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阜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遷武進”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張阜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遷武進,遂世為武進人。曾祖采,祖金第,父蟾賓,皆縣學生。母姜氏。皋文生四年而孤,姜太孺人①守志,家甚貧。
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十七補縣學附生,十九試高等,補稟(通“廩”)膳生。乾隆五十一年,本省鄉試中式。明年赴禮部會試,中中正榜,例充內閣中書,以特奏,通榜皆報罷。是年,考取景山宮官學教習。五十九年,教習期滿,例得引見,聞姜太孺人疾,請急歸。遂居母喪。嘉慶四年,今皇帝始親政,試天下進士加慎。皋文中式。時大學士大興朱文正公珪為吏部尚書,以阜文學行特奏,改庶吉士,充實錄館纂修官、武英殿協修官。蓋皋文前後七試禮部而後遇,年三十有九矣。六年,散館②,奉旨以部屬用,文正復特奏,改授翰林院編修。七年六月辛亥,以疾卒,年四十二。
皋文清贏,鬚眉作青紺色,面有風棱。而行性特和易,與人交,無賢不肖皆樂之。至義之所在,必達然後已。其鄉試中式,文正以侍郎主考。皋文自出其門,未嘗私求見,以所能自異,默然隨群弟子進退而已。文正潛察得之,則大喜,故屢進達之。而皋文齖齖③以善相諍,不敢隱。文正言天子當以寬大得民,皋文言國家承平百餘年,至仁涵育,遠出漢唐之上,吏民習於寬大,故奸孽萌芽其間,宜大伸罰以肅內外之政。文正言天子當優有過大臣,皋文言庸猥之輩,幸致通顯,復壞朝廷法度,惜全之,當何所用?文正喜進淹雅之士,皋文言當進內治官府、外治疆埸者。與同縣洪編修亮吉於廣坐諍之。亮吉後以上書不實,遣戍,赦歸田裡,阜文則竟死矣。
方皋文為庶吉士時,今皇上加上列聖尊號,盛京④太廟舊藏寶,例遣官磨治,篆所加尊號,刻入之。皋文以能篆書,受廷推。言於當事者:“宜自京師下所司等上上玉,刻成遣使奉藏,其舊藏寶不得磨治。”當事者以為然,格於例,不果奏。又言於當事者:“翰林院乃皇帝侍從,奉命篆列聖寶,宜奏請馳驛,不得由部給火牌。”亦格於例,不果奏。已而嘆曰:“天下事皆如是邪?吾位卑,能言之而已。
[節選自(清)惲敬《張皋文墓志銘》]
[注]①太孺人:相當於大夫人。②散館:清時新進士朝考得庶吉士資格者入庶常館學習,
三年期滿經考試後視優劣或留館任職,或到各部任京官,或外放州縣官,叫“散館”。③齖齖:爭辯的樣子。④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市。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皋文學行特奏 學行:學問人品。
B.試天下進士加慎 加慎:更加慎重。
C.皋文言庸猥之輩,幸致通顯 通顯:神通廣大。
D.亮吉後以上書不實 不實:不符實際。
11.下列八句話編成四組,分別表現皋文的學問和人品的一組是
①皋文年十四,遂以童子教授里中
②明年赴禮部會試,中中正榜
③以特奏,通榜皆報罷
④今皇帝始親政,試天下進士加慎。皋文中式
⑤行性特和易,與人交,無賢不肖皆樂之
⑥至義之所在,必達然後已
⑦皋文齖齖以善相諍,不敢隱
⑧皋文以能篆書,受廷推
A.①③ B.②⑤ C.④⑧ D.⑥⑦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皋文,名惠言,他的先祖是在北宋初年從滁州遷至武進的,他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守寡,“家甚貧”言淺意深地說明了家庭的窘況。
B.張皋文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曾是縣學生員,他自己也在17歲時進了縣學。乾隆五十九年將要加官升遷時,因母親病危而返鄉侍母,並於母亡後守孝。
C.張皋文生得清瘦,面部稜角分明,而性格十分和藹平易,但關乎道義的問題,他一定明確表態,對自己的恩師也敢於直言,從不隱瞞觀點。
D.張皋文擅長篆書,曾負責磨改重刻前代皇帝的玉印之事,他幾次提出正確建議卻都未被上奏,不僅體現出他的坦誠性格,還反映了位卑言輕的無奈
