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和琵琶教學設計
課文《枇杷和琵琶》出自國小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明朝的時候,有個姓袁的縣官,特別喜歡吃枇杷。有位財主為了巴吉他,特意叫人買了一筐上等的枇杷,又親自寫了一張禮單,派人給縣官送去。
縣官接過禮單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琵琶一筐,敬請笑納。”他有些納悶:“我又不會彈琵琶,他怎么送這種樂器?再說,琵琶怎么用筐裝啊?”他打開筐,這才明白原來財主把“枇杷”寫成了“琵琶”。於是,他提筆寫了一張回帖,叫人連同這框枇枇杷一起退了回去。回帖上寫著:
枇杷不是這琵琶,
只因主人識字差。
若是琵琶能結果,
滿城弦管盡開花。
“枇杷”和“琵琶”讀音一樣,但枇杷是一種水果,琵琶是一種樂器,意思完全不同。這樣的字詞我們會經常遇到,大家只有認真區分,才不會鬧出財主寫禮單這樣的笑話。
【教材簡說】
《枇杷和琵琶》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這個故事講了明朝的一位財主送了一筐枇杷給袁知縣,卻因為識字少,把“枇杷”寫成了“琵琶”,鬧了笑話的事。重點難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學習目標】
1、指導學生讀流利課文。
2、認識13個生字,會寫9個字。
【教學方案一】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枇杷”和“琵琶”》。齊讀課題。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想一想:題目中的兩個詞語有什麼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呢?
2、讓學生說說“枇杷”和“琵琶”這兩個詞語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讀故事,認生字
1、學生一邊讀故事,一邊圈出生字詞語,遇到不會讀的字藉助拼音多拼幾次。
2、同桌互讀課文,互相做小老師,幫同學糾正讀得不準確的讀音。
3、認讀生字。
(1)小組內交流:你自己認識了課文中的哪些生字?你有什麼好辦法幫大家記住這些字?
(2)匯報成果。(教師根據學生所說相機讓學生當小老師帶大家認讀。)
(3)你還教同學認識了哪些生字?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出示帶有生字的生詞,先自由讀,再齊讀。
三、讀課文,熟悉故事內容
1、讀課文,要求不添字,不丟字。
2、指名讀故事,學生互評。
四、講故事,內化語言
1、在小組內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講一講,再互相評一評。
2、推選代表講這個故事。
3、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教學方案二】
一、遊戲複習認字
1、“找朋友”認字:讓學生把帶有本課生字部件的卡片拿出來,自由找夥伴組合認字。
2、把字卡拿出來,老師讀一個,學生擺一個在桌面上。(學生跟著邊讀邊擺)
3、給生字找“家”;黑板上貼上寫有“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半包圍結構”的“小房子”卡片,讓學生按結構將字歸類。
二、組詞說句
1、挑選自己最喜歡的生字,用它來組幾個詞,看誰說得又多又好。
2、小組內交流組詞情況。
3、全班交流組詞情況。
4、用“枇杷”、“琵琶”、“特別”這三個詞語分別練習說話。
三、指導寫字
1、觀察要寫的字,找出共同點,說說還有什麼發現。
2、半扶半放指導寫字,特別是寫好“候”、“縣”這兩個字。
3、學生描紅,並練寫一個。
4、展示學生寫的字,師生共同評議。
5、評議後繼續練寫。
四、完成課後練習2、3題
1、練習課後第2題。
2、讓學生讀一讀,然後比一比“人身”、“人參”以及“珍惜”、“珍稀”這兩組詞語的異同。
3、舉例說說還知道哪些詞語是讀音一樣但意義完全不同的詞。
4、全班交流。
5、練習課後第3題。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