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說》原文及翻譯
《習慣說》原文: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經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其地,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注釋:
[1]養晦堂:劉蓉居室名,在湖南湘鄉。
[2]浸(qīn侵)淫:漸漸擴展。
[3]中(zhòng眾)人:擊中、深入於人。
劉蓉(1816--1873),清代文學家。“蓉”一作“容”。字孟蓉,號霞仙。湖南湘鄉人。諸生出身。曾在鄉辦團練,從曾國藩在江西與太平軍作戰。同治元年(1862)任四川布政使,同年石達開軍入川,奉命赴前敵督戰。石大敗,自投清營,他將其檻送成都,酷刑處死。次年調升陝西巡撫,督辦全陝軍務。後為張宗禹所部西捻軍所敗,革職回家。著有《養晦堂詩文集》、《思耕錄疑義》等。
譯文/翻譯:
清代文學家劉蓉年少時在養晦堂西側一間屋子裡讀書。他專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頭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內踱來踱去。
這屋有處窪坑,每經過,劉蓉總要被絆一下。起初,他感到很彆扭,時間一長也習慣了,再走那裡就同走平地一樣安穩。
劉蓉父親發現這屋地面的窪坑,笑著對劉蓉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還能治理國家么?”隨後叫仆童將窪坑填平。
父親走後,劉蓉讀書思索問題又在屋裡踱起步來,走到原來窪坑處,感覺地面突然凸起一塊,他心裡一驚,低頭看,地面卻是平平整整,他彆扭地走了許多天才漸漸習慣起來。
劉蓉不禁感慨道:“習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意思是說:一個人學習時,初始階段的習慣非常重要,君子求學,貴在慎重地對待開始階段的習慣養成。)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