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一 教學之道(凡二十一條)
濂溪先生曰:剛善,為義,為直,為斷,為嚴毅,為乾固;惡,為猛,為隘,
為強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無斷,為邪佞。惟中也者,
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
其中而止矣。
伊川先生曰: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學之法,以豫為先。人之幼也,
知思未有所主,便當以格言至論日陳於前,雖未曉知,且當薰聒,使盈耳充腹,
久自安習,若固有之。雖以他說惑之,不能入也。若為之不豫,及乎稍長,私意
偏好生於內,眾口辯言鑠於外,欲其純完,不可得也。
《觀》之上九曰:“觀其生,君子無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傳》曰:君子雖不在位,然以人觀其德,用為儀法,故當自慎省,觀其所生,
常不失於君子,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不可以不在於位故,安然放意,無所事
也。
聖人之道如天然,與眾人之識甚殊邈也。門人弟子既親炙,而後益知其高遠。
既若不可以及,則趨望之心怠矣,故聖人之教,常俯而就之。事上臨喪,不敢不
勉,君子之常行。不困於酒,尤其近也。而以己處之者,不獨使夫資之下者勉思
企及,而才之高者亦不敢易乎近矣。
明道先生曰:憂子弟之輕俊者,只教以經學念書,不得令作文字。子弟凡百
玩好皆奪志;至於書札,於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著,亦自喪志。如王、虞、顏、
柳輩,誠為好人則有之,曾見有善書者知道否?平生精力,一用於此,非惟徒廢
時日,於道便有妨處,足知喪志也。
胡安定在湖州,置“治道齋”,學者有欲明治道者,講之於中,如治民、治
兵、水利、算數之類。嘗言劉彝善治水利,後累為政,皆興水利有功。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厭,無德者惑。
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欲且教之歌舞,如古《詩》三百篇,皆古人作之。
如《關雎》之類,正家之始,故用之鄉人,用之邦國,日使人聞之。此等詩,其
言簡奧,今人未易曉。別欲作詩,略言教童子灑掃應對事長之節,今朝夕歌之,
似當有助。
子厚以禮教學者最善,使學者先有所據守。
語學者以所見未到之理,不惟所聞不深徹,反將理低看了。
舞射便見人誠。古之教人,莫非使之成己。自灑掃應對上,便可到聖人事。
自“幼子常視毋誑”以上,便是教以聖人事。
先傳後倦,君子教人有序: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後教以大者遠者;非是先傳
以近小,而後不教以遠大也。
伊川先生曰:說書必非古意,轉使人薄。學者須是潛心積慮,優遊涵養,使
之自得。今一日說盡,只是教得薄。至如漢時說下帷講誦,猶未必說書。
古者八歲入國小,十五入大學,擇其才可教者聚之,不肖者復之農畝。蓋士
農不易業,既入學,則不治農,然後士農判。在學之養,若士大夫之子,則不慮
無養;雖庶人之子,既入學,則亦必有養。古之士者,自十五入學,至四十方仕,
中間自有二十五年學,又無利可趨,則所志可知,須去趨善,便自此成德。後之
人,自童稚間已有汲汲趨利之意,何由得向善?故古人必使四十而仕,然後志定。
只營衣食卻無害,惟利祿之誘最害人。(人有養,便方定志於學。)
天下有多少才!只為道不明於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且古者“興於《詩》,
立於禮,成於樂”。如今人怎生會得?古人於《詩》,如今人歌曲一般,雖閭巷
童稚,皆習聞其說而曉其義,故能興起於《詩》。後世老師宿儒,尚不能曉其義,
怎生責得學者,是不得興於《詩》也。古禮既廢,人倫不明,以至治家皆無法度,
是不得立於禮也。古人有歌詠以養其性情,聲音以養其耳目,舞蹈以養其血脈,
今皆無之,是不得成於樂也。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難。
孔於教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蓋不待憤悱而發,則知之不固;待憤
悱而後發,則沛然矣。學者須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後為他說便好。初學者,
須是且為他說,不然,非獨他不曉,亦止人好問之心也。
橫渠先生曰:“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仁之至也,愛道之極也。己不勉明,
則人無從倡,道無從弘,教無從成矣。
《學記》曰:“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人未安之,
又進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節目。不盡材,不顧安,不由誠,皆是施
之妄也。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乃不誤人;觀可及處,然後告之。聖人之明,
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餘地,無全牛矣。人之材足以有為,但以其不
由於誠,則不盡其材。若曰勉率而為之,則豈有由誠哉?
古之小兒,便能敬事。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問之,掩口而對。
蓋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兒,且先安詳恭敬。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與間也,唯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非惟
君心,至於朋遊學者之際,彼雖議論異同,未欲深較。惟整理其心,使歸之正,
豈小補哉!
