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棄甲曳兵而走走,逃跑
B.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樹,種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棉衣
D.塗有餓莩而不知發塗,通途,道路
8.下列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以五十步笑百步 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者名之也
B.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C.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夜縋而出,見秦伯
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A.“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歸附自己,向孟子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
B.“王好戰,請以戰喻。”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問題,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設喻,暗含諷刺,使對方醒悟。
C.孟子用“王道之始也“與”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呼應,提出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D.“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告誡統治者不要歸罪於年歲,而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行仁政王道,才是使民加多應有的態度。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2)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參考答案
7 答案: C.衣,穿
8 答案:B均為介詞,比。A介詞,用;介詞,因為 C助詞,主謂之間;助詞,補足音節D 連詞,錶轉折,卻;連詞,表修飾。
9 答案:B.暗含諷刺不正確
二:
9、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東凶亦然 凶:穀物收成不好,荒年
B、棄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C、養生喪死無憾 憾:遺憾
D、申之以孝悌之義申:申請
10、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
A、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 B、移其粟於河內
C、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 D 、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1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鼓:敲鼓
B、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罪:歸罪
C、五畝之宅,樹之以桑樹:樹木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穿上
12、下列對文章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子之所以讚揚梁惠王“好戰”,是因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贏每一仗。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設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鄰國國君治國不盡心無本質區別。
C、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實際上是儒家的一種政治主張,即以仁義治天下。
D、孟子認為“行王道”的具體內容主要是順應農時,合理髮展生產,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13、請把上面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小題2分,共4分)
(1)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
(2)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
參考答案
9、D“申”為“反覆陳述”。
10、B例句的“於”,到……去,介詞;A,比,B同例句,C對於D在……上。
11、C樹,動詞,種上
12、A“讚揚”和“‘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贏每一仗”錯
13、(1)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後停下來,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後停下來。(2分)
(2)不耽誤農業生產的季節,糧食就會吃不完。(2分)
參考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裡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盡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說:“不行。他只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可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只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
“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鬚髮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於天下的是決不會有的。”
“現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制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乾,是武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夠不歸罪於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您這兒來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