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楊循吉傳》原文及翻譯
明史
原文:
楊循吉,字君謙,吳縣人。成化二十年登進士第,授禮部主事。善病,好讀書,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能自禁,用是得顛主事名。一歲中,數移病不出。弘治初,奏乞改教,不許。遂請致仕歸,年才三十有一。結廬支硎山下課讀經史旁通內典稗官父母歿傾貲治葬寢苫墓側性狷隘,好以學問窮人,至頰赤不顧。每以文示人,其人曰:“佳”,即卷。曰:“何處佳?”其人卒不能答。便去不復別。清寧宮災,詔求直言,馳疏請復建文帝尊號,格不行。正德末,循吉老且貧,嘗識伶臧賢為上所幸愛,上一日問:“誰為善詞者?與偕來。”賢頓首曰:“故主事楊循吉,吳人也,善詞。”上輒為詔起循吉。郡邑守令心知故,強前為循吉治裝,循吉又乘勢語多侵守令。已見上畢,上每有所幸燕,令循吉應制為新聲,鹹稱旨受賞,然賞亡異伶伍,又不授循吉官與秩,間謂曰:“若嫻樂,能為伶長乎?”循吉愧悔,汗洽背,謀於賢,乃以它語懇上放歸。晚歲落寞,益堅癖自好。尚書顧璘道吳,以幣贄,促膝論文,歡甚。俄郡守邀璘,璘將赴之,循吉忽色變,驅之出,擲還其幣。明日,璘往謝,閉門不納。卒,年八十九。
(節選自《明史·楊循吉傳》、蔣一葵《堯山堂外紀》)
譯文/翻譯:
楊循吉,字君謙,是吳縣人。成化二十年中進士。被授予禮部主事的官職。容易生病,喜歡讀書,每到得意之處,手腳搖晃擺動不能控制自己,因此得到了“顛主事”的稱呼。一年裡,多次稱病不出門。弘治初年,他上奏請求改任教官,不被允許。於是請求退休回家,年齡才三十一歲。他在支硎山下建造住宅,學習經史,兼通佛教經典和稗官野史,父母去世,他傾盡資財處理喪事,在墳墓旁邊睡草蓆子(是一種喪父母時的禮節)。(楊循吉)性格狷狂狹隘,喜歡用學問窮究別人,(即使)到臉紅的程度他也不管。(他)經常把自己的文章給別人看,如果那人說:“寫得好”,他就把文章捲起來。(問那人)說:“什麼地方好?”那人倉猝之間不能回答。楊循吉就離開不再與那人作別。清寧宮發生火災,皇上下詔懇請臣子們進獻直言,楊循吉急忙上奏疏請求恢復建文帝的尊號,被擱置不被實行。正德末年,楊循吉年老而且貧窮,他曾經認識的伶人臧賢被皇上寵幸喜愛,皇上有一天問(臧賢):“誰是善作歌詞的人?你和他一起來。”臧賢叩頭說:“以前的主事楊循吉,是吳縣人,善作歌詞。”皇上就下詔書起用楊循吉。郡守邑令心裡知道(這個)緣故,勉強前來為楊循吉準備行裝,楊循吉又趁著這個勢頭在語言上對郡守邑令多有冒犯。已經覲見皇上完畢,皇上每次有親臨(某地)或召開宴會的時候,就讓楊循吉按照皇上詔命創作新歌,都符合旨意受到賞賜,然而賞賜與伶人們沒有不同,又不授予楊循吉官職和俸祿,(皇上)有時跟他說:“你嫻熟音樂,能當伶人之長嗎?”楊循吉感到羞愧後悔,汗水沾濕了衣背,和臧賢商量,於是用其他話懇求皇上放他回家。(楊循吉)晚年冷落寂寞,更加堅持癖好自我欣賞。尚書顧璘取道吳縣,用財物作為見面禮,(兩人)膝蓋對著膝蓋談論文學(文章),非常高興。不久,郡守邀請顧璘,顧璘將要前往他那,楊循吉忽然臉色改變,把他(指顧璘)驅逐出去,扔還了他的財物。第二天,顧璘前往道歉,(楊循吉)關門不接納。去世時,年齡八十九歲。
《明史·楊循吉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