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學設計
課文《咕咚》出自國小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木瓜熟了。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咕咚!
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兒看見了,問他為什麼跑。兔子一邊跑一邊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
小猴兒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叫:“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這一下可熱鬧了。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兒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攔住他,問:“‘咕咚’在哪裡,你看見了?”大象說:“沒看見,大伙兒都說‘咕咚’來了。”野牛攔住大伙兒問,大伙兒都說沒看見。最後問兔子,兔子說:“是我聽見的,‘咕咚’就在那邊的湖裡。”
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咕咚!
大伙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教材簡說】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節曲折的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兔聽見“咕咚”一聲,嚇得撒腿就跑,其他動物也跟著逃跑,只有獅子問“咕咚”是什麼,而且要去看看,這才讓大家明白:“咕咚”原來是木瓜掉到湖裡發出的聲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學習目標】
1認識“咕、咚、突、腿、喊、耍、慌、獅、陰、吵、追、轉、摸”13個生字;會寫“看、著、兔、陰、松、棵、玩、跟”8個字。學習“羊字頭”“足字旁”兩個新部首。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能大致體會“聽到任何事情,要動腦想想或親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學方案一】
(一)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詞語卡片,課文錄音磁帶或多媒體課件。
(二)識字、寫字
1識字
“喊、轉、看、陰、跟”是前鼻音,“咚、慌、松”是後鼻音,要指導把這些字的韻母讀準。“松”是平舌音,“著、傳、耍、吵、追、獅、趕”是翹舌音,要指導把這些字的聲母讀準。“耍、慌、轉”是三拼音,比較難讀準,教師應予以指導。“著”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輕聲的“zhe”。
指導學生識記字形,應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記住字形。並通過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逐步學會用多種方法識字。“看”和“著”、“傳”和“轉”都是形近字,要指導學生區分。
學習帶生字的詞語,如“看見”“兔子”“喊聲”“松鼠”“跟著”等。
2寫字
“看”字的首畫是撇,不要寫成橫。“著”字,要重點指導寫好新學的部首“羊”。“兔”字,注意不要少寫一點。“陰、傳、松”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跟”字,要重點指導寫好新學的部首“”。
(三)朗讀指導
這篇課文比較長,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這么長的課文,因此,要充分保證學生自由朗讀的時間,讓他們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詞語和語句讀正確,段落或全篇課文要逐步讀通順。還可以同桌同學、互相聽讀和評價。教師指導朗讀,重點是讓學生學習讀出不同的語氣和語速,基本能表現出恰當的語感,使學生初步體會怎樣把課文讀得有感情。
(四)體會、感悟
體會和感悟都是在讀書的過程中形成或落實的。在讀第二自然段時,可啟發學生通過“嚇”“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喊”等詞句,體會出兔子那種十分驚慌的神情,“咕咚來了”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喊出來的,要讀得較快較重。其他動物的反應也很慌張,第四自然段中有“亂鬨鬨”一詞可以說明,也要引導學生體會。只有獅子的表現不一樣,它並不驚慌,只是“好奇”地問,還大膽地說“我們回去看看”。應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觀察插圖中各種動物的不同表情,從而體會出各自的心理狀況和行為特點,再通過朗讀來表達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五)實踐活動
讀讀“詞語花籃”里的詞語,再自主選擇和填寫自己喜歡的詞語。
以4人小組一起講一講《咕咚》這個故事。
(六)教學時間
本課可用2—3課時。
【教學方案二】
一、揭示課題,設疑。
今天我們學習第17課咕咚,這是一篇閱讀課。隨後板書課題。咕咚是什麼東西?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你們想不想知道?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就會知道了。
二、指導朗讀課文,可按整體——部分——整體三步來指導。
(一)從整體指導讀課文。
1.讓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一遍課文,標出自然段。
2.對照插圖讀一遍課文,找出課文共講了幾種小動物,能按出場順序說出來。
3.同桌共讀一遍課文,讀後互相討論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分段指導讀課文。可帶著課後問題讀,讀後再回答。
1.指名讀第1~2段。
(1)師問:咕咚指的是什麼?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進湖裡發出的聲音。
(2)師問:木瓜掉進湖裡的聲音怎樣?從哪可以看出來?生答:這聲音很大很重。因為木瓜熟了,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的。
(3)師問:兔子為什麼跑?(課後第1題)
生答:兔子聽見這又大又響的咕咚聲很害怕,嚇跑了。
(4)指導看第一幅插圖。說說圖意。
舉例:木瓜從樹上掉進湖裡還沒有沉到湖底,濺起的水花還沒有落下來,兔子已經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邊跑還一邊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極了。”
2.指名讀3~4段。
(1)師問:小猴子為什麼也跟著跑?他還說了什麼?(課後第2題)
生答:小猴子聽了兔子的話也跟著跑起來。他說:“不好了,不好了,‘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呀!”
(2)師問:還有誰都跟著跑起來?(課後第3題)他們又喊叫什麼?
