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造傘教學設計
課文《魯班造傘》出自國小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
【原文】
魯班是我國古代著(zhù)名的木匠(jiàng)。他有許多發明創(chuàng)造。傳說,傘就是他發明的。
有一天,魯班和妹妹到西湖遊玩。忽然下起了大雨,遊人被淋得四處躲藏。
雨中的西湖山青水綠,更加迷人了。“唉!”妹妹嘆了口氣說,“要是在雨天也能游西湖多好哇!”魯班說:“我在湖邊蓋幾個小亭(tíng)子,人們坐在亭子裡觀賞(shǎng)風景,就不怕日曬雨淋了。”妹妹說:“可是坐在小亭子裡,只能看見附近的景色。要游遍(biàn)整個西湖,得需(xū)要多少亭子啊!”魯班想:“妹妹說得有道理,要是能造出一種既能擋雨又能帶著走的東西,該多好哇!”
忽然,雨中傳來一陣孩子們的嬉(xī)鬧聲。魯班抬頭一看,只見一群小孩兒正在雨里追逐(zhú)玩耍。他們每個人頭上都頂著一片荷葉。那些落在荷葉上的雨珠,順著荷葉脈絡(màiluò)不停地向四周流去。“有辦法了!”魯班興奮地對妹妹說。
魯班跑回家,照著荷葉的樣子,先用竹條紮好架(jià)子,再蒙上羊皮……妹妹試了試,說:“要是能在用的時候把它撐(chēng)開,不用的時候又能折起來,就更好了。”魯班眼睛一亮,說:“對!”他又反覆試了許多次,終於造出了能開能合的傘。
【教材簡說】
《魯班造傘》是一篇傳說故事,講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木匠魯班造傘的事,教育學生養成勤於觀察,遇事多動腦筋的好習慣。
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紹了魯班是什麼樣的人,傳說傘是他發明的。第2自然段是說有一天,魯班和妹妹到公園玩,遇到大雨,人們無法游湖賞景。第3自然段寫在妹妹的啟發下,魯班想到要造出能擋雨又能帶著走的東西。第4自然段寫魯班看到雨中頭頂荷葉玩耍的小孩,想出了辦法。第5自然段寫魯班經過反覆試驗,終於造出了能開能合的傘。
【學習目標】
1、 認識“魯、著、匠、創、亭”等12個生字,會寫“創、觀、湖”等8個生字及“創造、西湖”等詞語。認識偏旁三框兒。
2、 默讀課文。了解魯班造傘的經過,體會魯班是怎樣觀察,樂於動腦動手的。
3、 教育學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勤於觀察,樂于思考,勇於實踐,取得成功。
【教學方案一】
(一)交流資料,引入課題。
1、 學生把課前收集致電的有關魯班的資料在組內進行交流,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2、 教師導言,板書課題。
3、 生齊課題,並質疑。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了。
2、 同桌一起再讀課文,邊讀邊標出有幾個自然段,並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1、 生同桌合作,探討識字方法
2、 組內交流,進一步最佳化識字方法,鞏固識字
3、 全班反饋
4、 檢查識字情況
(1)生開火車認讀(2)不認識的字再進行重點學習,學生交流識記方法。(3)再讀讀易錯字,組詞或造句。
(四)再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五)自讀自悟,探究發現
1、 布置自學要求:
(1)認真仔細閱讀課文。
(2)思考:魯班怎么想到要造傘的,為了造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3)畫出相關的詞句,先獨立思考後,再與好朋友交流。
2、 交流學習所得。
(1) 名回答以上思考的問題。
(2)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相關段落,重點理解文中的人物對話內容及魯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語句。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以不同方式反覆練讀,讀出人物說話或思想時應有的語氣來。)
3、 討論交流:魯班為什麼能造出傘來呢?