為強梁。柔善,為慈,為順,為巽;惡,為懦弱,為無斷,為邪佞。惟中也者,
和也,中節也,天下之達道也,聖人之事也。故聖人立教,俾人自易其惡,自至
其中而止矣。
伊川先生曰:古人生子,能食能言而教之。大學之法,以豫為先。人之幼也,
知思未有所主,便當以格言至論日陳於前,雖未曉知,且當薰聒,使盈耳充腹,
久自安習,若固有之。雖以他說惑之,不能入也。若為之不豫,及乎稍長,私意
偏好生於內,眾口辯言鑠於外,欲其純完,不可得也。
《觀》之上九曰:“觀其生,君子無咎。”《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傳》曰:君子雖不在位,然以人觀其德,用為儀法,故當自慎省,觀其所生,
常不失於君子,則人不失所望而化之矣。不可以不在於位故,安然放意,無所事
也。
聖人之道如天然,與眾人之識甚殊邈也。門人弟子既親炙,而後益知其高遠。
既若不可以及,則趨望之心怠矣,故聖人之教,常俯而就之。事上臨喪,不敢不
勉,君子之常行。不困於酒,尤其近也。而以己處之者,不獨使夫資之下者勉思
企及,而才之高者亦不敢易乎近矣。
明道先生曰:憂子弟之輕俊者,只教以經學念書,不得令作文字。子弟凡百
玩好皆奪志;至於書札,於儒者事最近,然一向好著,亦自喪志。如王、虞、顏、
柳輩,誠為好人則有之,曾見有善書者知道否?平生精力,一用於此,非惟徒廢
時日,於道便有妨處,足知喪志也。
胡安定在湖州,置“治道齋”,學者有欲明治道者,講之於中,如治民、治
兵、水利、算數之類。嘗言劉彝善治水利,後累為政,皆興水利有功。
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厭,無德者惑。
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欲且教之歌舞,如古《詩》三百篇,皆古人作之。
如《關雎》之類,正家之始,故用之鄉人,用之邦國,日使人聞之。此等詩,其
言簡奧,今人未易曉。別欲作詩,略言教童子灑掃應對事長之節,今朝夕歌之,
似當有助。
子厚以禮教學者最善,使學者先有所據守。
語學者以所見未到之理,不惟所聞不深徹,反將理低看了。
舞射便見人誠。古之教人,莫非使之成己。自灑掃應對上,便可到聖人事。
自“幼子常視毋誑”以上,便是教以聖人事。
先傳後倦,君子教人有序:先傳以小者近者,而後教以大者遠者;非是先傳
以近小,而後不教以遠大也。
伊川先生曰:說書必非古意,轉使人薄。學者須是潛心積慮,優遊涵養,使
之自得。今一日說盡,只是教得薄。至如漢時說下帷講誦,猶未必說書。
古者八歲入國小,十五入大學,擇其才可教者聚之,不肖者復之農畝。蓋士
農不易業,既入學,則不治農,然後士農判。在學之養,若士大夫之子,則不慮
無養;雖庶人之子,既入學,則亦必有養。古之士者,自十五入學,至四十方仕,
中間自有二十五年學,又無利可趨,則所志可知,須去趨善,便自此成德。後之
人,自童稚間已有汲汲趨利之意,何由得向善?故古人必使四十而仕,然後志定。
只營衣食卻無害,惟利祿之誘最害人。(人有養,便方定志於學。)
天下有多少才!只為道不明於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且古者“興於《詩》,
立於禮,成於樂”。如今人怎生會得?古人於《詩》,如今人歌曲一般,雖閭巷
童稚,皆習聞其說而曉其義,故能興起於《詩》。後世老師宿儒,尚不能曉其義,
怎生責得學者,是不得興於《詩》也。古禮既廢,人倫不明,以至治家皆無法度,
是不得立於禮也。古人有歌詠以養其性情,聲音以養其耳目,舞蹈以養其血脈,
今皆無之,是不得成於樂也。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難。
孔於教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蓋不待憤悱而發,則知之不固;待憤
悱而後發,則沛然矣。學者須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後為他說便好。初學者,
須是且為他說,不然,非獨他不曉,亦止人好問之心也。
橫渠先生曰:“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仁之至也,愛道之極也。己不勉明,
則人無從倡,道無從弘,教無從成矣。
《學記》曰:“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人未安之,
又進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節目。不盡材,不顧安,不由誠,皆是施
之妄也。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乃不誤人;觀可及處,然後告之。聖人之明,
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餘地,無全牛矣。人之材足以有為,但以其不
由於誠,則不盡其材。若曰勉率而為之,則豈有由誠哉?
古之小兒,便能敬事。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問之,掩口而對。
蓋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兒,且先安詳恭敬。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與間也,唯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非惟
君心,至於朋遊學者之際,彼雖議論異同,未欲深較。惟整理其心,使歸之正,
豈小補哉!
0
猜你喜歡
第十九回 林沖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水滸傳》 詩曰: 獨據梁山志可羞,嫉卷五十六(唐書) 列傳八
《舊五代史》 周德威,字鎮遠,小字陽五,朔州馬卷四十四 列傳第三十六
《北齊書》 ◎儒林 ○李鉉 刁柔難勢第四十
《韓非子》 慎子曰:“飛龍乘雲,騰蛇游霧,雲復活(中)-第二部-20
《復活》 第卷五十七 列傳第十七
《宋書》 ◎蔡廓 子興宗 蔡廓,字虞書 舜典第二
《尚書》 虞舜側微,堯聞之聰明,將使嗣位,九嘆 逢紛
《楚辭》 伊伯庸之末胄兮,諒皇直之屈原。小引
《二刻拍案驚奇》 丁卯之秋事,附膚落毛,失諸正鵠,卷一
《將苑》《將苑》最早見於宋尤袤《遂初堂書目》,題卷五十六
《蘇軾集》 ◎奏議十首 【乞賜州學書板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8部-15
《安娜·卡列尼娜》 &卷八十 詩一
《朱子語類》 ◎綱領 只是"思無邪"一句好,不卷三 帝紀第三
《魏書》 ◎太宗紀 太宗明元皇帝,諱卷四十五 列傳第三十三
《魏書》 ◎韋閬 杜銓 裴駿 辛紹先卷三十 書明謗責躬
《柳宗元集》 ○寄許京兆孟容書(許孟容,字公范卷八十五 禮二
《朱子語類》 ◎儀禮 △總論 河間獻王得古格列佛遊記-第三卷-10
《格列佛遊記》 拉栽花種竹,心境無我
《菜根譚》卷一百五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
《舊唐書》 ○高崇文(子承簡) 伊慎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