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以田畜為事,有少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卜式,以田畜為事。有少弟,弟壯,式出,獨取畜羊百餘,田宅財物盡與弟。入山牧,十餘年,羊致千餘頭,買田宅。而弟盡破其產,輒復分與弟者數矣。
時漢方事匈奴,式上書,願輸家財半助邊。上使使問式:“欲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習仕宦,不願也。”曰:“家豈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與人亡所爭,邑人貧者貸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皇上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使者以聞。上以語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化而亂法,願陛下勿許。”於是上久不報式,數歲,乃罷式。式歸,復田牧。歲余,會渾邪①等降,縣官費眾,倉府空,貧民大徙,皆仰給縣官,無以盡贍。復持錢二十萬與河南太守,以給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貧民者,上識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輸其家半財助邊。”是時,富家皆爭匿財,唯式尤欲助費,上於是以式終長者,乃召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田十頃,布告天下,尊顯以風百姓。
初,式不願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歲余,羊肥息。上過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獨羊也,治民亦猶是也。以時起居,惡者輒去,毋令敗群。”上奇其言,欲試使治民,拜式緱氏②令,緱氏安之。遷成皋令,將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為齊王太傅,轉為相。會呂嘉反,式上書,願父子及齊習弩習船者往死之,以盡臣節。上賢之,下詔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縣諸侯未有奮由直道者也。齊相雅行躬耕,不為利惑。昔者北邊有興,上書助官;今又首奮,雖未戰,可謂義形於內矣。”乃拜為御史大夫。
贊曰:卜式以鴻漸之翼困於燕雀,遠跡羊豕之間,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
(節選自班固《漢書》,有改動)
註:①渾邪:人名。 ②緱氏:縣名。③將漕:領送漕糧。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願輸家財半助邊。 輸:捐獻
B.人皆從式,式何故見冤。 見:我
C.於是上久不報式。 報:答覆
D.上過其羊所,善之。 善:認為……好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焉能致此位乎? 於是余有嘆焉!
B.尊顯以風百姓。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以旌其所為。
C.上賢之,下詔曰…&helli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雖未戰,可謂義形於內矣。 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卜式靠牧羊致富,但為了抗擊匈奴,他願意把一半家產交給官府作為邊境作戰的費用。皇上覺得這個人情太重了,並擔心卜式會因此而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所以沒有接受卜式的家產。
B.當富豪人家紛紛隱匿家產時,卜式卻熱衷於拿出家產去資助官府。皇上重賞了卜式,是出於鼓勵富商能夠顧念國家、支持自己的政策的目的。
C.皇上對卜式的用管理羊群的方法來管理老百姓的理論頗感興趣,想試一試他的本領,便封他為緱縣令,果然緱氏百姓反映很好;出任成皋縣令,辦理漕運的政績又被評為最好。這樣皇上更重用他了。
D.南越呂嘉謀反時,卜式上書朝廷,請纓出戰,願意父子兩人奔赴前線,決一死戰,以力效國。皇上認為他們雖然不可能上戰場,但有這種保衛國家的心意就已經很難得了。
11.聯繫全文看,下列關於卜式的評價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卜式與他的弟弟分家時,自己只要了一百來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給了弟弟。他弟弟家業盡破,他又多次相助,這說明卜式是一個友愛兄弟的人。
B.從卜式願意拿出一半的家產抗擊匈奴、出資二十萬作為遷徙百姓的花費、主動請求奔赴南越決一死戰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個不吝嗇錢財、不圖回報、忠心為國的人。
C.卜式願意資助朝廷抗擊匈奴,卻什麼事情也沒有求;被封為中郎官卻不願意做,寧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來,卜式是一個品德高尚但不善於表達的人。
D.“非遇其時,焉能致此位乎?”說明在作者看來,卜式牧羊出身,以財輸邊,從郎官、縣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機會。
12.翻譯上面文言文段中劃線的句子。(8分。)
(1)皇上誅匈奴,愚以為賢者宜死節,有財者宜輸之,如此而匈奴可滅也。(3分)
(2)使者以聞。上以語丞相弘。(2分)
(3)會呂嘉反,式上書,願父子及齊習弩習船者往死之,以盡臣節。(3分)
參考答案
8、【答案:B】(“見”表被動)
