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曹雄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曹雄,西安左衛人。弘治末,歷官都指揮僉事,為延綏副總兵。武宗即位,用總督楊一清薦,擢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鎮固原。以瑾[注]同鄉,自附於瑾。瑾欲廣樹黨,日相親重。 
正德四年,雄上言:“故事,布、按二司及兵備道臣文移達總兵官者,率由都司轉達。今邊務亟,徵調不時,都司遠在會城,往返千里,恐誤軍機。乞如巡撫大同例,徑呈總兵官便。”兵部尚書曹元希瑾意,覆如其言。既復受瑾屬,奏雄鎮守未佩印,宜如各邊例,特賜印以重其權。乃進雄署都督同知,以延綏總兵官吳江所佩征西將軍印佩之,而別鑄靖虜將軍印予江。及總督才寬禦寇沙窩為所殺,雄擁兵不救。佯引罪,乞解兵柄,令子謐齎奏詣京師。瑾異謐貌,妻以從女,而優詔褒雄,令居職如故,糾者反被責。 
寘鐇反寧夏,雄聞變,即統兵壓境上。令都指揮黃正以兵三千入靈州,固士卒心,約鄰境刻期討。密焚大、小二壩積草,與守備史鏞等奪河西船,盡泊東岸。賊黨何錦懼,急帥兵出守大壩,以防決河。雄乃令鏞潛通書仇鉞,俾從中舉事,賊逐成擒。是役也,功雖成於鉞,而居外布置,賊不內顧,雄有勞焉。捷聞,瑾以平賊功歸之,進左都督。謐亦官千戶。雄不安,引咎自劾,推功諸將,降旨慰勞。未幾瑾敗,言官交劾,降指揮僉事,尋征下獄,以黨逆論死,籍其家。詔宥之,與家屬永戍海南,遇赦不原。 
雄長子謙,讀書能文,有機略,好施予。故參政李侖、主事孔琦家貧甚,雄請周恤其妻子,以勸廉吏,謙意也。御史高胤先被逮,無行貲。謙為治裝,並恤其家。受業楊一清,聞一清將起用,貽書止之日:“近日關中人材,連茹而起,實山川不幸。獨不留三五輩為後日地耶?”時陝人率附瑾以進,故謙云然。雄下獄,謙亦被系,為怨家箠死。 
(選自《明史·曹雄傳》) 
[注]瑾,即劉瑾,為明孝宗、明武宗年間太監,掌握內庭重權,貪污受賄大行其道,後事敗,被凌遲。 

譯文/翻譯:

曹雄,西安左衛人。弘治末年,歷任都指揮僉事,擔任延綏副總兵。武宗即位後,由於總督楊一清的舉薦,曹雄被提升為代理都督金事,充任總兵官,鎮守固原。他因為與劉瑾是同鄉,便依附於劉瑾。劉瑾想廣樹黨羽,日益親近看重曹雄。 
正德四年(1509),曹雄上奏道:“依照舊例,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兵備道臣送達總兵官的公文,一般都是由都司轉達。而今邊境事務緊急,隨時需要徵調,而都司卻遠在省城,往返千里之遙,恐怕要貽誤軍機。請按照巡撫大同的舊例,公文直接呈送總兵官就行了。”兵部尚書曹元按劉瑾之意,同意了他的請求。不久又受劉瑾之託,上奏說曹雄出外鎮守沒有佩印,應當按照其他邊將舊例,特別賜給他印綬來加重他的權力。朝廷於是晉升曹雄為代理都督同知,讓他佩帶延綏總兵官吳江所佩的征西將軍之印,而另外鑄成靖虜將軍印交給吳江。等到總督才寬在沙窩抵禦賊寇被殺,曹雄卻擁兵不救。他假裝認罪,請救解除兵權,命其子曹謐攜帶奏章到京城。劉瑾覺得曹謐相貌不凡,便將侄女嫁給他,而特別下詔褒獎曹雄,命他仍官居原職,檢舉他的人反而遭到指責。 
寘鐇在寧夏謀反,曹雄獲悉此事,馬上領兵直壓境上。並命都指揮黃正率領三千士兵進入靈州,穩定士兵之心,又與鄰地相約限期征討。曹雄暗中派人焚燒大、小二壩的積草,與守備史鏞等奪取黃河西岸的船隻,全部停泊到東岸。賊黨何錦心中畏懼,急忙率兵出守大壩,以防黃河決口。曹雄於是命史鏞暗中寫信給仇鉞,讓他從中率兵舉事,賊寇於是被擒。這一戰役,功勞雖成在仇鉞之手,但在外布置,使賊寇不能內顧,曹雄立有功勞。捷報上奏後,劉瑾將平賊之功歸於曹雄,他因而被晉升為左都督。曹謐也被封為千戶。曹雄心中不安,引咎彈劾自己,將功勞推給諸將,皇帝降旨慰勞。不久劉瑾事敗,言官紛紛彈劾曹雄,他因而被降為指揮僉事,不久被捉拿關進監獄,以結黨叛逆之罪被判死刑,抄沒家產。皇帝下詔赦免了曹雄,命他與家屬永守海南,遇到赦免也不得返還。 
曹雄的長子曹謙,讀書寫文章,有智謀,愛好施與別人。以前的參政李侖、主事孔琦家裡很貧窮,曹雄請求周濟撫恤他們的妻子兒女,以此來勉勵廉潔官員,其實這是曹謙的想法。御史高胤先被逮捕,沒有上路的錢財(盤纏)。曹謙為他置辦,並撫恤他家裡人。曹謙受教於楊一清,聽說他將要被起用,贈與書信阻止他說:“近來關中的人才,相互推薦起用,實在是江山不幸。難道不留一些以後的餘地嗎?”當時陝西人都依附劉瑾而得以進用,所以曹謙這么說。曹雄被關進監獄,曹謙也被捕關押,被仇家鞭箠拷打而死。 
《明史·曹雄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明史·曹雄傳》原文及翻譯0
《明史·曹雄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