吹過水麵漣漪就會生起,太陽快要落山霧氣就會飄出,即使有顧愷之、吳道子,也不能為它們著色,原因就是它們都是平淡到了極致的景觀,陶淵明的作品作到了這樣。有些人想通過一己之力來製造這種平淡,文字的選擇和使用都極為刻意,結果變成了冷峻艱澀。所以面對那些偉大的作品時就敗下陣來,他們的才學不是不高,(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他們的作品表現的不是平淡的本色。
同鄉咼氏人家,歷代都享有文譽,其中遂溪先生的著作言論尤其豐富。他擔任遂溪縣令,前後時長也不過幾十天,就自己請求辭官歸隱。他的家境非常貧困,為人處世的追求,總體上看跟陶淵明比較相似,他的詩文的平淡的風格也和陶淵明相似。不是他寫的文章像陶淵明,而是他寫的文章像他自己。遂溪先生為人處世,風格超拔令人回味,就和他的性情比較相似;他的性情,真誠率真簡單平易,也不再作雕刻和修飾,就和他的詩文風格相似。因此說,遂溪先生的文章就是他自己像自己。現在學陶淵明的人,全都是像得到回聲和拓片一樣去複製,他們的筆觸勾畫是這樣,但是其中所包含的韻味和情致不對,因此與陶淵明的風格並不相像。遂溪先生自己就過著跟陶淵明相像的生活,有著和陶淵明相像的思想感情,因此他聽任自己的內心去表達,呈現的都是陶淵明的風格。我不認為是遂溪先生才華超過別人,因為這實際上就是他平淡本色的體現。因此他一往直前到達的高度,古代有人到過也有人未到過。
我年輕時就知道並嚮往遂溪先生,最近他的兒子吳川先生要刻印他們家族的文集,我才完整地看到了他們家幾代人的作品。吳川先生是遂溪先生的兒子,才學高深,擔任縣令時就因為剛直而獲得讚譽,經歷幾個月他也像他的父親當年一樣離開了,遵循了父親的舊跡。他懷抱遂溪先生的文集三十年,出入家門一定會隨身攜帶,今年春天才編訂成冊。吳川先生的文章有他自己的獨到章法,行文雋永流暢,信手拈來而又善於文字修飾。對照遂溪先生來看,他的文章大概就是藉助平淡而又有了創造的情形,就像秋水中的芙蓉一樣清新脫俗。過去陶淵明有五個兒子,但是都對寫文章沒興趣。但是遂溪先生的後輩當中,文章事業卻是雲蒸霞蔚。我的同鄉不會寫文章卻以談論文章為恥,這是極為惡劣的習慣。只有咼氏一家能夠幾代人都擅長文章事業。哎!那些小看文章事業的人,哪裡知道歷史上賢門顯貴的子弟為世人所羨慕,其實跟這是同類的一種榮耀啊!
《蘇子瞻酷嗜陶令詩》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蘇子瞻酷嗜陶令詩》原文及翻譯0
《蘇子瞻酷嗜陶令詩》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