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學設計
課文《小狗包弟》出自高一語文必修一,其原文如下:
【原文】
一個多月前,我還在北京,聽人講起一位藝術家的事情,我記得其中一個故事是講藝術家和狗的。據說藝術家住在一個不太大的城市裡,隔壁人家養了小狗,它和藝術家相處很好,藝術家常常用吃的東西款待它。“文革”期間,城裡發生了從未見過的武鬥,藝術家害怕起來,就逃到別處躲了一段時期。後來他回來了,大概是給人揪回來的,說他“裡通外國”,是個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認,就痛打,拳打腳踢,棍棒齊下,不但頭破血流,一條腿也給打斷了。批鬥結束,他走不動,讓專政隊拖著他遊街示眾,衣服撕破了,滿身是血和泥土,口裡發出呻喚。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忽然一隻小狗從人叢中跑出來,非常高興地朝著他奔去。它親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舔舔,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別人趕它走,用腳踢,拿棒打,都沒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邊。最後專政隊用大棒打斷了小狗的後腿,它發出幾聲哀叫,痛苦地拖著傷殘的身子走開了。地上添了血跡,藝術家的破衣上留下幾處狗爪印。藝術家給關了幾年才放出來,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買幾斤肉去看望那隻小狗。鄰居告訴他,那天狗給打壞以後,回到家裡什麼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
聽了這個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經養過的那條小狗。是的,我也養過狗,那是1959年的事情,當時一位熟人給調到北京工作,要將全家遷去,想把他養的小狗送給我,因為我家裡有一塊草地,適合養狗的條件。我答應了,我的兒子也很高興。狗來了,是一條日本種的黃毛小狗,乾乾淨淨,而且有一種本領:它有什麼要求時就立起身子,把兩隻前腳並在一起不停地作揖。這本領不是我那位朋友訓練出來的。它還有一位瑞典舊主人,關於他我毫無所知。他離開上海回國,把小狗送給接受房屋租賃權的人,小狗就歸了我的朋友。小狗來的時候有一個外國名字,它的譯音是“斯包弟”。我們簡化了這個名字,就叫它做“包弟”。
包弟在我們家待了七年,同我們一家人處得很好。它不咬人,見到陌生人,在大門口吠一陣,我們一聲叫喚,它就跑開了。夜晚籬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過,它聽見某種聲音就會朝著籬笆又跑又叫,叫聲的確有點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幾聲就安靜了。它在院子裡和草地上的時候多些,有時我們在客廳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會進來作幾個揖,討糖果吃,引起客人發笑。日本朋友對它更感興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以後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訊社到我家來拍電視片,就拍攝了包弟的鏡頭。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訪問上海,來我家做客,對日本產的包弟非常喜歡,她說她在東京家中也養了狗。兩年以後,她再到北京參加亞非作家緊急會議,看見我她就問:“您的小狗怎樣?”聽我說包弟很好,她笑了。
我的愛人蕭珊也喜歡包弟。在三年困難時期,我們每次到文化俱樂部吃飯,她總要向服務員討一點骨頭回去餵包弟。
1962年我們夫婦帶著孩子在廣州過了春節,回到上海,聽妹妹們說,我們在廣州的時候,睡房門緊閉,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門口等候我們出來。它天天這樣,從不厭倦。它看見我們回來,特別是看到蕭珊,不住地搖頭擺尾,那種高興、親熱的樣子,現在想起來我還很感動,我仿佛又聽見由起女士的問話:“您的小狗怎樣?”
“您的小狗怎樣?”倘使我能夠再見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會拿同樣的一句話問我。她的關心是不會減少的。然而我已經沒有小狗了。
1966年8月下旬hong6*衛6*兵開始上街抄四舊的時候,包弟變成了我們家的一個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時常打門大喊大嚷,說是要殺小狗。聽見包弟尖聲吠叫,我就膽戰心驚,害怕這種叫聲會把抄四舊的hong6*衛6*兵引到我家裡來。
當時我已經處於半靠邊的狀態,傍晚我們在院子裡乘涼,孩子們都勸我把包弟送走,我請我的大妹妹設法。可是在這時節誰願意接受這樣的禮物呢?據說只好送給醫院由科研人員拿來做實驗用,我們不願意。以前看見包弟作揖,我就想笑,這些天我在機關學習後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討東西吃,我卻暗暗地流淚。
形勢越來越緊。我們隔壁住著一位年老的工商業者,原先是某工廠的老闆,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籬。有人到他家去抄四舊了。隔壁人家的一動一靜,我們聽得清清楚楚,從籬笆縫裡也看得見一些情況。這個晚上附近小孩幾次打門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來亂叫,也沒有給捉了去。這是我六十多年來第一次看見抄家,人們拿著東西進進出出,一些人在大聲叱罵,有人摔破罈罈罐罐。這情景實在可怕。十多天來我就睡不好覺,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蕭珊談起包弟的事情,我們最後決定把包弟送到醫院去,交給我的大妹妹去辦。
