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

○鄭孝穆(子譯) 崔謙(弟說) 崔猷 裴俠 薛端(子胄 弟裕) 薛
善(弟慎 敬珍 敬祥)
鄭孝穆,字道和,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渾之十一世孫。祖敬叔,魏潁川、
濮陽郡守,本邑中正。父瓊,范陽郡守,贈安東將軍、青州刺史。孝穆幼而謹厚,
以清約自居。年未弱冠,涉獵經史。父叔四人並早歿,昆季之中,孝穆居長。撫
訓諸弟,有如同生,閨庭之中,怡怡如也。魏孝昌初,解褐太尉行參軍,轉司徒
主簿。屬盜賊蜂起,除假節、龍驤將軍、別將,屢有戰功。永安中,遷冠軍將軍、
持節、都督。從元天穆討平邢杲,進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太師鹹陽王長史。
及魏孝武西遷,從入關,除司徒左長史,領臨洮王友,賜爵永寧縣侯。
大統五年,行武功郡事,遷使持節、本將軍,行岐州刺史、當州都督。在任
未幾,有能名。就加通直散騎常侍。王羆時為雍州刺史,欽其善政,遣使貽書,
盛相稱述。先是,所部百姓,久遭離亂,饑饉相仍,逃散殆盡。孝穆下車之日,
戶止三千。留情綏撫,遠近鹹至,數年之內,有四萬家。每歲考績,為天下最。
太祖嘉之,賜書曰:“知卿蒞職近畿,留心治術。凋弊之俗,禮教興行;厭亂之
民,襁負而至。昔郭伋政成並部,賈琮譽重冀方,以古方今,彼有慚德。”於是
征拜京兆尹
十五年,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稱藩來附,時議欲遣使,盛選行人。太祖
歷觀內外,無逾孝穆者。十六年,乃假孝穆散騎常侍,持節策拜詧為梁王。使還
稱旨,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是年,太祖總戎東討,除大丞相
府右長史,封金鄉縣男,邑二百戶。軍次潼關,命孝穆與左長史長孫儉、司馬楊
寬、尚書蘇亮、諮議劉孟良等分掌眾務。仍令孝穆引接關東歸附人士,並品藻才
行而任用之。孝穆撫納銓敘,鹹得其宜。大將軍達奚武率眾經略漢中,以孝穆為
梁州刺史,以疾不之部。拜中書令,賜姓宇文氏。尋以疾免。
孝閔帝踐阼,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子,增邑通一千戶。晉
公護為雍州牧,闢為別駕,又以疾固辭。武成二年,征拜御伯中大夫,徙授御正。
保定三年,出為宜州刺史,轉華州刺史。五年,除虞州刺史,轉陝州刺史。頻歷
數州,皆有政績。復以疾篤,屢乞骸骨。入為少司空。卒於位,時年六十。贈本
官,加鄭梁北豫三州刺史。謚曰貞。
子詡嗣。歷位納言,為聘陳使。後至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邵州刺史。詡
弟譯,於隋文帝有翊贊功。開皇初,又追贈孝穆大將軍、徐兗等六州刺史,改謚
曰文。
譯幼聰敏,涉獵群書,尤善音樂,有名於時。世宗詔令事輔城公。及高祖即
位,除都督,稍遷御正下大夫,頗被顧待。東宮建,以譯為宮尹下大夫,特被太
子親愛。建德二年,為聘齊使副。及太子西征,多有失德,王軌、宇文孝伯等以
聞。高祖大怒,宮臣親幸者,鹹被譴責,譯坐除名。後例復官,仍拜吏部下大夫。
