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文言文翻譯

黃道婆文言文翻譯

黃道婆是我國棉紡業的先驅,十三世紀傑出的紡織技術革新家。她有著不畏艱辛、勇為天下先的革新精神。她把在海南學得的棉紡織技術帶回家鄉,在上海松江一帶推廣傳播。並經過改革,創造出一套先進的棉紡工具和紡織技術,不僅澤被故里,造福一方,極大地推動了我國棉紡業。為弘揚元代紡織革新家黃道婆的豐功偉績和激勵後來者,2003年徐匯區文化局、華徑鎮人民政府共同出資在墓地旁建造了黃道婆紀念館,陳列展品300餘件,展示了她一生所做的貢獻。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黃道婆文言文翻譯,希望你喜歡。

原文:

閩廣多種木綿,紡績為布,名曰“吉貝”.松江府東去五十里許,曰烏泥涇.其地土田磽瘠,民食不給,因謀樹藝,以資生業,遂覓種於彼.初無踏車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子,線弦竹弧置按間,振掉成劑,厥功甚艱.國初時,有一嫗名黃道婆者,自崖州來,乃教以做造捍彈紡織之具;至於錯紗配色,綜線挈花,各有其法.以故織成被褥帶帨,其上折枝團鳳棋局字樣,粲然若寫.人既受教,競相作為;轉貨他郡,家既就殷.未幾,嫗卒,莫不感恩灑泣而共葬之;又為立祠,歲時享之,越三十年,祠毀,鄉人趙愚軒重立.今詞復毀,無人為之創建.道婆之名,日漸泯滅無聞矣.

譯文:

福建廣東地區大多種植木綿,紡織成布,叫做“吉貝”.松江府(今上海)向東大約五十里地,叫做烏泥涇.這裡的土地貧瘠,百姓種田不夠吃飯,因此學習種植木棉,藉以謀生,所以到福建廣東地區尋求書種.起初沒有踏車、椎弓等設備,全部用手剝掉棉籽,用線作弦,用竹子做弓,放在兩手間,用手指彈撥成皮棉,費的力氣很大.元朝初期(一般說南宋末年),有一個老婦人叫做黃道婆,從崖州(今海南)來到松江府,教給人們製作方便彈棉、紡織的工具;至於紡織不同的棉紗、配置顏色,布置紗線組成圖案,都有辦法.所以織成的被褥、衣帶、手絹,上面的折枝、團鳳、棋局、字樣,清清楚楚就像寫上的一樣.人們被她教會以後,爭相操作;轉賣到別的地方,家裡就殷實富裕了.沒多久,黃道婆去世了,人們沒有不感恩哭泣的`,共同安葬了她;又給她立祠,逢年過節就祭祀她,過了三十年,祠堂毀掉了,當地人趙愚軒重新給她立祠.現在祠堂又壞掉了,沒有人在給她創建了.黃道婆的名字,漸漸消失不被人聽說了.

文言文翻譯技巧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對於文言文翻譯,很多同學覺得比較難以琢磨。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起來學習下!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諡號、廟號、年號、書名,等等,不必翻譯。

例如: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崤之戰》)

譯文:夏天四月十三日,晉軍在崤山打敗了秦軍,俘獲了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而凱旋。

加字法。即在單音節詞前或後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詞或短語。

例如:祖母劉(氏)(憐)憫臣孤(獨)弱(小),躬親撫養。

解釋法。即對某個詞怎么解釋就怎么翻譯。

例如:而世之奇偉、瑰(珍貴)怪、非常之觀(景象),常在於險遠(《游褒禪山記》)

轉述法。用符合現代漢語習慣的詞語來表述用了某種修辭格的詞語。

例一:大閹之亂,晉紳(古代大臣上朝講手板插在腰帶里,借代用法,譯為做官的人)

例二:天下雲(比喻用法,譯為像雲一樣地)集回響,贏糧而景(通影,比喻用法,譯為像影子一樣地)從。(《過秦論》)

例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用典故,譯為想要建立像漢代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山封山而還那樣的功績),贏得倉皇北顧。(《永遇樂京口北顧亭懷古》)

改寫法。即將文言文中習慣用語改譯為現代說法。

例如:又囑學使俾入邑庠(縣學)。

又如下車視事乞骸骨等等,就得按現在的說法翻譯,官吏剛到任任職告老離職還鄉

補充法。即先補上文言句中省略成分,然後再翻譯。

例如:鄭穆公使(人)視客館,則(其)束載、厲兵、秣馬矣。(《崤之戰》)

調序法。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裝句(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後置句、狀語後置句)譯成非倒裝句。

例一:古之人不余欺也。 (蘇軾《石鐘山記》)。譯為:古代的人沒有欺騙我呀。

例二: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韓愈《師說》)。

譯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們懂得的道理本來比我早,我跟從他並且拜他為師。

凝縮法。即把用了繁筆的文句譯為簡筆。

例如: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過秦論》)。

可譯為:秦國有併吞天下,統一四海的雄心。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黃道婆文言文翻譯0
黃道婆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