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山村的故事教學設計
課文《一個小山村的故事》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
【原文】
山腳下,曾(céng)經有過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山上是鬱郁蔥(cōng)蔥的樹林,村邊是清澈(chè)見底的小河。人們每天都能聽見鳥兒在林子裡婉(wǎn)轉地歌唱,看到魚兒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遊逛(guàng)。
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家家都有了一兩把鋒利的斧頭。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lí),就拎(līn)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倒,運下來。就這樣,山上出現了裸(luǒ)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kuò)大……樹木變成了一棟(dòng)棟大大小小的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煙囪冒出的濃煙,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樣,靠著鋒利的斧頭,村子裡家家戶戶的日子過得都還不錯。
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小山村卻已經被咆哮(páoxiào)的山洪沖得無影無蹤了。
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kuò)那些鋒利的斧頭。
【前言】
《一個小山村的故事》這是一篇環保教育很好的題材,在課中我問學生:“這么美的小村莊怎么會消失呢?”這一問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帶著疑問,生讀文的興趣就濃了,讀書的效率也就相應提高了。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讓孩子讀了之後,通過畫一畫,引導孩子感受小村莊先前的美麗,然後與課文後部分形成對比。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了解一個美麗的小山村被洪水捲去的原因,使學生懂得要合理地利用和保護大自然的資源。
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建議】
一、看圖揭題,激發興趣
1、出示課文掛圖(1),讓學生觀察、描述、感受小山村景色的優美和人們生活的安適。
2、教師導語:然而,就是這個美麗的小山村,一場大雨過後,卻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到了何處,這是為什麼呢?請看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一個小山村的故事》。
【課文插圖鮮活地呈現了小山村優美的景色和人們安適的生活。藉助插圖營造懸念,激發了學生讀書、探究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出生字,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老師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糾正讀音:“蔥”、“隨”(平舌音),“擴”、“括”(韻母“uo”),“郁”(圓唇音)。
3、指名學生讀課文,著重指導學生讀好詞句。
4、說一說:課文講了一個小山村的什麼故事。
【把識字寓於誦讀課文的過程中,力求在讀書過程中認識生字,不高脫離課文孤立的識字教學。反過來,又把認識生字與讀課文緊密結合,用識字的成果促進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
三、四度交流,讀中悟情
1、默讀思考: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2、交流匯報,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知道感情朗讀。如:
(1)抓住“鬱鬱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地小河”、“鳥兒在林子裡婉轉的歌唱”、“魚兒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遊逛”等句子來感受小山村自然環境的優美,並指導朗讀、背誦。
(2)從“一棟棟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樣的家具”、“屋頂冒出的濃煙”感受村子裡的人們靠著斧子,日子過得很不錯。而這代價卻是對森林的破壞:“誰家想……就……”,“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數目不斷減少”,“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3)結合“然而”一詞,感受小山村發生的變化,理解課文前後兩部分的關係。
【留足時空,讓學生在自主讀書、思考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同時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教學中溝通交流,互相啟發,互相學習。】
四、讀悟交融,悟中明理
1、自讀思考:
(1)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最後什麼也沒有了,你認為是什麼原因?(表面原因和深層原因)
(2)從小山村消失的這一現象中,你明白了什麼?(結合理解“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引導學生悟情明理)
2、交流互動,升華認識。
3、知道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悟文章的韻味。
【讀書不但要解其言、知其情、還要明其理,只有這樣,書才能讀到位。由於學生認識水平的限制,對小山村毀滅的原因,他們往往歸咎於大自然的無情,缺乏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反思。對於這一點,教師不能簡單地“告知“,而應讓學生通過讀課文,透過語言文字想開去,領悟蘊含在字裡行間里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五、回歸整體,練習複述
出示課文三幅插圖,讓學生看圖想像,練習複述課文。
六、完成寫字任務
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