(六)說話練習: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和同學說一說。
(七)書寫指導
1、生整體觀察字形,指出易錯字。
2、重點指導:
(1)“創”字,第二筆是長點,不是捺。第三筆是橫折鉤,要一筆寫成。
(2)“湖”字要注意三個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3)“亭”字,注意每個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寫得太長,“丁”字要寫在禿寶蓋裡面。
3、完成我會讀讀、寫寫。
(八)積累語言
生自己再讀課文,完成“詞語花籃”後,全班交流。
(九)布置作業
回去把魯班造傘的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
五、教後反思:
【教學方案二】
(一)課前準備(略)
(二)識字寫字
1.識字。
“魯、絡”聲母是舌邊音。“著、逐”聲母是翹舌音。“創、賞、撐”聲母是翹舌音,韻母是後鼻音,“匠、亭”韻母是後鼻音。
有些字可與學過的形近字比較如:“創”與“槍”、“遍”與“扁”。
2.寫字。
“創”字,第二筆是長點,不是捺。第三筆是橫折鉤,一筆寫成,第四筆是豎彎鉤,這兩筆教師要注意范寫。
“觀”字,左邊是“又”,右邊是“見”,最後一筆是豎彎鉤。
“湖”字,由三點水、“古”“月”組成,注意三個部件的位置比例和高低。
“珠”字,左右寬窄基本一致,左邊“王”字位置稍高一些,末橫變提。
“曬”字,左邊是日字旁,右邊是“西”,不要多寫一橫。
“奮”字,上面“大”字的撇捺要伸展些。
“亭”字,注意每個部件所占位置的大小,不能寫得太長,“丁”字寫在禿寶蓋裡面。
“匠”字,提醒學生最後一筆是豎折。
(三)朗讀指導
本文朗讀指導的重點有二:一是人物對話內容;二是魯班的心理和行為表現的語句。可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充分地表達出來,自由發揮自己的朗讀技巧。
第3自然段中,妹妹話中的“唉”是妹妹因下雨不能游西湖的失望心情的真實流露,聲音要低些。第一個感嘆句表現了妹妹心中的願望,要讀得真切些,第二個感嘆句要讀出心中的顧慮。魯班的回答用平靜、輕鬆的語氣來讀。最後一句話的後半句較長,要指導讀好:要是/能造出一種/既能擋雨、又能帶著走的東西/該多好啊!
第4自然段中“有辦法了!”語速稍快,語氣上揚,讀出魯班興奮、喜悅的心情。
第5自然段,“反覆”“許多次”“終於”讀得重些,突出魯班造傘的艱辛、意志的堅強和對困難的克服。
(四)理解感悟
第1自然段,理解“著名”的意思,結合“許多”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第3自然段,抓“山青水綠”“更加”感受雨中西湖的美麗。從妹妹的話體會其心情。
從魯班想的,體會到魯班是個有了問題就非要解決、善動腦筋的人。
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結合觀察課文插圖,理解小孩把荷葉頂在頭上的原因,再聯繫魯班的話,感悟到魯班造傘是受到了小孩頭頂荷葉玩耍這件事的啟發,說明他留心觀察,善於聯想。
第5自然段,從“跑”“先……再……”等詞,體會魯班造傘的急切心情。從“反覆”“許多次”“終於”等詞句,體會魯班發明傘的艱辛,感受他不怕困難、敢想敢幹、堅持不懈的精神。
(五)實踐活動
1.閱讀課外資料或詢問家長,了解魯班還發明創造了哪些東西,是怎樣發明的。
2.開一次有關魯班發明創造的主題故事會。
3.讀一讀“詞語花籃”中的詞語,在空花朵上寫幾個自己喜歡的詞語。
(六)教學時間
2—3課時。
【教學方案三】
(一)交流資料,引入課題。
1.先讓學生把課前蒐集到的有關魯班的資料進行交流,使學生對魯班有個初步的認識。
2.教師導言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質疑。
(二)試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遇到生字多讀幾遍,直到讀準,把課文讀連貫、正確。
2.由小組長負責在小組內檢查生字讀音,全班正音。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畫出不懂的地方。
4.檢查,反饋。
(三)自讀自悟,探究發現
1.布置自學要求。(1)認真仔細閱讀課文。(2)思考:魯班怎么想到要造傘的,為了造傘,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結果怎樣?(3)可畫出文中的相關語句,獨立思考或在同學間交流。
2.交流學習所得。
(1)指名回答以上思考問題。
(2)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引出相關段落,重點理解教學建議中提出的詞句:
在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同時,加強朗讀指導,讓學生反覆練讀,讀出人物說話或思想時應有的語氣來。
3.討論交流:魯班為什麼能造出傘來呢?
(四)練習說話
1.讀了課文,你還有不懂的問題嗎?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能解答的自己解答,不能理解的同桌交流,互相解答,有的在教師幫助下解決。
2.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感想?和同學說一說。
(五)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六)積累語言,總結升華
1.學生讀“詞語花籃”里的詞語,把自己喜歡的詞語摘抄在空花朵上。
2.教師總結,布置作業。
關注字典網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