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傳》“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九齡幼聰敏,善屬文。年十三,以書乾廣州刺史王方慶,大嗟賞之,曰:此子必能致遠。
開元十年,三遷司勛員外郎。時張說為中書令,與九齡同姓,敘為昭穆,尤親重之。十三年,車駕東巡,行封禪之禮。說自定侍從升中之官,多引兩省錄事主書及己之所親攝官而上,遂加特進階,超授五品。初,令九齡草詔,九齡言於說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若顛倒衣裳,則譏謗起矣。唯令公審籌之,無貽後悔也。竟不從。及制出,內外甚咎於說。
初,張說知集賢院事,常薦九齡堪為學士,以備顧問。時范陽節度使張守珪以裨將安祿山討奚、契丹敗衄,執送京師,請行朝典。九齡奏曰:祿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請因罪戮之,冀絕後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誤害忠良。遂放歸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祿大夫,累封始興縣伯。李林甫自無學術,以九齡文行為上所知,心頗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齡屢言不可,帝不悅。二十四年,遷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後宰執每薦引公卿,上必問:風度得如九齡否?
開元二十三年,加封為金紫光祿大夫,累官封他為始興縣伯。李林甫自己不學無術,因為張九齡的品行被皇帝賞識,心理非常妒忌他。於是推薦牛仙客擔任知政事(或者譯為“掌管政事”),張九齡多次說不行,皇上不高興。開元二十四年,升任尚書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後來宰相每次推薦公卿時,皇上一定會問: “節操、品質、度量能夠像張九齡嗎?”
九齡為中書令時,天長節百僚上壽,多獻珍異,唯九齡進《金鏡錄》五卷,言前古興廢之道,上賞異之。又與中書侍郎嚴挺之、尚書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盧怡結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幹,而交道終始不渝,甚為當時之所稱。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齡之先覺,下詔褒贈。
(選自《舊唐詩 張九齡傳》,有刪節)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唯令公審籌之,無貽後悔也.貽:造成,遺留.
B 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 故事:舊例
C 竟不從竟:竟然.
D 下詔褒贈 褒:褒獎.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說利用皇帝泰山封禪的機會,推薦和自己親近的官員代理官職登山,並對他們特別加以晉級,張九齡認為這樣做會引來非議和指責.
B、張九齡認為要防患於未然,處死安祿山,但皇上特別赦免了他,後來玄宗到了蜀地,才體會到張九齡的先知先覺。
C、張九齡的品行被皇帝賞識,而李林甫不學無術又嫉妒他,於是張九齡只好推薦牛仙客擔任知政事。
D、中書侍郎顏挺之,尚書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盧怡都是有才幹的人,他們與張九齡的交情被世人廣泛地稱道。
7.用幾個短語概括張九齡的主要品質(不超過15個字)。(3分)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①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為先,勞舊次焉。
②初,張說知集賢院事,常薦九齡堪為學士,以備顧問。
③唯九齡進《金鏡錄》五卷,言前古興廢之道,上賞異之。
參考答案:
5.C(竟:最終)
6.C 李林甫推薦牛仙客擔任知政事。
7.①才智:聰敏致遠(睿智、才智過人、有才幹)②為官:仗義執言(剛正、正直、耿直、敢於直言、敢於諫言、直言不諱);③智慧:先知先覺(目光長遠、有預見性);④風度:風度典範; ⑤知(識)人:與有才幹者友善(交友有道)(任意3個角度,詞意恰當給3分;不能用否定形式表述;緊扣文本,文本範圍外不算;超過15字扣一分)
8 ①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應該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勞的舊臣排在之後。
判斷句、德望、勞舊、句意通順,各1分;建議提醒學生結合語境翻譯)
②當初,張說掌管集賢院事,經常推薦張九齡能夠擔任學士,來滿足(預備、準備)(皇帝)顧視諮詢。【知、顧問(古今異義,動詞,偏重“問”)、句意通順,各一分】
③只有張九齡進獻《金鏡錄》五卷,講前代興廢的道理,皇帝特別賞識他,認為他與眾不同。(進、異、句意通順各1分)
【參考答案 】
張九齡,字子壽,又名博物。張九齡年幼時聰明敏捷,擅長寫文章。十三歲時用書信乾求廣州刺史王方慶,王方慶非常讚賞他,說:“這孩子一定能有所作為。”
開元十年,張九齡多次升遷擔任司勛員外耶。當時,張說擔任中書令,他與張九齡同姓,(按年齡)排序結為宗族兄弟,張說特別親近、看重他。開元十三年,皇帝東巡,舉行祭祀天地的大禮。張說親自決定侍從皇帝登山的官員,他多推薦兩省錄事、主書和自己親近的官員代理官職登山,於是(對他們)特別加以晉級,破格授予(他們)五品官職。當初,張說命令張九齡草擬詔書時,張九齡對張說說: “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應該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勞的舊臣排在後面。如果顛倒了順序,指責和批評就會產生。只是希望您仔細研究謀劃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最終沒有聽從。等到制度chu6*台時,朝廷內外的人對張說有很多指責。
當初,張說掌管集賢院事,經常推薦張九齡能夠擔任學士,來滿足(皇帝)顧視諮詢。當時范陽節度使張守璉因為副將安祿山討伐奚、契丹失敗,捉拿護送他到京城,請求按照朝廷典章執行(死刑)。張九齡上奏說:“安祿山狼子野心,面有謀反之相,請求皇上根據他的罪行殺掉他,希望斷絕後患。”皇上說: “你不要因為王夷甫了解石勒這箇舊例,誤害了忠誠善良的人。”於是放安祿山回到藩地。
張九齡擔任中書令的時候,天長節(玄宗生辰)百官為皇帝祝壽,大多進獻奇珍異寶,只有張九齡進獻《金鏡錄》五卷,講前代興廢的道理,皇帝特別賞識他,認為他與眾不同。他和中書侍郎嚴挺之、尚書左丞袁仁敬、左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盧怡結交,關係好。挺之等人都有才幹,和張九齡的交情終始不渝。他們的友情被當時的人都很稱道。
到了德初年間,唐玄宗在四川,想到張九齡當時的先知先覺,下旨褒揚他。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張九齡傳》“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張九齡傳》“張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