宣帝嗣位,授開府儀同大將軍、內史中大夫,封歸昌縣公,邑千戶。既以恩舊,
任遇甚重,朝政機密,並得參詳。尋遷內史上大夫,進爵沛國公。上大夫之官,
自譯始也。及宣帝大漸,御正下大夫劉昉乃與譯謀,以隨公受遺輔少主。隋文帝
執政,拜柱國、大丞相府長史,內史如故。尋進位上柱國。
崔謙,字士遜,博陵安平人也。祖辯,魏平遠將軍、武邑郡守。父楷,散騎
常侍、光祿大夫、殷州刺史,贈侍中、都督冀定相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
同三司、冀州刺史。謙幼聰敏,神彩嶷然。及長,深沉有識量。歷觀經史,不持
章句,志在博聞而已。每覽經國緯民之事,心常好之,未嘗不撫卷嘆息。孝昌中,
解褐著作佐郎。從太宰元天穆討邢杲,破之,以功授輔國將軍、太中大夫,遷平
東將軍、尚書殿中郎。
賀拔勝出鎮荊州,以謙為行台左丞。勝雖居方岳之任,至於安輯夷夏,綱紀
眾務,皆委謙焉。謙亦盡其智慧型,以相匡弼。勝有聲南州,謙之力也。及魏孝武
將備齊神武之逼,乃詔勝引兵赴洛。軍至廣州,帝已西遷。勝乃遲疑,將旋所鎮。
謙謂勝曰:“昔周室不造,諸侯釋位;漢道中微,列藩盡節。今皇家多故,主上
蒙塵,實忠臣枕戈之時,義士立功之日也。公受方面之重,總宛、葉之眾,若杖
義而動,首唱勤王,天下聞風,孰不感激。誠宜順義勇之志,副遐邇之心,倍道
兼行,謁帝關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
於茲日矣。舍此不為,中道而退,便恐人皆解體,士各有心。一失事機,後悔何
及。”勝不能用,而人情果大騷動。還未至州,州民鄧誕引侯景軍奄至,勝與戰,
敗績,遂將麾下數百騎南奔於梁。謙亦與勝俱行。及至梁,每乞師赴援。梁武帝
雖不為出軍,而嘉勝等志節,並許其還國。乃分謙先還,且通鄰好。魏文帝見謙
甚悅,謂之曰:“卿出萬死之中,投身江外,今得生還本朝,豈非忠貞之報也。”
太祖素聞謙名,甚禮之。乃授征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賜爵千乘縣男。及勝至,
拜太師,以謙有毗輔之功,又授太師長史。
大統三年,從太祖擒竇泰,戰沙苑,並有功。進爵為子,遷車騎大將軍、右
光祿大夫,拜尚書右丞。謙明練時事,及居樞轄,時論以為得人。四年,從太祖
解洛陽圍,仍經河橋戰,加定州大中正、瀛州刺史。十五年,授車騎大將軍、儀
同三司,又破柳仲禮於隨郡,討平李遷哲於魏興,並有功。進驃騎大將軍、開府
儀同三司、直州刺史,賜姓宇文氏。
魏恭帝初,轉利州刺史。謙性明悟,深曉政術,又勤於理務,民訟雖繁,未
嘗有懈倦之色。吏民以是敬而愛之。時有蜀人賈晃遷舉兵作亂,率其黨圍逼州城。
謙倉卒分部,才得千許人,便率拒戰。會梁州援兵至,遂擒晃遷,餘人乃散。謙
誅其渠帥,余並原之。旬日之間,遂得安輯。世宗初,進爵作唐縣公。保定二年,
遷安州總管、隨應等十一州甑山上明魯山三鎮諸軍事、安州刺史。四年,加大將
軍,進爵武康郡公。
天和元年,授江陵總管。三年,遷荊州總管、荊淅等十四州南陽平陽等八防
諸軍事、荊州刺史。州既統攝遐長,俗兼夷夏,又南接陳境,東鄰齊寇。謙外御
強敵,內撫軍民,風化大行,號稱良牧。每年考績,常為天下最,屢有詔褒美焉。
謙隨賀拔勝之在荊州也,雖被親遇,而名位未顯。及踐其位,朝野以為榮。四年,
卒於州。闔境痛惜之,乃共立祠堂,四時祭饗。子曠嗣。