13.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未嘗私求見,以所能自異,默然隨群弟子進退而已。(3分)
(2)文正喜進淹雅之士,阜文言當進內治官府、外治疆埸者。(4分)
(3)天下事皆如是邪?吾位卑,能言之而已。(3分)
參考答案
10.C(“通顯”應解釋為“飛黃騰達”。)
11.B(A.①表現學問,③既不表現學問,也不表現人品;C.④表現學問,⑧既不表現學問,也不表現人品;D.全都表現人品。)
12.B(“將要加官升遷時”不正確,應該是“將要得到皇帝召見時”。)
13.見“參考譯文”畫橫線的句子。
[參考譯文]
張先生字皋文,名惠言,他的先祖自北宋初年由滁州遷至武進,於是世代為武進人了。曾祖名采,祖父名金第,父親名蟾賓,先後都是縣學的生員。母親娘家姓姜。皋文出生4年父親就去世了,姜太夫人守寡,家境十分貧寒。
皋文14歲時,就憑童生的身份在鄉里教書。17歲時進入縣學做生員,19歲時考試成績優異,遞補為廩生。乾隆五十一年,參加本省鄉試,一舉中第。次年赴京參加禮部會試,考中中正榜,依例可以充任內閣中書一職,只因有人特奏,通榜被一律取消資格。同年,考取景山宮官學教習。五十九年,教習任期後滿,依例可以得到皇帝的召見,得知姜太夫人病危,便請假急速返歸鄉里,於是居家為母親守孝。嘉慶四年,現今的皇帝開始親理國政,錄取進士更加慎重,然而皋文還是中第。當時大學士大興人文正公朱珪任吏部尚書,鑒於皋文學問人品非同尋常,就把他特別奏薦給皇帝,於是改授翰林院庶吉士,任實錄館纂修官、武英殿協修官。大概皋文前後七次參加禮部試,然後才被錄取。此時他已經39歲了。嘉慶六年,在庶常館修學期滿,考試合格後,奉旨作為屬員到部里任職,又經文正公特別奏薦,改授翰林院編修。七年六月辛亥日,因病去世,享年42歲。
皋文生得清瘦,眉毛鬍鬚黑里泛紅,面部稜角分明。生性十分和藹平易,與人交往,對方不論德才如何都願意同他相處。至於關乎道義的問題,他是非明確,決不含糊其辭,總是要把自己的態度說得明明白白。皋文中舉的那年鄉試,朱文正公以吏都侍郎的身份擔任主考官。皋文自從成為文正公的門生,他從來沒有獨自求見文正公,來顯示自己卓異的才學,而只是默默地隨同文正公的其他弟子去見文正公罷了。文正公暗中留意觀察了解了他的品行,很高興,所以多次舉薦他。但皋文在文正公面前仍敢於直言相諫。從不因為文正公是自己的恩師而隱瞞自己的觀點。文正公主張天子應以寬鬆的政治贏得民心,而皋文卻認為天下太平已持續了一百多年,朝廷廣施仁德涵育萬民,這是漢唐諸朝遠不能比的,吏民長期生活在寬鬆的政治環境之中,就會滋生xie6*惡,所以應當大大伸張法律,嚴肅朝廷內外的法紀。文正公主張天子應當寬待犯有過錯的大臣,而皋文卻認為那些平庸碌碌之輩僥倖飛黃騰達,卻又敗壞朝廷的法度,愛惜顧全他們,又有什麼用呢?文正公喜歡薦引潛心學問、風度高雅的人士,而皋文卻主張推薦那些在內可以治理政務,對外可以捍禦邊患的人。皋文經常與同縣的洪亮吉編修一起在大庭廣眾之下同文正公爭論。亮吉後來因上書奏事與實際不符的罪名,被發配至伊犁,待他遇赦回歸鄉里,皋文已經死了。
皋文還在做庶吉士的時候,正趕上現今的皇帝給列祖列宗添加尊號,盛京太廟所珍藏的前代皇帝的玉印,依照舊例要派官員前去把它們上面的字跡磨掉,篆刻上添加之後的尊號。皋文因為擅長篆書,由大臣推薦皇帝恩準,負責篆寫之事。皋文向主管大臣建議說:“應該由京師下令主管部門,責成他們貢納上等寶玉,刻好後,派使臣奉送。盛京太廟珍藏,原所珍藏的御寶不應該被磨滅重治。”主管大臣贊成他的主張,但是礙於舊例,沒有上奏皇帝。皋文又建議主管大臣說:“翰林院官員是皇帝的侍從,奉命前往盛京篆刻各位先皇的御寶,應該奏請由各地驛站供應食宿,不應憑藉兵部發放的火牌領取車馬口糧。”主管大臣仍然是礙於舊例,沒有上奏皇帝。皋文最後不得不嘆息說:“天下的事都像這樣敷衍了事的嗎?我地位卑下,只能說說罷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張阜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遷武進”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張阜文,名惠言,先世自宋初由滁州遷武進”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