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栗,字文緽,仙井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何栗,字文緽,仙井人。政和五年進士第一,擢秘書省校書郎。逾年,提舉京畿學事,召為主客員外郎、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兼侍講。
徽宗數從咨訪欲付以言責或論栗與蘇軾鄉黨宗其曲學出知遂寧府已而留為御史中丞論王黼奸邪專橫十五罪黼既抗章請去而尤豫未決。栗繼上七章,黼及其黨胡松年、胡益等皆罷,栗亦以徽猷閣待制知泰州。
欽宗立,復以中丞召。閱月,為翰林學士,進尚書右丞、中書侍郎。會王雲使金帥斡離不軍還,言金人怒割三鎮①緩,卻禮幣弗納曰,兼旬使不至,則再舉兵。於是百官議從其請。栗曰:“三鎮,國之根本,奈何一旦棄之。況金人變詐罔測,安能保必信?割亦來,不割亦來。”宰相主割議,栗論辨不已,曰:“河北之民,皆吾赤子。棄地則並其民棄之,豈為父母意哉?”帝頗悟。栗請建四道總管,使統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趙野、張叔夜領之。兵既回響,而唐恪、耿南仲、聶昌信和議,相與謀曰:“方繼好息民而調發不已,使金人聞之,奈何?”亟檄止之。
栗解政事,俄以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尹。金兵長驅傅城下,帝罷恪相,而拜栗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始復三省舊制。時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議請以為元帥,密草詔稿上之。乃以康王充天下兵馬大元帥,陳遘充兵馬元帥,宗澤、汪伯彥充副元帥。京城失守,從幸金帥營,遂留不返。既而議立異姓,金人曰:“唯何栗、李若水②毋得預議。”既陷朔庭,栗仰天大慟,不食而死,年三十九。
建炎初,詔以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玉局觀使,祿其家。訃聞,贈開府儀同三司,議者指其誤國,不行。秦檜自北還,具道其死時狀,乃改贈大學士,官其家七人。
《宋史·列傳卷一百一十二》
【注】三鎮:太原、中山(今河北定縣)、河間,所轄有20州縣。李若水:任北宋吏部侍郎兼開封府尹,被俘後痛斥敵酋,被裂頸斷舌而死。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徽宗數從咨/訪欲付以言責/或論栗與蘇軾鄉黨/宗其曲學/出知遂寧府已/而留為御史中丞論/王黼奸邪專橫十五/罪黼既抗章請去/而尤豫未決
B.徽宗數從咨/訪欲付以言責或論/栗與蘇軾鄉黨宗其曲學/出知遂寧府/已而留為御史中丞/論王黼奸邪專橫十五罪/黼既抗章請去/而尤豫未決
C.徽宗數從咨訪/欲付以言責/或論栗與蘇軾鄉黨/宗其曲學/出知遂寧府/已而留為御史中丞/論王黼奸邪專橫十五罪/黼既抗章請去/而尤豫未決
D.徽宗數從咨訪/欲付以言責或論/栗與蘇軾鄉黨宗其曲學/出知遂寧府已/而留為御史中丞論/王黼奸邪專橫十五/罪黼既抗章請去/而尤豫未決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擢”,提拔,是古代官員任免升降的術語,“提,陟,拔,遷”也表示官員職務提升,而“罷,謫,解,黜”表示官員免職降級。
B.“京畿”,古代國都及其附近的地區。
C.“檄”,古代的官方文書,用於曉諭、徵召、聲討,如駱賓王的《討武曌檄》。
D.“朔”,北(方)。朔庭,指北方異族政權,本文指金人建立的政權。此外“朔”也用來指時間,即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何栗不畏奸佞強權。擔任御史中丞時,他八次上章,最終王黼及其黨羽胡松年、胡益等都被罷官,何栗本人也憑藉徽猷閣待制的身份主管泰州。
B.何栗力主抗金保國。在百官商議金人要求時,面對宰相主張割地議和,何栗據理力爭,讓皇帝及時明白。併力請設立四道總管,讓胡直孺等四人率兵入援。
C.何栗絕食以身殉國。年近不惑,面對國破君虜、生靈塗炭之局面,他自覺回天無力,悲憤至極,不屈於敵,乃絕食而死。
D.何栗任職經歷豐富。他先後擔任秘書省校書郎、主客員外郎、中書舍人兼侍講、尚書右丞、開封尹、中書侍郎、大學士等。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言金人怒割三鎮緩,卻禮幣弗納曰,兼旬使不至,則再舉兵。
(2)河北之民,皆吾赤子。棄地則並其民棄之,豈為父母意哉?