謙性至孝,少喪父,殆將滅性。與弟說特相友愛,雖復年事並高,名位各重,
所有資產,皆無私焉。其居家嚴肅,動遵禮度。曠與說子弘度等,並奉其遺訓雲。
曠少溫雅,仁而泛愛。釋褐中外府記室。大象末,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淅
州刺史。
說本名士約,少鯁直,有節概,膂力過人,尤工騎射。釋褐領軍府錄事,轉
諮議參軍。及賀拔勝出牧荊州,以說為假節、冠軍將軍、防城都督。又隨勝奔梁,
復自梁歸國。授衛將軍、都督,封安昌縣子,邑三百戶。從太祖復弘農,戰沙苑,
皆有功。進爵為侯,增邑八百戶,除京兆郡守。累遷帥都督、撫軍將軍、通直散
騎常侍、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官尚書、定州大中正,改封安國縣
侯,增邑三百戶,賜姓宇文氏,並賜名說焉。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加侍中,進爵萬年縣公,增邑通前二千四百戶。除隴州刺史,遷總管涼甘瓜三州
諸軍事、涼州刺史。說蒞政強毅,百姓畏之。齊王憲東征,以說為行軍長史。軍
還,除使持節、崇德安義等十三防熊和中等三州諸軍事,崇德防主,加授大將軍,
改封安平縣公。建德四年卒,時年六十四。贈鄜延丹綏長五州刺史,謚曰壯。子
弘度,猛毅有父風。大象末,上柱國、武鄉郡公。
崔猷,字宣猷,博陵安平人,漢尚書實之十二世孫也。祖挺,魏光州刺史、
泰昌縣子,贈輔國將軍、幽州刺史,謚曰景。父孝芬,左光祿大夫、儀同三司,
兼吏部尚書,為齊神武所害。猷少好學,風度閒雅,性鯁正,有軍國籌略。釋褐
員外散騎侍郎,領大行台郎中。尋為吏部尚書李神俊所薦,拜通直散騎侍郎,攝
尚書駕部郎中。普泰初,除征虜將軍、司徒從事中郎。既遭家難,遂間行入關。
及謁魏孝武,哀動左右,帝為之改容。既退,帝目送之曰:“忠孝之道,萃此一
門。”即以本官奏門下事。
太統初,兼給事黃門侍郎,封平原縣伯,邑八百戶。二年,正除黃門,加中
軍將軍。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猷常以本官從軍典文翰。五年,除司徒左長
史,加驃騎將軍。時太廟初成,四時祭祀,猶設俳優角牴之戲,其郊廟祭官,多
有假兼。猷屢上疏諫,書奏,並納焉。遷京兆尹。時婚姻禮廢,嫁娶之辰,多舉
音樂。又廛里富室,衣服奢淫,乃有織成文繡者,猷又請禁斷,事亦施行。與盧
辯等創修六官。十二年,除大都督、驃騎將軍、淅州刺史,加車騎大將軍、儀同
三司。
十四年,侯景據河南歸款,遣行台王思政赴之。太祖與思政書曰:“崔宣猷
智略明贍,有應變之才,若有所疑,宜與量其可不。”思政初頓兵襄城,後欲於
潁川為行台治所,遣使人魏仲奉啟陳之。並致書於猷論將移之意。猷復書曰:
“夫兵者,務在先聲後實,故能百戰百勝,以弱為強也。但襄城控帶京洛,實當
今之要地,如有動靜,易相應接。潁川既鄰寇境,又無山川之固,賊若充斥,徑
至城下。輒以愚情,權其利害,莫若頓兵襄城,為行台治所,潁川置州,遣郭賢
鎮守。則表里膠固,人心易安,縱有不虞,豈能為患。”仲見太祖,具以啟聞。
太祖即遣仲還,令依猷之策。思政重啟,求與朝廷立約:賊若水攻,乞一周為斷;
陸攻,請三歲為期。限內有事,不煩赴援。過此以往,惟朝廷所裁。太祖以思政
既親其事,兼復固請,遂許之。及潁川沒後,太祖深追悔焉。十六年,以疾去職。
