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文言文閱讀試題及翻譯
劉海峰先生八十壽序
姚鼐
曩者,鼐在京師,歙程吏部、歷城周編修語曰:“為文章者,有所法而後能,有所變而後大。維盛清治邁逾前古千百,獨士能為古文者未廣。昔有方侍郎,今有劉先生,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鼐曰:“夫黃、舒①之間,天下奇山水也,郁千餘年,一方無數十人名於史傳者。獨浮屠之俊雄,自梁陳以來,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聲相應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為宗。豈山州奇傑之氣,有蘊而屬之邪?夫釋氏衰歇,則儒士興,今殆其時矣。”既應二君,其後嘗為鄉人道焉。
鼐又聞諸長者曰:康熙間,方侍郎名聞海外。劉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師,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劉生,乃國士爾。”聞者始駭不信,久乃漸知先生。今侍郎沒,而先生之文果益貴。然先生窮居江上,無侍郎之名位交遊,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獨閉戶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聰明猶強,著述不輟,有衛武懿詩②之志,斯世之異人也已。鼐之幼也,嘗侍先生,奇其狀貌言笑,退輒仿效以為戲。及長,受經學於伯父編修君,學文於先生。遊宦三十年而歸,伯父前卒,不得復見,往日父執往來者皆盡,而猶得數見先生於樅陽,先生亦喜其來,足疾未平,扶曳出與論文,每窮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為之壽,鼐適在揚州,思念先生,書是以寄先生,又使鄉之後進者,聞而勸也。
註:①黃舒:黃山、舒城。桐城在黃山、舒城之間。②衛武懿詩:衛武即春秋時衛武公姬和。《詩經•大雅》中的《抑》篇,相傳為衛武公晚年為警戒自己而作。懿詩:美詩,指《抑》篇。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曩者,鼐在京師 曩:過去
B.不足掖起世之英少掖:扶持
C.然先生窮居江上 窮:窮困
D.又使鄉之後進者,聞而勸也勸:努力
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姚鼐認為,黃山舒城一帶,是天下風景秀麗的地方。沉默壓抑了千餘年,沒有多少人在史冊上留名。唯獨佛門英才輩出,佛教衰落之後,儒家就興盛起來。
B. 康熙年間,方苞聞名天下。劉大櫆以平民的身份到京城去,把自己的文章呈給方苞看。方苞看了之後推許劉大櫆為“國士”。劉大櫆因而名聲大震,譽滿京師。
C. 序文的第二、三兩段是壽序的主體。第二段敘述劉大櫆與方苞的交往,言方苞對劉大櫆文章的賞識,突出劉大櫆的文學地位。第三段敘述自己與劉大櫆的關係,作者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強調了自己與劉大櫆的師承關係。
D.本文是姚鼐為劉大櫆八十壽辰而作,同時,他也希望家鄉的年輕人了解劉大櫆的事跡,從而激勵自己努力學習。
6.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維盛清治邁逾前古千百,獨士能為古文者未廣。
(2)遊宦三十年而歸,伯父前卒,不得復見,往日父執往來者皆盡,而猶得數見先生於樅陽。
參考譯文
過去,姚鼐在京城吏部為官.歷城姓周的編修告訴我:“寫文章的人,先模仿學習然後能學會寫文章,學會之後再有所創新,然後才能有大的成就”.大清朝的統治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前朝,就是在文章的創作方面,成就還不夠大.過去有方侍郎(方苞),現在有劉先生(劉海峰),天下的文章,大概都是出自桐城吧?姚鼐回答說:“黃山舒城一帶,是天下風景秀麗的地方.沉默壓抑了千餘年,沒有對少人在史冊上留名”,但是佛教寺廟自南朝梁陳以來,不超過二三百里便有一座,佛教僧徒遍布天下,而這一代寺廟是發源地.或許山州的奇氣靈氣都被佛教占據了吧!但是佛教衰敗之後,儒家就興旺起來,或許現在就是儒教興盛的時機吧!方先生、劉先生就是儒教興起的標誌,他們也引導教誨了鄉人後輩.
姚鼐還從年長的人那裡聽說:“康熙年間,方苞聞名天下。劉海峰先生有一天以布衣身份到京城去,把自己的文章敬呈給方苞看。方苞看了之後對人說:‘像我方苞這樣的人,算什麼呢?我的老鄉,劉海峰先生,那才是真正的國士’”。聽到這個評價的人開始都非常驚訝,並不相信,時間長了,才漸漸了解劉海峰先生。現在方苞先生已經過世了,而海峰先生的文章果然漸漸受到重視。然而劉海峰先生不得志而居住在原籍,沒有方苞先生那樣的名聲和交際,也不足以扶持提攜後輩英才,只是在家中伏案寫作,已經八十歲了,還是耳聰目明,不停地寫作,有像衛武公一樣以詩文警世的理想抱負,這是當今世上的奇人啊!我小的時候,曾經跟隨海峰先生學習,感到先生的狀貌言笑很奇特,放學之後模仿先生的言行來作為遊戲。等到長大一些,跟隨伯父姚編修學習經學,跟隨海峰先生學習文章。我在外做官三十年之後回到家鄉,伯父之前已經過世,不能夠再見了,過去父輩來往的朋友都去世了,卻還能夠在樅陽多次見到海峰先生,海峰先生也非常高興我去拜訪,他腳上的毛病還沒有好,在別人攙扶牽引下出來與我討論文章,每次都談到半夜。
現在是五月十五日,家鄉人因為是先生的生日為他祝壽,我卻恰好在揚州,十分想念先生,就寫了這篇文章來寄給先生,同時,也希望家鄉的年輕人了解海峰先生的事跡,從而更加努力學習。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