9、【答案:B】(都是表目的的連詞;A、第一個“焉”是“怎么”的意思,第二個“焉”句末語氣詞,無義。C、第一個“之”是代詞,第二個“之”是音節助詞。D、第一個“於”是從的意思,第二個“於”表被動。)
10、【答案:C】(A原因是因為公孫弘認為“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教化的楷模而擾亂了法紀”。B皇上重賞卜式,是因為他認為卜式終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當然其布告天下有以此來教化百姓的目的,但不能說完全是為了鼓勵富商大賈。D“皇上認為雖然他們最終不可能會真正上戰場,但有這種保衛國家的心意就已經很難得了”是對原文“雖未戰,可謂義形於內矣”意思的曲解。)
11、【答案:C】(“不善於表達自己”概括不當)
12. [共8分]
(1) 皇上討伐匈奴,我認為賢能的人應該效死來保全節義,有錢財的人應該捐獻錢財,這樣,匈奴就可以消滅了。”[3分,“誅”譯為“攻打”或“討伐等,譯為“殺”不給分。“愚”譯為“我”;“死節”譯為“為氣節而死”或“效死來保全節義”都可以。]
(2)[2分] 使者把他的話報告給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話告訴丞相公孫弘。[句中三處省略,兩處為介詞賓語,譯出任一處給1分;“聞”譯為“稟告”“報告”等;]
(3)[3分]適逢(南越丞相)呂嘉謀反,卜式上書說,他父子願意與齊國善於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決一死戰,以盡為臣的節義。[“會”譯為“適逢”等1分,“習弩習船者”譯對1分,全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為業。有一個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長大成人,卜式就從家裡搬出來,只要了家中畜養的一百多頭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給了弟弟。卜式進山牧羊,十多年,羊達到一千多頭,買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卻盡破他的家產,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產分給弟弟。
當時漢朝正在從事征伐匈奴的戰爭,卜式上書,願意捐獻一半家產資助邊防。皇上派使者問卜式:“你是想做官嗎?”卜式說:“我從小放羊,不熟習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問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訴冤情?”卜式說:“我生來與人無爭,同鄉的人中貧窮的,我救濟他;品行不好的,我勸導他;我所住的地方,人們都聽從我卜式,我怎么會被人冤屈!皇上討伐匈奴,我認為賢能的人應該效死以保其節義,有錢財的人應該捐獻錢財,這樣,匈奴就可以消滅了。”使者把他的話報告給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話告訴丞相公孫弘。公孫弘說:“這不是人之常情。這種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為教化的榜樣而擾亂正常的法規,希望陛下不要答應他的請求。”於是皇上很久沒有答覆卜式的上書,過了幾年,才打發他回去。卜式回家後,依舊耕田放牧。過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渾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費很大,倉廩府庫都空了,貧民大量遷徙,都仰仗朝廷給養,朝廷沒有能力來全部供養。卜式又出資二十萬給河南太守,用來接濟那些遷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報富人助濟貧人的名冊,皇上記得卜式的姓名,說道:“這原是以前想要捐獻一半家產資助邊防的那個人。”當時,富豪(為了逃稅)爭相著隱匿家產,唯有卜式想要資助邊防費用。皇上於是認為卜式終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於是召見卜式並拜他為中郎,賜爵為左庶長,田十頃,並布告天下,使他尊貴顯榮,用來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願做郎官。皇上說:“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讓你去牧養它們。”一年多後,羊長得肥壯,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過他放羊之處,很讚許他。卜式說:“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這樣:讓它們按時起居,兇惡的就立即除掉,不讓它危害一群。”皇上對他所說的話感到驚奇,想試一試讓他治理百姓。封他為緱氏縣令,緱氏人都安於他的治理。又調為成皋縣令,辦理漕運的政績為最好。皇上認為卜式為人樸實忠厚,(於是)封他做齊王太傅,後來又封為丞相。適逢(南越丞相)呂嘉謀反,卜式上書說,他父子願意與齊國善於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決一死戰,以盡為臣的節義。皇上認為卜式賢良,下詔說:“如今天下不幸發生了戰事,郡縣諸侯沒有依正直之道奮起的。齊國丞相卜式其行雅正,親事耕種,不為利益所惑。過去,北方發生了戰事,他曾上書要捐獻家產幫助官府保衛邊疆;現在又首先站出來,雖然沒有參加戰鬥,可以說他的義是從內心裡表現出來的。”於是,拜卜式為御史大夫。
評論說:卜式就像鴻雁有威儀的羽翼沒有飛起時卻被燕雀所輕視一樣,其行跡遠藏於放牧豬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時機,怎么能達到這樣的地位呢?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