包弟送走後,我下班回家,聽不見狗叫聲,看不見包弟向我作揖、跟著我進屋,我反而感到輕鬆,真是一種甩掉包袱的感覺。但是在我吞了兩片眠爾通、shang6*床許久還不能入睡的時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來想去,我又覺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麼,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在我眼前出現的不是搖頭擺尾、連連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給割開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僅是小狗包弟,連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我就這樣可恥地開始了十年浩劫中逆來順受的苦難生活。一方面責備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讓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墮入地獄。我自己終於也變成了包弟,沒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運……
整整十三年零五個月過去了。我仍然住在這所樓房裡,每天清早我在院子裡散步,腳下是一片衰草,竹籬笆換成了無縫的磚牆。隔壁房屋裡增加了幾戶新主人,高高牆壁上多開了兩堵窗,有時倒下一點垃圾。當初剛搭起的葡萄架給蟲蛀後早已塌下來掃掉,連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卻添了一個大化糞池,是從緊靠著的五層樓公寓裡遷過來的。少掉了好幾株花,多了幾棵不開花的樹。我想念過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在綠草如茵的時節,她常常彎著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雜草,在午飯前後她有時逗著包弟玩。……我好像做了一場大夢。滿身的創傷使我的心仿佛又給放在油鍋里熬煎。
這樣的熬煎是不會有終結的,除非我給自己過去十年的苦難生活作了總結,還清了心靈上的欠債。這絕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後的日子不會是好過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過來了。
即使在“說謊成風”的時期,人對自己也不會講假話,何況在今天? 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說: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1980年1月4日
【前言】
《小狗包弟》是巴金的著作《隨想錄》中的一部名篇。描寫了作者的一條可愛小狗在文革時期的悲慘待遇,從側面也展現那個瘋狂時代的現實。小狗的悲慘待遇在作者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痛,表達了作者深重的悲憫、愧疚和懺悔之情。
【課文賞析】
也許因為狗是情義之獸,能與主人同生死,共患難,因此,常常出現在作家筆下。特別是動亂年月,人情殆盡、親友疏遠時,狗的出現,就更襯托出人世間的冷酷與淒涼了。所以我們看到,在大量的描寫“文革”生活的作品中,狗,常常成了重要角色,用它們特殊的對主人的忠誠與情義,反照出社會中人的無情的萬般世相。
巴金的散文《小狗包弟》,就是這樣一篇佳作。
這篇作品,是巴金五集散文巨著《隨想錄》中的一篇,收在《隨想錄》第二集《探索集》中,像讀者熟知的《懷念蕭珊》一樣,也是《隨想錄》中較感人的作品之一。它敘述了一個真實而簡單的故事:一隻討人喜愛的狗,在“文革”棍棒的恐嚇下,被膽小的主人送給醫院作了解剖試驗品。全文篇幅不長,卻感情真摯,意味深長。
《小狗包弟》思想內容最深刻的地方,是揭露“文革”的罪惡。作品中故事的背景正值十年浩劫時期,那是個非人的年代,缺少人性,缺少溫情,更缺少寧靜的氣氛。人,尚可不說其恐慌至何種地步,就連一隻小小的玩物──狗,也無安寧之日。作品描述了兩條狗:一條是藝術家鄰居的狗,一條是作者本人的狗(包弟),在“文革”的動亂中,它們都無一倖免而死去。前者被“專政隊的大棒”打斷了腿,不食而死;後者被擔驚受怕的主人送給了醫院。儘管作家還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人所遭受的非難,但我們只要從兩條狗的命運上,就可看出,一場“文革”運動,以它的can6*暴,蕩滌人性,狂施淫威,使多少人家從安樂中陷入苦難,又使多少不幸的生命死於無辜之中。作者撰文的主要用意雖是懺悔,以自己對愛犬包弟的“出賣”與“背叛”,譴責自己的懦弱(這從作品的字面中可以看出),但如果沒有這場浩劫,這種懺悔本身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作品最深刻的意義,還在於對“文革”的無情揭露,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狗的命運中,客觀地暴露了“文革”時那非人年代的某些特點,以及那一段特殊的歷史給善良正直的人民所帶來的近乎毀滅性的災難。
