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譯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譯

導語:對文言文《孟母不欺子》的翻譯,有興趣的可以進行閱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譯,供各位參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原文:

孟子少時,見鄰家殺豕。孟子問其母曰:“鄰家殺豕何為?”母曰:“欲啖女。”既而母悔失言,自言曰:“吾懷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子適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乃買鄰家之豕肉而烹之,明不欺也。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注釋:

1、適:剛剛。

2、豕:豬。

3、少:年少時。

4、何為:為什麼。

5、啖:給……吃。

6、女:通假字,同“汝”,你。

7、是:這。

8、信:誠實,真實。

9、乃:於是,就。

10、席:坐席。

11、明:表示,證明。

12、欲啖女:要給你吃。

13、今子適有知而欺之,是教子不信也:如今孟子剛有智力我就欺騙他,這是教他不誠實啊。知:通“智”,智力。

14、明不欺也:證明她沒有欺騙。

15、割:切肉。

16、妊:懷。

17、席不正不坐:正:端正。

18、割不正不食:正:位置居中。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譯:

孟子小時候,看見鄰家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鄰家殺豬乾什麼?”孟子的母親說:“想給你吃。”馬上母親就後悔說這句話,自己對自己說:“我懷這個孩子的時候,坐席擺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這是胎教。現在孩子剛剛有了智力我就欺騙他,是教他不誠實。”於是孟子的母親買了鄰居家的豬肉來讓他吃,證明她沒有欺騙孟子。

作者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名軻,字子輿,華夏族,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已編入國中語文教科書中,《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政治上,孟子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他主張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遊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後世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及再傳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譯0
《孟母不欺子》文言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