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家傳·張汝霖傳》原文及翻譯

張岱

原文:

祖諱汝霖,號雨若。幼好古學,博覽群書。少不肯臨池學書,字醜拙,試有司,輒不利。遂輸粟入太學,淹蹇二十年。文恭①捐館,家難漸至。大父讀書龍光樓,輟其梯,軸轤傳食,不下樓者三年。江西鄧文潔公至越,弔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條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郵亭,文潔對大父邑邑不樂,蓋文潔中忌者言,言大父近開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見大父輒欷歔。是日將別,顧大父曰:“汝則已矣,還教子讀書,以期不墜先業。”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獲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文潔曰:“有是乎?吾且面試子。”乃拈“六十而耳順”題,大父走筆成,文不加點。文潔驚喜,擊節曰:“子文當名世,何止科名?陽和子其不死矣!”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讀書雞鳴山,晝夜不輟,病目眚,下幃靜坐者三月。友人以經書題相商,入耳文立就,後有言及者,輒塞耳不敢聽。入闈,日未午,即完牘,牘落一老教諭房。其所取牘,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牘且盡矣,教諭忿恚而泣。公簡其牘少七卷,問教諭,教諭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資耳。”公曰:“亟取若笑資來!”公一見,撫掌稱大妙,洗卷更置丹鉛。《易經》以大父擬元,龔三益次之,其餘悉置高等。 
乙未,成進士,授清江令,調廣昌,僚寀多名下士。貞父黃先生善謔弄,易大父為紈袴子。巡方下疑獄,令五縣會鞫之。貞父語同寅曰:“爰書例應屬我,我勿受,諸君亦勿受,吾將以困張廣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辭,走筆數千言,皆引經據典,斷案如老吏。貞父歙然張口稱:“奇才!奇才!”遂與大父定交,稱莫逆。滿六載,考卓異第一。 
(選自張岱《家傳》,有刪節) 
【注】①文恭:張元汴,號陽和,諡文恭;張汝霖的父親,張岱的曾祖父。②藨蓘:耕耘。 

譯文/翻譯:

我的祖父名汝霖,號雨若。年幼時便喜歡古學,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年少時不願意刻苦練習書法,字型醜陋笨拙,去應試官職,總是不被錄取。於是向官府捐納財貨進入太學,滯留困厄二十年。曾祖父去世,家族的災難逐漸到來。祖父在龍光樓讀書,撤掉樓下梯子,用軸轤傳送食物,三年都沒有下樓。江西鄧文潔來到越州,憑弔曾祖父,曾祖父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么粗了,鄧文潔拉著枝條哭泣,悲傷嗚咽著離開。祖父在驛館為他送行,鄧文潔面對祖父悶悶不樂,因為鄧文潔聽到嫉妒祖父的人說的話,謠傳祖父打算開酒館,不從事讀書寫作已經很久了,所以看到祖父就長吁短嘆。這一日將要分別,(鄧文潔)回頭對祖父說:“你就算了,回去後教育兒子讀書,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業。”祖父哭著說:“侄兒命運坎坷,只是耕耘卻沒有收穫罷了,讀書學習不敢不勤奮。”鄧文潔說:“有這回事嗎?我姑且當面考考你。”於是命制了“六十而耳順”的題目,祖父揮筆疾書,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鄧文潔驚喜地讚賞道:“你的文章應當在世上揚名,哪裡只是登科留名啊?你的父親大概後繼有人了!” 
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就進入南都,在雞鳴山讀書,日夜不止,患了眼病,在幃下安靜地打坐了三個月。朋友用經書中的考題彼此商量,(考題)一傳入他耳中文章馬上就形成了,後來再有談到(考題)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聽了。參加科舉考試,還沒有到中午,就寫完了文章,文章分發到一位老教諭房內。老教諭拿自己選取的文章,呈給大主考官李九我,李九我責罵文章不夠好,下令第二次呈上文章,呈上的文章不夠優秀,又一次呈上,第四次、第五次呈上文章,房中的文章快要送完了,教諭惱怒地哭泣起來。李公挑選他呈上的文章(發現)少了七卷,詢問教諭,教諭說:“那七卷文章很不通順,只能留下來當作笑料罷了。”李公說:“趕緊取那些所謂的笑料來!”李公一見(祖父的)文章,拍手稱讚,認為文章寫得很妙,洗掉原來的評分另用丹鉛重新打分。《易經》這一科目把祖父劃作第一,龔三益第二,其他的都劃歸高等。 
乙未年,祖父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清江令,調任廣昌,同僚中有很多享有盛名的人。黃貞父先生喜歡戲謔嘲弄,輕視祖父是不學無術的富家子弟。巡撫剛下達了疑難案件,下令讓五縣會同審訊此案。黃貞父告訴諸位同仁說:“審訊的文書按照慣例應該歸我做,我不做,諸位也不要做,我要用這個為難張廣昌。”祖父了解他的意圖,也沒有堅決推辭,揮筆疾書寫下幾千字,都引經據典作為依據,斷案像老吏一樣純熟。黃貞父驚訝地稱讚說:“奇才啊!奇才啊!”於是就和祖父建立了交情,成為意氣相投的好朋友。祖父在廣昌任職滿六年,考察政績出眾,名列第一。 
張岱《家傳·張汝霖傳》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張岱《家傳·張汝霖傳》原文及翻譯0
張岱《家傳·張汝霖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