參考答案
4、C(依據文意可得)
5、D(朔,指農曆每月初一。)
6、D(依據原文何栗是死後被朝廷改贈為大學士。)
7、(1)(王雲)說金人對(宋朝)割讓三鎮遲緩發怒,(打算)退還財物不接受,揚言二十日內使者不到,就第二次舉兵進攻。(怒,對……發怒;卻,退還;兼旬:二十日;再:第二次;句意;各1分)
(2)黃河以北的老百姓,都是我們的子民。放棄國土就意味著連同百姓一併放棄了,哪裡是做父母的心意呢?(河北,黃河以北;赤子:子民;並:一併;句式;句意;各1分。)
參考譯文
何栗字文縝,仙井人。政和元年考中進士第一名,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過了一年,提舉京畿學事,受召入朝任主客員外郎、起居舍人,升任中書舍人兼侍講。
徽宗多次咨訪他,打算讓他擔負諫官的責任。有人指責何 栗與蘇軾是鄉黨,宗其曲學,出任栗為遂寧知府。不久留京任御史中丞,指責王黼奸邪專橫等十五條罪狀,王黼抗章請去後,皇上猶豫未決。栗接著七次上章,王黼及其朋黨胡松年、胡益等人都被罷職,栗也以徽猷閣待制兼任知秦州。
欽宗即位後,又以御史中丞職召用他。過了一月,任翰林學士,升為尚書右丞、中書侍郎。正好王雲出使金兵元帥斡離不軍中回來,說金人對割取三鎮遲緩發怒,打算不收禮幣,揚言說二十日內使者不到,就再次舉兵進攻。於是百官商議聽從他的要求。栗說“:三鎮是國家的根本,為什麼一朝放棄?何況金人變詐不測,怎能保證他們一定守信?割地金兵要來攻,不割地金兵也要來攻。”宰相主張割地讓和, 栗爭辯不已,說“:河北的百姓,都是我的兒子,放棄領地則連同百姓一併放棄了,哪裡是做父母的心意?”皇上大悟。栗請求設立四道總管,讓他們率兵入援,以胡直孺、王襄、趙野、張叔夜統領。軍隊已經回響,而唐恪、耿南仲、聶昌相信議和,互相計謀說“:正要使百姓休息而調發不已,讓金人知道了,怎么辦?”急忙下令制止。
栗被解去政事,不久以資政殿大學士兼任開封府尹。金兵長驅逼近城下,皇上罷去唐恪的宰相,而授任栗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恢復三省舊制。當時康王在河北,信使不通,栗建議讓康王任元帥,秘密草擬詔稿交給皇帝。於是皇上任命康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陳遘為兵馬元帥,宗澤、汪伯彥為副元帥。京城失守, 栗跟隨皇帝到金兵元帥營中,於是被留住不能回來。不久金人商議扶立異姓皇帝,金人說:“只有何栗、李若水不得參與。”既然落在敵人手中, 栗仰天大哭,絕食而死,終年三十九歲。
建炎初期,詔令任他為觀文殿大學士、提舉玉局觀使,供養他家。死訊傳來,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有人議論指責他誤國,追贈令不得下發。秦檜從北邊歸來,詳細述說他死時的情狀,於是改贈大學士,錄用他家七人為官。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