《小狗包弟》還表現了作家嚴於解剖自己的可貴精神。魯迅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這也是《小狗包弟》(乃至全部《隨想錄》)的創作主導思想之一。作者在《探索集·後記》中說過:“我寫作是為了戰鬥,為了揭露,為了控訴,為了對國家、對人民有所貢獻,但絕不是為了美化自己。”“絕不是為了美化自己”,這種可貴精神在《小狗包弟》中得到了體現。作品所描述的,其實本不是什麼大事,在那個動亂年代,人的生活都所寄無望,哪裡還有心思顧一條狗?在那時,人的生命尚不值一錢,為了生存而拋棄一條小狗,又算什麼!但作家並未為此而解脫自己,他說,“不能保護一條小狗,我感到羞恥;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諒自己!”短短几句話,包容了超人的勇氣,不但體現了作者所欣賞的盧梭式的“誠實”,更重要的,展現了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以及與之聯繫的對國家、歷史、人民的高度責任感。因為作者一方面真正解剖了自己,另一方面,為將來歷史上生活的人們,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鑑的鏡子,就像作者所說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不允許再發生那樣的浩劫”。(《探索集·後記》)正因為如此,作者的這種“解剖自己”的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義,體現出更深刻的社會價值。
呼喚人性,謳歌人性,也是《小狗包弟》閃光的思想之一。“文革”運動中,人性被當成了批判的對象,取而代之的,是fa6*西6*斯般can6*暴無情的“zao6*反”精神,在這種情況下,尋求真正的人性是異常艱難的。《小狗包弟》向我們敘述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藝術家文學家們的遭遇,典型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缺乏人性,以及人們迫切需要人性、呼喚人性的願望。然而,呼喚人性,又談何容易,於是我們從作品中看到:主人公(作者本人)為了免遭zao6*反派的襲擊,保住生命安全,只有將愛犬小包弟送到解剖台上。這樣描寫,表面看是作者用以自責,其實質是從另一角度表現對人性的渴望與呼喚。的確,倘若沒有專政隊的諸種暴行,狗的主人絕不會“殘酷”地將愛犬送走;假如人間充滿人性,怎么會隨心所欲地踐踏無辜的性命?!因而,自責,實際上就是呼喚人性;而呼喚人性,也是從另一方面對人性的謳歌和讚美。
這篇散文在藝術上也有獨到之處。首先,表現在語言上。其特點一是質樸。《小狗包弟》給人的印象如同聽述一個故事,因為它不使用華麗的語言,幾乎每一句話都沒有修飾成分,如同口語,樸實而明快,準確簡潔地表達了作者所要表達的一切。比如作品開頭寫道:“一個多月前,我還在北京,聽人講起一位藝術家的事情,我記得其中一個故事是講藝術家和狗的。”語句結構簡單,全無修飾,但卻言簡意賅,誘人入境。作品結尾也如此:“即使在‘說謊成風’的時期,人對自己也不會講假話,何況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說: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在簡樸的語言中,道出了真情。特點之二,是描繪生動。作品的語言雖質樸簡潔,卻有較強的藝術表現力。
直抒胸臆時,真切感人,如上面例舉的結尾一段文字,便是如此;描寫事件場面時,精當準確,使客觀形象栩栩如生,如描寫藝術家“滿身是血和泥土”地被“專政隊拖著他遊街示眾”的情景:“認識的人看見半死不活的他,都掉開頭去。忽然一隻小狗從人叢中跑出來,非常高興地朝著他奔去。它親熱地叫著,撲到他跟前,到處聞聞,用舌頭舔舔,用腳爪在他的身上撫摸。別人趕它走,用腳踢,拿棒打,都沒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邊。最後專政隊用大棒打斷了小狗的後腿,它發出幾聲哀叫,痛苦地拖著傷殘的身子走開了。”這一段文字,不僅準確無誤地敘述了事件的情景,而且小狗依戀藝術家的情態、作者深藏著淚憤交織的情感,全都得到體現,使人讀後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其次,以情動人。作者寫這篇散文的用意是懺悔,且多有主觀表意文字,因而決定了作品的說理性。但這篇散文又能把理念、思想寓於精彩感人的事件敘述中,在描寫中體現真情,在表達中飽含情思,不僅使人反思深省,而且催人淚下。作品突出表現了作者對愛犬的眷戀與懷念之情,因而,每每情注筆端,收到了感人的效果。如上面的舉例,不僅體現了作家愛犬惜犬之情,而且也使我們感動。的確,在人情殆盡的人世間,竟有一隻小狗這么通人性,冒著生命危險去依戀落難的藝術家朋友,這該使人多么激動。特別是,當我們看到惟一充滿人情味的這隻小狗,最後竟為藝術家而悽然死去的時候,幾乎湧出淚水。作家的自敘,也同樣飽含深情,這主要體現在作品的結尾幾段。這些懺悔文字即使僅僅為了表達理念,也浸透了淚水,使人在閱讀和理解中,能夠看出作者胸膛中那顆赤熱而損傷了的心。
使用了襯托手法。在這篇散文中,作者的自責自貶是建立在對自己在“文革”棄狗的那段往事的回憶上的。動盪的年月里,棄狗本是一件小事,因為當時連夫妻背叛、朋友反目的事都經常出現。但作者卻使我們看清了這件小事的本質──委曲求全的“羞恥”。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作者使用了襯托手法,用一段較長文字詳細描述了另一條(藝術家鄰居的)狗,為了藝術家而忍受棒打腳踢,甚至不食而死之事,來反襯作者當年為保全自己而棄狗的懦弱。狗尚且講仁義,而人卻只顧“保全”自己,相形之下,孰對孰錯,不言自明。這一方面揭示了“文革”運動導致人們產生恐懼乃至變態心理的罪惡,另一方面也反襯出作者當年棄狗時的無情無義,從而透露出作者作自我懺悔,即寫《小狗包弟》的客觀理由。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