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王裒①,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祖脩,有名魏世。父儀,高亮雅直,為文帝司馬。東關之役,帝問於眾曰:“近日之事,誰任其咎?”儀對曰:“責在元帥。”帝怒曰:“司馬欲委罪於孤邪!”遂引出斬之。
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學多能。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於是隱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就。廬於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輒到墓曰:“裒在此。”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複流涕,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之篇。
家貧,躬耕,計口而田,度身而蠶。或有助之者,不聽。諸生密為刈麥,裒遂棄之。知舊有致遺者,皆不受。門人為本縣所役,告裒求屬令。裒曰:“卿學不足以庇身,吾德薄不足以蔭卿,屬之何益!且吾不執筆己四十年矣。”乃步擔乾飯,兒負鹽豉,草屩,送所役生到縣,門徒隨從者千餘人。安丘令以為詣己,整衣出迎之。裒乃下道至土牛旁,磬折而立,云:“門生為縣所役,故來送別。”因執手涕泣而去。令即放之,一縣以為恥。
鄉人管彥少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宦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彥後為西夷校尉,卒而葬於洛陽,裒後更嫁其女。彥弟馥問裒,裒曰:“吾薄志畢願山藪,昔嫁姊妹皆遠,吉凶斷絕,每以此自誓。今賢兄子葬父於洛陽,此則京邑之人也,豈吾結好之本意哉!”馥曰:“嫂,齊人也,當還臨淄。” 裒曰:“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用意如此,何婚之有!”
北海邴春少立志操,寒苦自居,負笈遊學,鄉邑僉②以為邴原③復出。裒以春性險狹慕名,終必不成。其後春果無行,學業不終,有識以此歸之。裒常以為人之所行期於當歸善道,何必以所能而責人所不能。
及洛京傾覆,寇盜蜂起,親族悉欲移渡江東,裒戀墳壟不去。賊大盛,方行,猶思慕不能進,遂為賊所害。
——選自《晉書·孝友傳》
1.對下列語句中加粗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或有助之者,不聽——聽:聽任
B.告裒求屬令——屬:聯繫
C.安丘令以為詣己——詣:造訪
D.猶思慕不能進——慕:依戀
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粗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乃步擔乾飯——公子於是乃置酒大會賓客
B.因執手涕泣而去——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C.此則京邑之人也——無以,則王乎
D.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某所,而母立於茲
3.以下語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王哀有操行的一組是( )
①每雷,輒到墓曰:“裒在此。” ②安丘令以為詣己,整衣出迎之 ③計口而田,度身而蠶
④裒以春性險狹慕名,終必不成 ⑤安有葬父河南而隨母還齊 ⑥辭氣雅正,博學多能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 )
A.王裒因父親為文帝所殺痛而不仕。
B.王裒對管彥做了校尉並不持否定態度。
C.王裒改嫁其女是因為管彥去世。
D.王裒的學生怕觸及老師的思親之情而不讀《蓼莪》一詩。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用“/”斷句。
鄉 人 管 彥 少 有 才 而 未 知 名 裒 獨 以 為 必 當 自 達 拔 而 友 之 男 女 各 始 生 便 共 許 為 婚。
6.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知舊有致遺者,皆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德薄不足以蔭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必以所能而責人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A
3.D
4.C
5.鄉人管彥牛有才而未知名/裒獨以為必當自達/拔而友之/男女各始生/便共許為婚。
6.(1)老朋友中有來送禮物的,他都不接受。譯出大意給1分。
(2)我的德望輕微,還不夠用來庇護你。
(3)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責求別人做不到的呢。
[譯文]
王裒,字偉元,是城陽郡營陵縣人。祖父王修,在魏朝有名。父親王儀,高尚正直,任文帝朝的司馬。東關之戰,皇帝問眾人說:“今日發生的事情,誰應該承擔責任?”王儀回答說:“責任在主帥。”皇帝發怒說:“司馬想把罪責加到我身上!”於是把王儀拉出去斬了。
王裒從小樹立了德行志尚,依照禮儀立身行事,身高八尺四寸,容貌奇絕,聲音響亮,氣質高雅端莊,博學多能,悲痛父親死於非命,從不面向西而坐。表示不做朝廷的臣民。於是隱居教授門徒,多次徵召聘任都不就任。在墓側搭起草廬居住,早晚常到墓前拜跪,扶著柏樹悲痛號哭,涕淚粘在樹上,樹都因此而枯萎了。母親生來怕打雷,母親死後,每次打雷,他都到到墓前說:“我在這裡。”讀《詩》讀到“哀哀父母,生我辛勞”時,每次都再三流淚,門人弟子都不學《蓼莪》之篇。
家裡貧窮,親自耕作,計算人口種地,度身養蠶。有人要幫助他,不答應。諸門生暗中替他割麥子,王裒就不要這些麥子了。相知故舊有贈送錢物的,都不接受。門人被本縣派差役,告訴王裒請他向縣令替自己求請,王裒說:“你的學問不足以庇護自身,我的德行淺薄不足以庇護你,求情有什麼益處!況且我已經四十年沒有握筆了。”於是徒步擔著乾糧,兒子背著豆豉草鞋,送服役的門生到縣中,門徒一千多人跟在後面。安丘縣令以為他來拜訪自己,整理好衣冠出來迎接他。王裒卻下路走到土牛的旁邊,彎腰謙恭而立,說:“門生被縣中派差役,特地來送別。”於是拉著門生的手流淚告別。縣令就把他的門生放了,全縣都以之為恥。
同鄉管彥自幼有才而不知名,只有王裒認為他必將宦達,抬舉他與他友善,各人的子女剛出生,就為他們訂婚。管彥後來任西夷校尉,死後葬在洛陽,王裒後來改嫁女兒。管彥之弟管馥問王裒為什么,王裒說:“我立薄志心愿在山林中得到滯足,從前嫁姐妹都離得很遠,音訊斷絕,因此發誓。現在賢兄之子把父親葬在洛陽,那他就是京城人,這難道是我當初結親的本意嗎?” 管馥說:“嫂子是齊人,應當回臨淄。”王裒說:“哪有把父親葬在河南而跟隨母親回齊的道理!用心如此,還談得上什麼婚姻!”
北海炳春從小樹立志向德操,安於寒苦,背著書箱遊學,鄉人都說是炳原再世。王裒認為炳春性情狠毒狹隘貪慕虛名,最終必將一事無成。後來炳春果然行為不檢點,學業沒有結果,有識之人因此都歸附王裒。王裒常認為人的行事應該達到歸附善道目的,何必以自己擅長的方面去要求別人做不到的事。
到洛京陷落時,寇盜蜂擁而起,親族都想遷移到江東去,王裒眷戀墳墓不肯離去。賊寇太厲害了,才動身,還是思慕不能前行,於是被賊寇殺害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

“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
“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