生答:聽了猴子的話,狐狸、山羊、小鹿都跟著跑起來。他們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3)請三個同學分別把兔子、小猴子和大夥喊叫的話讀一讀,並說說有什麼不同?為什麼不同?最後一問比較難,老師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話都是越傳越走樣。因為他們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說的,而他們的理解不一定對。他們不是有意造謠來嚇唬人的。
(4)指導看插圖(二)。說出圖意。
舉例:很多野獸都跟著跑起來,它們全張著嘴喊叫,面帶驚慌的表情。
3.指名讀第5段。
(1)師問:大象跑沒跑?他是怎樣跑的?
生答:大象也跟著跑起來。他是看見其他的動物跑,他也跟著跑起來。
(2)師問:野牛為什麼沒有跑?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課後第4題)
生答:因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麼,它在哪裡,所以它沒有跑。
野牛攔住大象和其他動物,追問誰看見“咕咚”了。結果誰都沒看見“咕咚”是什麼,兔子只是說它聽見的,“咕咚”在那邊的湖裡。
(3)指導看插圖(三),並說說圖意。
舉例:野牛在前面,非常沉著冷靜地攔住大家,追問誰看見“咕咚”了。
4.指導朗讀6~7段。
(1)師問:他們來到湖邊看見什麼?聽到什麼?生答:他們來到湖邊看見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裡,聽見“咕咚”的聲音。
(2)師問:最後大伙兒為什麼都笑了?(課後第5題。)生答:因為大夥都明白“咕咚”是木瓜從樹上掉進湖裡發出的聲音,不是什麼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們感到自己的行動十分的可笑。
(3)指導看插圖(四),並說說圖意。
舉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野牛在嚴肅地講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麼了,不再驚慌;老山羊一邊聽野牛講話,一邊思考;狐狸、小猴子和小鹿已經感到可笑了。
(三)讓學生讀全篇課文,並回答問題。
1.大家齊讀一遍課文。
2.師問:你讀了這篇童話,懂得了什麼?
生答:我懂得做什麼事,不應該盲目的跟別人跑,聽信謠傳,而要問個為什麼,弄清事實真相。
板書設計:
【教學方案三】
一、激趣揭題激發期待
1.教師模仿動物的叫聲,讓學生猜猜是什麼聲音。
2.教師再故做神秘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再讓學生猜,從而引入課文學習。
(閱讀期待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也是教學得意有效開展的基礎,開課是設定懸念,就是營造一種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課文里共有幾隻動物?“咕咚”到底是什麼?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三、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指導學生就所找出的動物進行質疑,學生如果不明白,教師可舉例。如: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
(以學生的自主提問組織教學程式,體現了順學而導的理念)
四、以讀為本順學而導
(一)聽到“咕咚”的聲音,小白兔是怎樣做的?
1.讓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說說小白兔的動作、神態。然後讓學生體會小白兔的內心。
2.動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該詞練習說話。
3.指導朗讀。這一句的朗讀指導關鍵讓學生讀出小白兔當時極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學生,對此有不同的體會,表現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張的喊聲,他們有什麼反映?
1.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慌張”、“亂鬨鬨”。
(1)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會,大致明白“慌張”的意思即可。
(2)出示佇列訓練及市場購物兩幅畫面,讓學生通過比較,對“亂鬨鬨”一詞,有感性的認識,再用自己的話大致說清楚即可。
(運用聯繫生活經驗理解詞語。讓學生自主理解,符合課表要求。)
2.指導朗讀
(三)獅子被吵醒之後,他是怎么說、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獅子說的話,用橫線畫出其他動物說的話。
2.抓關鍵字,指導朗讀。
(1)他追上去,好奇地問“你們跑什麼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好奇”這個詞,通過換詞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後朗讀體會,讀出疑問的語氣即可。
(2)“咕咚?獅子愣了一下,又問:“咕咚是什麼呀?”
指導學生朗讀這句話時,要抓住“愣”字,通過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讀“咕咚”這個詞時,“咚”字的讀音要上揚,讀出懷疑的語氣。
(3)“我們還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導學生看圖,圖上的獅子皺著眉頭,環抱雙手,一幅要探個水落石出,查個究竟的樣子,通過看圖、說圖,想像獅子的內心,從而讀出堅決的語氣。讀的時候,做到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相吻合。
(4)小猴說:“不好了,咕咚來了,你也趕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麼?”
小猴的性格活潑,讀這句話的時候,語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說的。”狐狸回答。
狐狸從一開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讀這句話時,指導學生讀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樣子。
(6)“我……我也沒看清楚。”兔子摸著自己的耳朵,結結巴巴地說。
兔子在說這句話時,是結結巴巴地說的,指導學生讀時,“我”字的聲音要延長,“我也沒看清楚”這句時,要緊緊抓住“結結巴巴”這個詞朗讀體會,具體如何體現,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說這句話時,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導學生朗讀時配以相應的表情。
(在以上指導朗讀的環節中,具體引入師生互評及生生互評機制,以評促讀。)
(四)角色表演
五、比較表現明白道理
1.小組討論,獅子的表現跟其他動物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2.你覺得獅子有什麼值得你學習的地方?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