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

學習文言文,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讓學生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不僅心靈得到升華,知識能力得到提高,性情也得以完善。在中學的語文教學中文言文以文化精髓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在初學文言文時會對文言、文章、文化、文學充滿著好奇,會思索怎樣的經典穿越千百年的歷史來到了我們的面前,這樣使學生有了主動走進文言文的想法,但這畢竟只是僅有的意願的萌芽,作為語文教師如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文言文,怎樣才能讓學生自己會學文言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師的職能是把學生引入浩瀚的知識海洋,學生自己會學,汲取精華,樂在其中,樂而忘返有所收穫,因而文言文課堂教學著力於怎樣教才有利於學生自己會學。

一、整體感知,培養語言認讀能力

(一)認真做好預習,邁出自學鑽研的第一步

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習文言文,真正的走進文言文中仍然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能只憑藉學生一時的好奇,一時新奇是不能轉化為長久的現實的動力來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因此讓學生通過預習整體感知文本。有的學生對文言文不感興趣所以不認真預習,借於這些現象,為了讓學生自己會學文言文,讓預習不要讓其再流於形式。

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語文教師讓學生獨立閱讀,利用書xia6*注釋和工具書來理解文章大意,初步地整體感知,即使感知結果遠離正確答案或過於幼稚,它都是學生通過自己勞動所得。其次語文教師應改變以往的對課文逐字逐句的講解,避免學生覺得課堂會講解而不認真預習的依賴心理,這樣學生通過認真預習是可以掃除大部分語言障礙,當在預習中遇到困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上課時便會認真聽教師的講解和同學交流討論來徹底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學生記憶會比較深刻,教師利用預習的手段培養他們積極、主動的思維和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從而不斷地提高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二)適量朗讀背誦,發揮讀的價值

學習文言文經典的方法,先是讀,後是思,讀要熟讀,思要精思,因此學生熟讀課文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活動,教材中的文言文多是經典名篇,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同時引導學生熟讀背誦,通過熟讀背誦,把作者情感品出來,把學生的情感融進去,把文章的神韻悟出來,把學生的興趣投進去,這樣可以加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文章布局謀篇的技巧,學習名家所使用的精煉、準確、生動的詞句,在學生熟讀成誦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予以指導。

1、誦讀的要求要合理

文言課堂會有一部分讀的環節,教師在安排學生讀的任務時,所提出的具體要求應合理。學生在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時,誦讀只需要讀出簡單的斷句,文言文雖然有標點,但由於某些句子過長而需恰當的停頓,較長句子的正確停頓需要建立在理解文言文內容基礎上進行,因此在“開始”讓學生誦讀文言文時,只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簡單的.斷句,在反覆誦讀和對文言文內容有所理解後,再要求學生讀準節奏,讀出感情,讀入情景,這時學生才會對文言文的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進而融入其中,尋求情感的共鳴。教師對學生的誦讀提出合理的要求,學生在閱讀其它文言文時也會模仿教師的要求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樣的指導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指導,在以後的文言文閱讀過程中自己學會如何學習。

2、讓讀成為發自內心的表達

讓學生誦讀不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真正理解文言文內容後帶著情感去讀,這樣可以讓學生知道自己讀的是什麼,帶著怎樣的心情去讀,為什麼這樣讀,學生在誦讀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不僅在和文本對話,更重要的是在和作者情感的交流,去從內心出發體會文本作者詞句中所傾瀉的情意。比如誦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首先要讀出作者提倡施行仁政的人,幫助他的人就會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其次要讀出人與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君主要與民同樂;誦讀《公輸》既要讀出墨子的勸說技巧,又要讀出墨子反侵略的主張和認識到和平的珍貴。理解作者背後真正的情感,讓誦讀成為發自內心的表達。

二、理性認識,培養理解與分析能力

(一)把知識積累當作學習文言文的基本途徑

中學生文言文的學習旨在培養獨立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關鍵還在於文言文知識的積累。積累主要包括:一是文化常識的了解;二是文言字詞句和古代文體的掌握;三是文言文語感的形成。文言文中的知識體系有些龐雜,所以教師儘可能的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的時間更高效地使學生受益,讓學生學會學習文言文基礎知識的方法,靈活的套用到自主學習其它文言文中去。

教師通常會重視文言文的背誦,向學生布置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篇目進行背誦這樣的任務,有的學生則認為只要會默寫就是完成了學習文言文的基礎要求,在教師的強迫下再去識記一些文言常見實詞、虛詞、古今異義、通假字等,然而識記其實是文言文學習的最低要求,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不僅是簡單的應付教師的要求,更重要的培養語感、教會學習方法,從而擁有獨自閱讀理解淺易文言文能力。教師的教學過程在學生積累基礎知識、靈活的運用、從頭腦中順利的提取、語感的培養這些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二)疏通文句是學習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環節

在文言文的教學中,雖然要理解古代作品內容,但它卻建立在準確理解文言文中字、詞、句,乃至篇章大意的基礎上,只有掃除語言障礙,才能達到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品讀鑑賞的高度,因此疏通文句成為了不可或缺的環節。通常教師會逐字逐句地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也就被動的接受而缺乏積極主動的思考,浪費了有效的教學時間,而且教學效果不佳,現代漢語的規律與文言句式仍有一定的差異,逐字逐句地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這樣不利於學生文言辭彙的積累和閱讀能力的提高。

疏通文句,改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這個單向不可逆的過程,使其成為雙向的溝通,讓學生對文言字、詞、句的記憶不再膚淺,通過“回譯”的方式來實現。教師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利用書xia6*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整體感知後教師在課堂上翻譯文言文,先要求學生將重點的現代漢語詞語恢復還原成文言詞語,再要求學生依據白話文將其恢復還原成文言文,這樣雙向的整合去確實要花費一些功夫,但這樣做有利於教師發現學生能力欠缺和難以理解的部分,然後可以有針對性地、重點地講解分析。對於學生而言,也有利於他們對文言知識的積累,掌握語言規律,熟悉語言特點。在反覆練習中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從中吸取營養。

三、發展思維,培養鑑別與審美能力

文言名篇巧妙構思,獨特立意,教師應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文章脈絡的發展、整體布局的精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領會鑑賞作者的獨具匠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鑑別與審美能力的培養還應致力於熟讀細品,文章讀的過少,沒有比較,無法領悟不同文章的意味與風格,那么鑑別與欣賞更無從談起。如《荀子》中的《勸學》是典型的倡導抑惡揚善的修身文章;《論語》涉及了幾乎所有為人處事的原則問題;《逍遙遊》則體現想要尋求絕對的自由。文章所流露出來的情感,表達的觀點,描寫的景物,需要品讀與回味才能鑑別和欣賞。超越語言的書面形式,深刻體會文字的內涵,領悟文章意味,從而真正賞析文言文深邃的精神世界。在語文課中,儘量讓學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礎上積累知識,打開思路,活躍思維,發表見解,將知識的掌握轉化為鑑別與審美的能力,發展思維,使學生學的更靈活,學以致用,為他們智力的發展創造條件。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0
學生文言文學習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