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汲黯傳》(二)原文及翻譯

史記

原文:

汲黯字長孺,濮陽人也。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為謁者。東越相攻,上使黯往視之。不至,至吳而還,報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內失火,延燒千餘家,上使黯往視之。還報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燒,不足憂也。臣過河南,河南貧人傷水旱萬餘家,或父子相食,臣謹以便宜,持節發河南倉以振貧民。臣請歸節,伏矯制之罪。”上賢而釋之,遷為滎陽令。
黯為人性倨,少禮,面折,不能容人之過。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見,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學,遊俠,任氣節,內行修潔,好直諫,數犯主之顏色,常慕傅柏、袁盎之為人也。善灌夫、鄭當時及宗正劉棄。亦以數直諫,不得久居位。
當是時,太后弟武安侯蚡為丞相,中二千石來拜謁,蚡不為禮。然黯見蚡未嘗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學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對曰:“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變色而罷朝。公卿皆為黯懼。上退,謂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戇也!”群臣或數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上曰:“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居無何匈奴渾邪王率眾來降漢發車二萬乘縣官無錢從民貰①馬民或匿馬馬不具上怒欲斬長安令黯曰:“長安令無罪,獨斬黯,民乃肯出馬。且匈奴畔其主而降漢,漢徐以縣次傳之,何至令天下騷動,罷弊中國而以事夷狄之人乎!”上默然。後數月,黯坐小法,會赦免官,於是黯隱於田園。
(節選自《史記•汲黯傳》)
【注】①貰(shì):借。

譯文/翻譯:

汲黯字長孺,濮陽縣人。孝景帝死後,太子繼位,任命他做謁者之官。東越的閩越人和甌越人發生攻戰,皇上派汲黯前往視察。他未到達東越,行至吳縣便折返而歸,稟報說:“東越人相攻,是當地民俗本來就如此好鬥,不值得煩勞天子的使臣去過問。”河內郡發生了火災,綿延燒及一千餘戶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視察。他回來報告說:”那裡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於住房密集,火勢便蔓延開去,不必多憂。我路過河南郡時,眼見當地貧民飽受水旱災害之苦,災民多達萬餘家,有的竟至於父子相食,我就根據情況,見機行事,憑所持的符節,下令打開河南郡官倉,賑濟當地災民。現在我請求歸還符節,承受假傳聖旨的罪責。”皇上認為汲黯賢良,免他無罪,調任為滎陽縣令。
汲黯與人相處很傲慢,不講究禮數,當面頂撞人,容不得別人的過錯。與自己心性相投的,他就親近友善;與自己合不來的,就不耐煩相見,士人也因此不願依附他。但是汲黯好學,又好仗義行俠,很注重志氣節操,品行美好純正,喜歡直言勸諫,屢次觸犯皇上的面子,時常仰慕傅柏和袁盎的為人。他與灌夫、鄭當時和宗正劉棄交好。他們也因為多次直諫而不得久居其官位。
在那時,王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來謁見時都行跪拜之禮,田蚡竟然不予還禮。而汲黯求見田蚡時從不下拜,經常向他拱手作揖完事。這時皇上正在招攬文學之士和崇奉儒學的儒生,說我想要如何如何,汲黯便答道:“陛下心裡欲望很多,只在表面上施行仁義,怎么能真正仿效唐堯虞舜的政績呢!”皇上沉默不語,心中惱怒,臉一變就罷朝了,公卿大臣都為汲黯驚恐擔心。皇上退朝後,對身邊的近臣說:“太過分了,汲黯太愚直!”群臣中有人責備汲黯,汲黯說:天子設定公卿這些輔佐之臣,難道是讓他們屈從阿諛,逢迎上意,將君主陷於違背正道的窘境嗎?何況我已身居九卿之位,縱然愛惜自己的生命,但要是損害了朝廷大事,那可怎么辦!”皇上說:“古代有所謂安邦定國的大臣,像汲黯,就很接近他們了。”時隔不久,匈奴渾邪王率部眾來降,朝廷徵發兩萬車輛前去接運。官府無錢,便向百姓借馬。有的人把馬藏起來,馬無法湊齊。皇上大怒,要殺長安縣令。汲黯說:”長安縣令沒有罪,只要殺了我,百姓就肯獻出馬匹了。況且匈奴將領背叛他們的君主來投降漢朝,朝廷可以慢慢地讓沿途各縣準備車馬把他們按順序接運過來,何至於讓全國騷擾不安,使我國人陷於疲敝去侍奉那些匈奴的降兵降將呢!”皇上沉默無言。事後數月,汲黯因犯小罪被判罪,適逢皇上大赦,他僅遭免官,於是汲黯歸隱於田園。
《汲黯傳》《史記·汲黯傳》《史記·汲黯傳》(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史記·汲黯傳》(二)原文及翻譯0
《史記·汲黯傳》(二)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