屬大軍東征,太祖賜以馬輿,命隨軍,與之籌議。十七年,進侍中、驃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賜姓宇文氏。
魏恭帝元年,太祖欲開梁漢舊路,乃命猷督儀同劉道通、陸騰等五人,率眾
開通車路,鑿山堙谷五百餘里,至於梁州。即以猷為都督梁利等十二州白馬儻城
二防諸軍事、梁州刺史。及太祖崩,始利沙興等諸州,阻兵為逆,信合開楚四州
亦叛,唯梁州境內,民無貳心。利州刺史崔謙請援,猷遣兵六千赴之。信州糧盡,
猷又送米四千斛。二鎮獲全,猷之力也。進爵固安縣公,邑二千戶。猷深為晉公
護所重,護乃養猷第三女為己女,封富平公主。
世宗即位,征拜御正中大夫。時依《周禮》稱天王,又不建年號,猷以為世
有澆淳,運有治亂,故帝王以之沿革,聖哲因時制宜。今天子稱王,不足以威天
下,請遵秦漢稱皇帝,建年號。朝議從之。武成二年,除司會中大夫,御正如故。
世宗崩,遺詔立高祖。晉公護謂猷曰:“魯國公稟性寬仁,太祖諸子之中,
年又居長。今奉遵遺旨,翊戴為主,君以為何如?”猷對曰:“殷道尊尊,周道
親親,今朝廷既遵《周禮》,無容輒違此義。”護曰:“天下事大,但恐畢公沖
幼耳。”猷曰:“昔周公輔成王以朝諸侯,況明公親賢莫二,若行周公之事,方
為不負顧托。”事雖不行,當時稱其守正。保定元年,重授總管梁利開等十四州
白馬儻城二防諸軍事、梁州刺史。尋復為司會。
天和二年,陳將華皎來附,晉公護議欲南伐,公卿莫敢正言。猷獨進曰:
“前歲東征,死傷過半,比雖加撫循,而瘡痍未復。近者長星為災,乃上玄所以
垂鑒誡也。誠宜修德以禳天變,豈可窮兵極武而重其譴負哉?今陳氏保境息民,
共敦鄰好。無容違盟約之重,納其叛臣,興無名之師,利其土地。詳觀前載,非
所聞也。”護不從。其後水軍果敗,而裨將元定等遂沒江南。
建德四年,出為同州司會。六年,征拜小司徒,加上開府儀同大將軍。隋文
帝踐極,以猷前代舊齒,授大將軍,進爵汲郡公,增邑通前三千戶。開皇四年卒,
謚曰明。
子仲方,字不齊,早知名,機神穎悟,文學優敏。大象末,儀同大將軍、司
玉下大夫。
裴俠,字嵩和,河東解人也。祖思齊,舉秀才,拜議郎。父欣,博涉經史,
魏昌樂王府司馬、西河郡守,贈晉州刺史。俠幼而聰慧,有異常童。年十三,遭
父憂,哀毀有若成人。州辟主簿,舉秀才。魏正光中,解巾奉朝請。稍遷員外散
騎侍郎、義陽郡守。元顥入洛,俠執其使人,焚其赦書。魏孝莊嘉之,授輕車將
軍、東郡太守,帶防城別將。及魏孝武與齊神武有隙,征河南兵以備之,俠率所
部赴洛陽。授建威將軍,左中郎將。俄而孝武西遷,俠將行而妻子猶在東郡。滎
陽鄭偉謂俠曰:“天下方亂,未知烏之所集。何如東就妻子,徐擇木焉。”俠曰:
“忠義之道,庸可忽乎!吾既食人之祿,寧以妻子易圖也。”遂從入關。賜爵清
河縣伯,除丞相府士曹參軍。
大統三年,領鄉兵從戰沙苑,先鋒陷陣。俠本名協,至是,太祖嘉其勇決,
乃曰:“仁者必有勇。”因命改焉。以功進爵為侯,邑八百戶,拜行台郎中。王
思政鎮玉壁,以俠為長史。未幾為齊神武所攻。神武以書招思政,思政令俠草報,
辭甚壯烈。太祖善之,曰:“雖魯連無以加也。”
除河北郡守。俠躬履儉素,愛民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吏民莫不懷之。
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
