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與孫司封書》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與孫司封書
曾鞏
皇祐三年,司戶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書告其將陳珙。珙不聽,宗旦言不已。珙怒詆之曰:“司戶狂邪?”四年,智高出橫山,略其寨人,因其倉庫而大賑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從。凡宗旦之於珙,以書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數。度珙終不可得意,即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親毋為與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應之。宗旦猶力守南門,為書召鄰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賊!汝今立死,吾豈可污邪!”罵不絕口。智高度終不可下,乃殺之。
當其初,使宗旦言不廢,則邕州之禍必不發。發而吾有以待之,則必無事。使獨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況其死節堂堂如是!而其事未白於天下。比見朝廷所寵贈南兵以來伏節死難之臣,宗旦乃獨不與,此非所謂“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
使宗旦初無一言,但賊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無賞。蓋先事以為備,全城而保民者,宜責之陳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與陳珙同戮,既遺其言,又負其節。為天下者,賞善而罰惡;為君子者,樂道人之善,樂成人之美。豈當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於破十餘州,覆軍殺將,喪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財者,非其變發於隱伏,而起於倉卒也。內外上下有職事者,初莫不知,或隱而不言,或忽而不備,苟且偷托,以至於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為世所蔽,令與罪人同罰,則天下之事,其誰復言耶?
聞宗旦非獨以書告陳珙,當時為使者於廣東西者,宗旦皆歷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懼重為己累.必不肯復言宗旦嘗告我也。為天下者,猶須力開言者之路,以防未至之患。況天下之事,其可憂者甚眾。而當世之患,莫大於人不能言與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則宗旦之事,豈可不汲汲載之天下視聽,顯揚褒大其人,以驚動當世耶?
(選自《與孫司封書》,有刪改)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戶孔宗旦策智高必反 策:預計
B.即載其家走桂州 走:逃到
C.久使獨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 旌:表彰
D.或隱而不言,或忽而不備 忽:忽然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以書告其將陳珙 作師說以貽之
B.智高度終不可下,乃殺之 今君乃亡趙走燕
C.宗旦乃獨不與 六國與秦皆諸侯
D.但賊至而能死不去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1.以下各組句子中,能表現宗旦“直言不諱、勇於為國獻身”的高貴品質的一組是:
①宗旦言不已 ②略其寨人,因其倉庫而大賑之
③即載其家走桂州 ④但賊至而能死不去
⑤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⑥或隱而不言,或忽而不備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①②⑤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智高攻破邕州城後,俘獲了宗旦,並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絕了。
B.作者認為朝廷應該著重獎勵像宗旦那樣“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獎勵救火時燒得焦頭爛額的那些“上客”。
C.作者認為治國者應該懲惡揚善,而且還要力開言路來防止尚未來臨的禍患。
D.關於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僅多次報告陳拱,對於當時在廣東、廣西兩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們當時都未採納宗旦的意見,最終造成了災禍。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當其初,使宗旦言不廢,則邕州之禍必不發。(3分)
(2)有一人先能言者,又為世所蔽,令與罪人同罰,則天下之事,其誰復言耶?(4分)
(3)今彼既不能用,懼重為己累,必不肯復言宗旦嘗告我也。(3分)
參考答案
9.D(忽,玩忽職守) 10.D(連詞,錶轉折。A. 介詞,用\連詞,表目的或結果等。B.副詞,於是,就\ 副詞,竟。C.動詞,給予,引申為“被賞賜”\連詞,和,同,表並列。)
11.B(②智高的惡行③宗旦對家人的保護⑥邕州內外上下有官職者)
12.A(原文不是婉拒而是怒斥)
13.(1)當初,假如宗旦的話不被廢棄,那么邕州的戰禍就一定不會發生。(“使”“廢”各1分,句意正確1分)
(2)有一個事先敢說的人,又被世人欺矇埋沒,讓他與罪人受同樣的懲罰,那么天下大事,難道還有誰肯說呢!(“有一人先能言者”定語後置句式翻譯正確1分,“為……所”被動句式翻譯正確1分,“蔽”1分)
(3)現在,他們既然沒有採用宗旦之言,又害怕連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說“宗旦曾經告誡過我”了。(“用”“累”各1分,句意正確1分)
參考譯文:
皇祜三年,司戶孔宗旦策算到儂智高一定會zao6*反,就寫信向州將陳珙報告。陳珙沒有聽從,宗旦勸說不止。陳珙怒斥他:“司戶發瘋了嗎?”皇祜四年,儂智高越過了橫山寨,掠取了寨里人,憑藉寨中的倉庫賑濟百姓。宗旦又告誡說:“事情危急了,不能不防禦啊!”陳珙又不聽從。宗旦對陳珙,書面告誡共有七次,口頭告誡多得數不清楚。宗旦估計陳珙終究不會接受自己的意見,就把家人送去桂州避難,說:“我有官職在身,不能離去,我的親人不必要與我一起死在這裡。”他的家人走了二天后,儂智高果然zao6*反,城中將士都回響他。宗旦仍然奮力守住南門,並寫信向鄰近州縣討救兵,想抵擋儂智高。城破,儂智高抓住了宗旦很高興,想任用他。宗旦怒道:“反賊!你現在馬上就要死了,我豈能受此污辱!”罵不住口。儂智高思量終究不能降服他,就殺了他。
當初,假如宗旦的話不被廢棄,那么邕州的戰禍就一定不會發生。發生了戰禍而我方有所防備,就一定不會有什麼大事。即使只有這一點好處,原已不可不加以表彰,何況他臨死時氣節如此之崇高!然而他的事跡卻未能大白於天下。最近見到朝廷優寵封贈對南方用兵以來盡節死難的臣子的名單,宗旦卻獨獨不在其中。即使宗旦當初不講一句話,僅僅賊兵到來時能寧死不離職守,本已不可不給予獎賞。因為在事先作好防備,保全城池與人民,應該是陳珙的責任,而不是宗旦的事情。現在隨意地判定他與陳珙同罪,既忘記了他的忠言,又辜負了他的高節。治理天下的人,本應賞善罰惡;作為君子,則樂於稱道別人的善行,樂於成全他人的好事。難道應當像現在這樣處置嗎?至於南方的戰爭,最終發展到了失陷十餘州,軍隊覆沒,將吏被殺,人民喪命,國家耗盡財力的地步,不是因為事發之前沒有跡象,禍起突然無法應付。內外上下的官吏在戰禍將起之時沒有不知道的,但他們有的隱瞞不說,有的疏忽無備,苟且偷安,互相推諉,發展到了無法抵禦的地步。有一個事先敢說的,又被世人欺矇埋沒,讓他與罪人受同樣的懲罰,對於天下大事,難道還有誰肯說呢!
聽說宗旦不單單寫信告誡陳珙,凡是當時在廣東西路任轉運使的,宗旦都一一告誡過他們。現在,他們既沒有聽宗旦之言,又害怕連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說“宗旦已經告誡過我”了。對於治理天下的人來說,還必須力開言路,以防止尚未來臨的禍患。何況天下的事情,可憂慮的還很多,而當前的弊病,沒有比人們不能說話和不肯說話,有的甚至不敢說話更大的了。這樣看來,宗旦的事跡,怎么可以不急切地讓天下人看到和聽到,表彰讚揚他,來震動當世呢!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