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將苑》最早見於宋尤袤《遂初堂書目》,題作《諸葛亮將苑》,明代編的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錄。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和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是後人偽托之作。從書中內容大多采自兵、史諸書和隋、唐不同著錄來推斷,不象諸葛亮親著,但其中許多思想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相一致。

○兵權

 夫兵權者,是三軍之司命,主將之威勢。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勢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若將失權,不操其勢,亦如魚龍脫於江湖,欲求游洋之勢,奔濤戲浪,何可得也。

○逐惡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知人性

夫知人之性,莫難察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間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將材

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制勝,此之謂智將;進有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善固疆埸,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凌三軍,志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將器

將之器,其用大小不同。若乃察其奸,伺其禍,為眾所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夫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斗,此千夫之將;外貌桓桓,中情烈烈,知人勤勞,悉人饑寒,此萬夫之將;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閒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於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中察人事,下識地理,四海之內視如家室,此天下之將。

○將弊

夫為將之道,有八弊焉,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

○將志

兵者兇器,將者危任,是以器剛則缺,任重則危。故善將者,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壹意而已。

○將善

將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謂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四欲者,所謂戰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

○將剛

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純柔純弱,其勢必削;純剛純強,其勢必亡;不柔不剛,合道之常。

○將驕吝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判。將不可吝,吝則賞不行,賞不行則士不致命,士不致命則軍無功,無功則國虛,國虛則寇實矣。孔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將強

將有五強八惡。高節可以厲俗,孝弟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此將之五強也。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謗,此謂之八惡也。

○出師

古者國有危難,君簡賢能而任之,齊三日,入太廟,南面而立,將北面,太師進鉞於君。君持鉞柄以授將,曰:“從此至軍,將軍其裁之。”復命曰:“見其虛則進,見其實則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署,等勞逸,齊甘苦,均危患,如此則士必盡死,敵必可亡。”將受詞,鑿凶門,引軍而出,君送之,跪而推轂,曰:“進退惟時,軍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將出。”若此,則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是以智者為之慮,勇者為之斗,故能戰勝於外,功成於內,揚名於後世,福流於子孫矣。

○擇材

夫師之行也,有好鬥樂戰,獨取強敵者,聚為一徒,名曰報國之士;有氣蓋三軍,材力勇捷者,聚為一徒,名曰突陳之士;有輕足善步,走如奔馬者,聚為一徒,名曰搴旗之士;有騎射如飛,發無不中者,聚為一徒,名曰爭鋒之士;有射必中,中必死者,聚為一徒,名曰飛馳之士;有善發強弩,遠而和中者,聚為一徒,名曰摧鋒之士。此六軍之善士,各因其能而用之也。

○智用

夫為將之道,必順天、因時、依人以立勝也。故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也。

 ○不陳

古之善理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昔者,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至老不相攻伐,可謂善理者不師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師,人不乾令,刑無可施,可謂善師者不陳。若禹伐有苗,舜舞乾羽而苗民格,可謂善陳者不戰。若齊桓南服強楚,北服山戎,可謂善戰者不敗。若楚昭遭禍,奔秦求救,卒能返國,可謂善敗者不亡矣。

○將誡

書曰:“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固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如潛魚,動若奔獺,喪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與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之,不以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將能如此,嚴號申令而人願斗,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

○戒備

夫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若夫失之毫釐,則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不逾息,可不懼哉!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游於鼎,亡不俟夕矣。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又曰:“預備無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蠆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眾不可恃也。故曰: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

 ○習練

夫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軍蠹

夫三軍之行,有探候不審,烽火失度;後期犯令,不應時機,阻亂師徒;乍前乍後,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斂無度;營私徇己,不恤饑寒;非言妖辭,妄陳禍福;無事喧雜,驚惑將吏;勇不受制,專而陵上;侵竭府庫,擅給其財。此九者,三軍之蠹,有之必敗也。

○腹心

夫為將者,必有腹心、耳目、爪牙。無腹心者,如人夜行,無所措手足;無耳目者,如冥然而居,不知運動;無爪牙者,如飢人食毒物,無不死矣。故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沉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

○謹候

夫敗軍喪師,未有不因輕敵而致禍者,故師出以律,失律則凶。律有十五焉:一曰慮,間諜明也;二曰詰,誶候謹也;三曰勇,敵眾不撓也;四曰廉,見利思義也;五曰平,賞罰均也;六曰忍,善含恥也;七曰寬,能容眾也;八曰信,重然諾也;九曰敬,禮賢能也;十曰明,不納讒也;十一曰謹,不違禮也;十二曰仁,善養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徇國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謀,自料知他也。

○機形

夫以愚克智,逆也;以智克愚,順也;以智克智,機也。其道有三:一曰事,二曰勢,三曰情。事機作而不能應,非智也;勢機動而不能制,非賢也;情機發而不能行,非勇也。善將者,必因機而立勝。

○重刑

吳起曰:鼓鼙金鐸,所以威耳;旌幟,所以威目;禁令刑罰,所以威心。耳威以聲,不可不清;目威以容,不可不明;心威以刑,不可不嚴。三者不立,士可怠也。故曰:將之所麾,莫不心移;將之所指,莫不前死矣。

○善將

古之善將者有四:示之以進退,故人知禁;誘之以仁義,故人知禮;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勸;決之以賞罰,故人知信。禁、禮、勸、信,師之大經也。未有綱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戰必勝,攻必取。庸將不然,退則不能止,進則不能禁,故與軍同亡。無勸戒則賞罰失度,人不知信,而賢良退伏,諂頑登用,是以戰必敗散也。

 ○審因

夫因人之勢以伐惡,則黃帝不能與爭威矣;因人之力以決勝,則湯、武不能與爭功矣。若能審因而加之威勝,則萬夫之雄將可圖,四海之英豪受制矣。

下一篇:卷二
目錄:將苑
卷一_將苑原文_國學 子部0

猜你喜歡

卷一_將苑原文_國學 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