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俠亦不以入私,並收庸直,為官市馬。歲
月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民歌之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
裴公貞惠,為世規矩。”俠嘗與諸牧守俱謁太祖。太祖命俠別立,謂諸牧守曰:
“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今眾中有如俠者,可與之俱立。”眾皆默然,無
敢應者。太祖乃厚賜俠。朝野嘆服,號為獨立君。
俠又撰九世伯祖貞侯潛傳,以為裴氏清公,自此始也,欲使後生奉而行之,
宗室中知名者,鹹付一通。從弟伯鳳、世彥,時並為丞相府佐,笑曰:“人生仕
進,須身名並裕。清苦若此,竟欲何為?”俠曰:“夫清者蒞職之本,儉者持身
之基。況我大宗,世濟其美,故能存,見稱於朝廷;沒,流芳於典策。今吾幸以
凡庸,濫蒙殊遇,固其窮困,非慕名也。志在自修,懼辱先也。翻被嗤笑,知復
何言。”伯鳳等慚而退。
九年,入為大行台郎中。居數載,出為郢州刺史,加儀同三司,尋轉拓州刺
史,征拜雍州別駕。孝閔帝踐阼,除司色下大夫,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六百戶。遷民部中大夫。時有奸吏,主守倉儲,積年隱
沒至千萬者。及俠在官,勵精發摘,數旬之內,奸盜略盡。轉工部中大夫。有大
司空掌錢物典李貴乃於府中悲泣。或問其故。對曰:“所掌官物,多有費用,裴
公清嚴有名,懼遭罪責,所以泣耳。”俠聞之,許其自首。貴言隱費錢五百萬。
俠之肅遏奸伏,皆此類也。
初,俠嘗遇疾沉頓,大司空許國公宇文貴、小司空北海公申徽並來候俠疾。
俠所居茅屋,不免風霜。貴等還,言之於帝。帝矜其貧苦,乃為起宅,並賜良田
十頃,奴隸、耕牛、糧粟,莫不備足。搢紳鹹以為榮。武成元年,卒於位。贈太
子少師、蒲州刺史,謚曰貞。河北郡前功曹張回及吏民等,感俠遺愛,乃作頌紀
其清德焉。
子祥,性忠謹,有治劇才。少為成都令,清不及俠,斷決過之。後除長安令,
為權貴所憚。遷司倉下大夫。俠之終也,遂以毀卒。詳弟肅,貞亮有才藝。天和
中,舉秀才,拜給事中士。稍遷御正大夫,賜爵胡原縣子。
薛端,字仁直,河東汾陰人也,本名沙陀。魏雍州刺史、汾陰侯辨之六世孫。
代為河東著姓。高祖謹,泰州刺史、內都坐大官、涪陵公。曾祖洪隆,河東太守。
以隆兄洪阼尚魏文成帝女西河公主,有賜田在馮翊,洪隆子麟駒徙居之,遂家於
馮翊之夏陽焉。麟駒舉秀才,拜中書博士,兼主客郎中,贈河東太守。父英集,
通直散騎常侍。端少有志操。遭父憂,居喪合禮。與弟裕,勵精篤學,不交人事。
年十七,司空高乾闢為參軍。賜爵汾陰縣男。端以天下擾亂,遂棄官歸鄉里。
魏孝武西遷,太祖令大都督薛崇禮據龍門,引端同行。崇禮尋失守,遂降東
魏。東魏遣行台薛循義、都督乙乾貴率眾數千西度,據楊氏壁。端與宗親及家僮
等先在壁中,循義乃令其兵逼端等東度。方欲濟河,會日暮,端密與宗室及家僮
等叛之。循義遣騎追,端且戰且馳,遂入石城柵,得免。柵中先有百家,端與並
力固守。貴等數來慰喻,知端無降意,遂拔還河東。東魏又遣其將賀蘭懿、南汾
州刺史薛琰達守楊氏壁。端率其屬,並招喻村民等,多設奇以臨之。懿等疑有大
