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的冬天教學設計
課文《濟南的冬天》出自七年級上冊語文作業本答案,其原文如下:
【原文】
對於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颳風,便覺得是奇蹟;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於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這樣的溫暖,今天夜裡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並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幹啥還希望別的呢!
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古老的濟南,城裡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詩意盎然的寫景散文。文章生動而真切地描寫了冬天的濟南氣候溫和、山青水綠、度冬如春、美麗如畫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的讚美之情。
本文布局謀篇層次井然。文章開頭一段,寫濟南冬天的天氣,作者以自己的親身感受,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冬天多霧、熱帶日光的毒和響亮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蹟”“怪事”,突出它的“溫晴”,讚譽是個“寶地”,讚揚了濟南獨具一格的風貌。這是貫串全文的主線,濟南冬天獨有的美景,都是與此相聯繫的。
第二段開始,“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個重要的過渡句,轉到對冬天山、水的描寫。在分寫山、水之前,作者先用擬人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文章緊緊扣住這一點,繪山景,描水色,寓情於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次寫薄雪覆蓋下的山,再寫城外遠山,勾畫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畫。
第五段寫冬天的水色。作者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泉城鮮亮明麗的色彩。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語句結束。全文安排有序,脈絡清楚,銜接緊密,推進自然,較好地向讀者展示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風貌。
【全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己過去住過的地方和濟南的冬天作對比,指出濟南是個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的“寶地”。和北京的冬天比——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和倫敦的冬天比——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和熱帶地方比——濟南的冬天“有溫晴的天氣”。得出結論:“濟南其得算個寶地”。(承上啟下,過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先寫“理想境地”,再寫“古老的濟南”。寫“理想境地”(老城,有山有水,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又分兩層:
第一層:寫小山對濟南形成的特殊環境: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兒口,特別可愛。
第二層:寫下了小雪的小山。寫了有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光,陪著的草色.藍色的天空,微黃的落日光輝,被夕陽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寫“古老的濟南”,又分三層:
第一層: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屋頂上臥著點雪——唐代名手畫的小水墨畫。
第二層:寫水、水藻、垂楊,重點在寫水。
第三層:寫澄清的河水,藍汪汪的天空,紅屋頂黃草山、心灰色的樹影。(整體感受)
【寫作特點】
一、本文寫景藝術特色顯著,概括起來有以下六點。
(一)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徵,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的冬天氣候特點是“溫晴”兩字。文章緊緊抓住這點,使筆下種種景物跟“溫晴”天氣緊密聯在一起。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無不塗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仍和溫晴有聯繫——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也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回落的時候,……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致。
第2自然段主要寫濟南全景,第3、4自然段主要寫濟南山色,第5自然段主要寫水上景色。全文是由這幾幅互相聯繫而又相對獨立的圖畫組成的長軸,而這長軸,也靠這“溫晴”的基調統一起來,給人和諧的美感。
全文色彩繽紛。我們可以看到不下十種顏色:藍的天,白的雪,青黑的矮松,暗黃的山,綠的水藻,紅的屋頂,灰色的樹影,銀色的鑲邊,微黃的陽光,粉色的薄雪……這些色彩揉合在一起,是那樣鮮明勻稱,寧靜嫵媚。
(二)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2自然段),然後再飽覽一城山色,雪後斜陽(第3、4自然段),最後再到垂柳岸邊領略“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的水上景色(第5自然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這是就大層次來說的,大層次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2自然段,由寫景兼及寫人,第3自然段由目雪而兼及寫晴,第5自然段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筆法活脫,錯落有致。
全文景物的層次安排,猶如鏡頭的移動:先看“搖籃”的全景→周圍小山→(再從上往下)山尖,一道銀邊;山坡,水紋的花衣夾著一些小村莊;山腰,粉色薄雪→再看山下河水→水中綠藻冒著熱氣→水邊垂柳→(再從下往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
(三)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景物或尺幅百里,或纖毫畢現。偌大一個濟南,竟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抱而成的小小搖籃里,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樹尖上頂著一智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遠景大景可以衝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避免“只見森林不見樹木”的弊病。古聯雲“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說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並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如第5自然段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著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於半空中、天空上。而第《自然段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屋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傾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
(四)寫景映襯得法,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鮮明。
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得法,則相得益彰,化平庸為神奇。文章以矯極的音里.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都是映襯的妙筆。文中說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放到下面一段話中,就顯出它們的美來了:“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色彩點染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正是這幅美麗圖畫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寫景時虛實寫法並用,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形象十分必要,但要不止於摹狀還要傳神,就必須仰仗虛寫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了“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那些長技的垂柳,“還要在水裡照個影兒”。這些都是文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六)適當點題,景物自身蘊含的意義更加顯豁。
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文章在描寫了小雪山景之後,突然掉轉筆鋒,以評論者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大秀氣!”這話,既可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說是在描繪的畫面之中。
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的妙處也就躍然乾所寫景物之上了。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