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游赤松山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游赤松山記
呂祖謙
淳熙十五年,南至後一日,與二三友訪呂兄仲平之廬。
後二日,呼兒覓藜杖,命友戒行囊。緩步出北郭五里許,山光野色,漸與人相應接,而晴光亦時著人。又二里許,至季氏之廬。所居依山,茂林清池相映帶。季民兄弟與其知友陳岩夫,亦齎袱被,欲共宿山中。又行十里,至小石橋。望赤松山,積靄橫翠,蔚然深明。復行三里許,入山門。長松偃蹇道旁,若不肯與世士為伍。至橋亭,坐於老木之上。與澗橫石,激為清湍,澎湃洶湧。人籟俱息,心目為之醒然。復曳杖入“桃源”,暝色已滿岩谷矣。徙倚“枕流”,四際溟濛,天水一色,泉聲松韻,殆若暴風急雨之驟至。徐行察之,又若車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雲間時有疏星,點綴林杪,與水影相照,清澈無底。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鈞天,而不自知,夜將半,始就寢。夢魂所歷,盞亦非人間世也。
晨興復至其處,灝氣游衍,天宇無滓。再至“過清”,駐目久之。即尋支徑謁二仙祠,世相傳以為黃初平覓亡羊之地;或曰,此留侯所謂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飲,造之。中道或有依澗而上,觀瀑泉,履白石,欲窮其源而不可得,復相與會于丹泉之上。山高而深,下視群谷,莫不獻狀。歸途高者平,險者順。山迴路轉,鳥紗欹斜,隨意先後。至山下,日猶未中。飯競,信其所之。再尋“桃源”之游,昔林木交翳,今皆廓然。復循山磴,游於“物外”。喬木倚天,澗流清壯。此問桃源之津所從始也。過小橋,緣山而行。泉石相捕,無風而濤。行且百步,幽意益邃。橫澗為橋,榜曰:“三峽”。驚濤怒流,與巨石相吞齧。前莫知其所窮,後莫知其所止。復行數十步過盤石,臨浚流,景象天逸。不特與所謂“物外”者並,亦與所謂“三峽”者異。久之,暮煙四合,不可久留,遂尋舊遊而歸。抵夜復坐於“枕流”,林外燈火,久益微茫。泉流靜深,尤與夜氣相宜。
是行也,極目于丹井,稱心於桃源,而於“枕流”“過清”之間,朝暮幾與神交。自己未至辛酉,凡三日而後返。
(選自中華書局《古今遊記從鈔》,有刪節)
註:①南至:冬至。②黃初平,東晉人,著名道教神仙,俗稱黃大仙。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亦齎袱被,欲共宿山中齎:攜帶
B.又若車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 卒:通“猝”,突然
C.晨興復至其處興:高興,興奮
D.不特與所謂“物外”者異特;只是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人籟俱息,心目為之醒然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B.殆若暴風急雨之驟至句讀之不知
C.泉石相捕,無風而濤源不深而望流之遠
D.抵夜復坐於“枕流&rdquo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11.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是描寫赤松山景致的一組是
①積靄橫翠,蔚然深明②雲間時有疏星,點綴林杪,與水影相照
③山高而深,下視群谷,莫不獻狀④鳥紗欹斜,隨意先後
⑤喬木倚天,澗流清壯⑥極目于丹井,稱心於桃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淳熙十五年冬,作者與幾個朋友到了呂仲平家,後又到了季氏兄弟依赤松山而建的住處,然後一起去遊覽赤松山。
B.作者一行先後兩次遊歷“桃源”,第一次是傍晚時分,光線昏暗,樹木互相遮蔽;第二次是午飯後,光線明亮,視野開闊。
C.作者一行在赤松山中住了兩夜,赤松山的夜晚靜謐而清幽,讓人感到神氣清爽,心情放鬆,夢中所到之處也超塵脫俗。
D.本文按時間先後順序記述了作者遊覽赤松山的經歷,景物隨作者遊蹤而變化,時遠時近,有高有低,動靜結合,寫景極具特色。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鈞天,而不自知,夜將半,始就寢。夢魂所歷,蓋亦非人間世也。(6分)
(2)或曰,此留侯所謂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4分)
參考答案
9.C
10.C
11.B
12.A並非依赤松山而建
呂祖謙《游赤松山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參考譯文
呂祖謙《游赤松山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呂祖謙《游赤松山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呂祖謙《游赤松山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呂祖謙《游赤松山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