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雲壓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審美賞析
李賀《雁門太守行》審美賞析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 龍為君死
——李賀《雁門太守行》
李賀(790--816)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人。李賀的生平遭遇是不幸的,一生心境悽苦,一生體弱多病,二十七歲去世。李賀一生雖仕途坎坷,但卻始終懷有建功立業的強烈願望。在短暫的一生中以詩為業,在詩歌中,不但諷刺了黑暗政治和不良社會現象,抒發憤懣,而且還寫神仙鬼魅等,題材豐富,想像奇特,句段字煉,色彩瑰麗,體現出了較高的審美藝術價值。
《雁門太守行》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後代詩人多藉此題寫征戍之事。“安史之亂”以後,唐王朝的力量大大削弱了,朝廷與藩鎮的戰爭連綿不斷。詩歌以朝廷與藩鎮的戰事為背景,通過歌頌將士不惜為國捐軀的精神,寄寓了自己為國立功的壯懷。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這首先是描寫了戰爭形勢的緊迫。“黑雲壓城城欲摧”,一個“壓”字,形象地描繪出叛兵來勢的兇猛,“欲摧”表現了大敵壓境、危城欲摧之狀。從修辭手法來說,詩人用黑雲翻騰滾滾壓來比喻叛兵之勢,形象而生動地渲染了敵軍壓境的洶洶氣勢和危城欲破的緊急情境。“甲光向日金鱗開。”“甲光”即指戰士的盔甲在日光照射下閃耀著金鱗之光。“開”字形象地展示出將士們飽滿的情緒,見出戰陣井然有序地次第排開。 “開”與“摧”兩字相對,反襯出邊防將士維護國家統一的無畏精神。這兩句的意思是說,黑雲壓在城上,城像快要壓垮一樣,照在將士們頭上的陽光如同金色的魚鱗一樣閃閃發光。詩人以形象的比喻和誇張的手法,描寫鏖戰之前敵我雙方的軍威和聲勢。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這兩句寫悲壯激烈的戰鬥場面。這兩句緊承“甲光”句,描繪守城將士殺出城門,捨身奮戰。“秋色”點明時令,詩人對這場與強敵拚死的廝殺的描寫,只用秋色里角聲滿天暗示出來。“角聲滿天”指催戰的鼓角齊鳴,聲震天地,“塞上”交代作戰地點。“燕脂”即“胭脂”。此指邊防將士所流血的顏色,暗示守邊將士死傷慘重。就是說,這胭脂般殷紅的血跡,在濃重的夜幕下凝結成一片紫色。上句的一個“滿”字,擴大了激戰的場面;下句的一個“凝”字,形象地描繪出邊防將土鮮血淋漓,已經凝結了。這兩句的意思是說,白天秋色中號角聲滿天響,日暮時分戰場上泥土被染成了一片紫紅色。這裡暗示出了戰鬥的激烈,死傷慘重。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寫守軍出擊的情景。“半卷紅旗”寫將士們死傷慘烈,軍隊已經偃旗息鼓,表現出敗陣後的低沉氣氛。“臨易水”由此而使人想起了燕太子丹在在易水為荊軻餞行是所說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土一去兮不復還”的話。悲壯的氣氛暗示著戰爭的結局,突出了將土們為國捐軀的決心。“霜重鼓寒”寫天寒,說明將士頂風冒寒作戰,可見戰鬥的艱苦卓絕。“聲不起”是用鼓聲不振,描寫將士死傷慘烈的悲劇氣氛。上句的“臨”字,刻畫出邊地將土突圍的威猛氣勢和必勝信念。下句的“重”字,詩人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把寒冷描摹得好像有斤兩可稱,氣氛低沉。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好色的戰旗在易水之邊半卷著,嚴霜中,鼓聲低沉。這裡,詩人用擊鼓進軍的鼓聲表明將士們已經沒有什麼鬥志了,也只有以死報國,戰死疆場。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寫將士們捐軀報國的決心。“黃金台”在易水之濱,即燕昭王置千金招賢納土之台。詩人用戰國時燕昭王的典故,建此台招攬天下賢才,這裡用以指受到國家重用。“玉龍”即寶劍。這兩句的意思是,為了報答君王的知遇之恩,我要手提寶劍去為君王戰死。這兩句詩人剖心明志,是全詩的主旨。詩人作為唐宗室後裔,儘管平生倍受壓抑,壯志未酬,但對於藩鎮勢力是切齒痛恨的,因而,他希望朝廷能像燕昭王那樣選賢任能,平定四海。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