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譯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翻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一個老大難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歡迎閱讀。

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赤壁賦》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翻譯: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盪著船兒,在赤壁下遊玩。清風緩緩吹來,水面波浪不興。舉起酒杯,勸客人同飲,朗頌《月出》詩,吟唱“窈窕”一章。一會兒,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間。白??霧氣籠罩江面,水光一片,與天相連。任憑水船兒自由漂流,浮動在那茫茫無邊江面上。江在曠遠啊,船兒象凌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麼地方;飄飄然,又象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果神仙。

這時候,喝著酒兒,心裡十分快樂,便敲著船舷唱起歌來。唱道:“桂木做棹啊蘭木做槳,拍擊著澄明水波啊,在月光浮動江面逆流而上。我情思啊悠遠茫茫,瞻望心中美人啊,在天邊遙遠地方。”客人中有會吹洞簫,隨著歌聲chui6*簫伴奏,簫聲嗚咽,象含怨,象懷戀,象抽泣,象低訴。吹完後,餘音悠長,象細長絲縷延綿不斷。這聲音,能使深淵裡潛藏蛟龍起舞,使孤獨小船上寡婦悲泣。

我有些憂傷,理好衣襟端正地坐著,問那客人說:“為什麼奏出這樣悲涼聲音呢?”客人回答說:“‘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隻只烏鴉向南飛翔’,這不是曹孟德詩句嗎?向西望是夏口,向東望是武昌,這兒山水環繞,草木茂盛蒼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敗地方嗎?當他占取荊州,攻下江陵,順江東下時候,戰船連線千里,旌旗遮蔽天空,臨江飲酒,橫握著長矛吟詩,本是一時豪傑,如今在哪裡呢?何況我和你在江中小洲上捕魚打柴,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駕著一隻小船,舉杯互相勸酒;寄託蜉蝣一般短暫生命在天地之間,渺小得象大海里一粒小米。哀嘆我們生命短促,羨慕長江無窮無盡。願與神仙相伴而遨遊,同明月一道永世長存。知道這種願望是不能突然實現,只好把這種無可奈何心情寄託於曲調之中,在悲涼秋風中吹奏出來。”

我對客人說:“你也知道那水和月道理嗎?水象這樣不斷流去,但它實際上不曾流去;月亮時圓缺,但它終於沒有消損和增長。原來,要是從那變化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連一眨眼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容不那不變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我們又羨慕什麼呢?再說那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應有東西,雖說是一絲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耳朵聽它,聽到便是聲音,眼睛看它,看到便是色彩,得到它沒有人禁止,享用它沒有竭盡,這是大自然無窮寶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興地笑了,洗淨酒杯重新斟酒。菜餚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靠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露出白色曙光。

高一語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譯2:《游褒禪山記》

原文: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讀一聲)”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於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於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翻譯:

褒禪山也稱為華山。唐代和尚慧褒當初在這裡築室居住,死後又葬在那裡;因為這個緣故,後人就稱此山為褒禪山。現在人們所說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墓舍。距離那禪院東邊五里,是人們所說華山洞,因為它在華山南面而這樣命名。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文字已被剝蝕、損壞近乎磨滅,只有從勉強能認得出地方還可以辨識出“花山”字樣。現在將“華”讀為“華實”“華”,大概是(因字同而產生)讀音上錯誤。

由此向下那個山洞平坦而空闊,有一股山泉從旁邊湧出,在這裡遊覽、題記人很多,(這就)叫做“前洞”。經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個洞穴,一派幽深樣子,進去便(感到)寒氣逼人,打問它深度,就是那些喜歡游險人也未能走到盡頭——這是人們所說“後洞”。我與四個人打著火把走進去,進去越深,前進越困難,而所見到景象越奇妙。有個懈怠而想退出夥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滅了。”於是,只好都跟他退出來。我們走進去深度,比起那些喜歡游險人來,大概還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石壁,來此而題記人已經很少了。洞內更深地方,大概來到遊人就更少了。當(決定從洞內退出)時,我體力還足夠前進,火把還能夠繼續照明。我們出洞以後,就有人埋怨那主張退出人,我也後悔跟他出來,而未能極盡游洞樂趣。

於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觀察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所得益,是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平坦而又近地方,前來遊覽人便多;危險而又遠地方,前來遊覽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少有人至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人是不能到達。(雖然)有了志氣,也不盲從別人而停止,但是體力不足,也不能到達。有了志氣與體力,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亂地方卻沒有必要物件來支持,也不能到達。可是,力量足以達到目(而未能達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盡了自己主觀努力而未能達到,便可以無所悔恨,這難道誰還能譏笑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收穫。

我對於那座倒地石碑,又感嘆古代刻寫文獻未能存留,後世訛傳而無人弄清其真相事,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學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謹慎取捨緣故。

同游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父;我弟弟安國,字平父;安上,字純父。

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譯0
高中必修二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