軍,便即東遁,爭船溺死者數千人。端收其器械,復還楊氏壁。太祖遣南汾州刺
史蘇景恕鎮之。降書勞問,征端赴闕,以為大丞相府戶曹參軍。
從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並有功。加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進爵為伯。
轉丞相東閣祭酒,加本州大中正,遷兵部郎中,改封文城縣伯,加使持節、平東
將軍、吏部郎中。端性強直,每有奏請,不避權貴。太祖嘉之,故賜名端,欲令
名質相副。自居選曹,先盡賢能,雖貴遊子弟,才劣行薄者,未嘗升擢之。每啟
太祖云:“設官分職,本康時務,苟非其人,不如曠職。”太祖深然之。大統十
六年,大軍東討。柱國李弼為別道元帥,妙簡首僚,數日不定。太祖謂弼曰:
“為公思得一長史,無過薛端。”弼對曰:“真其才也。”乃遣之。加授車騎大
將軍、儀同三司。轉尚書左丞,仍掌選事。進授吏部尚書,賜姓宇文氏。端久處
選曹,雅有人倫之鑑,其所擢用,鹹得其才。六官建,拜軍司馬,加侍中、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侯。
孝閔帝踐阼,除工部中大夫,轉民部中大夫,進爵為公,增邑通前一千八百
戶。晉公護將廢帝,召群官議之,端頗有同異。護不悅,出為蔡州刺史。為政寬
惠,民吏愛之。尋轉基州刺史。基州地接梁、陳,事藉鎮撫,總管史寧遣司馬梁
榮催令赴任。蔡州父老訴榮,請留端者千餘人。至基州,未幾卒,時年四十三。
遺誡薄葬,府州贈遺,勿有所受。贈本官,加大將軍,追封文城郡公。謚曰質。
子胄,字紹玄。幼聰敏,涉獵群書,雅達政事。起家帥都督。累遷上儀同,
歷司金中大夫、徐州總管府長史、合州刺史。大象中,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
端弟裕,字仁友。少以孝悌聞於州里。初為太學生,時黌中多是貴游,好學
者少,唯裕耽玩不倦。弱冠,辟丞相參軍事。是時京兆韋敻志安放逸,不乾世務。
裕慕其恬靜,數載酒肴候之,談宴終日。敻遂以從孫女妻之。裕嘗謂親友曰:
“大丈夫當聖明之運,而無灼然文武之用,為世所知,雖復棲棲遑遑,徒為勞苦
耳。至如韋居士,退不丘壑,進不市朝,怡然守道,榮辱不及,何其樂也。”尋
遇疾而卒,時年四十一。文章之士誄之者數人。太祖傷惜之,贈洛州刺史。
薛善,字仲良,河東汾陰人也。祖瑚,魏河東郡守。父和,南青州刺史。善
少為司空府參軍事,遷儻城郡守,轉鹽池都將。魏孝武西遷,東魏改河東為泰州,
以善為別駕。善家素富,僮僕數百人。兄元信,仗氣豪侈,每食方丈,坐客恆滿,
弦歌不絕。而善獨供己率素,愛樂閒靜。
大統三年,齊神武敗於沙苑,留善族兄崇禮守河東。太祖遣李弼圍之,崇禮
固守不下。善密謂崇禮曰:“高氏戎車犯順,致令主上播越。與兄忝是衣冠緒餘,
荷國榮寵。今大軍已臨,而兄尚欲為高氏盡力。若城陷之日,送首長安,雲逆賊
某甲之首,死而有靈,豈不歿有餘愧!不如早歸誠款,雖未足以表奇節,庶獲全
首領。”而崇禮猶持疑不決。會善從弟馥妹夫高子信為防城都督,守城南面。遣
馥來詣善云:“意欲應接西軍,但恐力所不制。”善即令弟濟將門生數十人,與
信、馥等斬關引弼軍入。時預謀者並賞五等爵,善以背逆歸順,臣子常情,豈容
闔門大小,俱叨封邑,遂與弟慎並固辭不受。太祖嘉之,以善為汾陰令。善乾用
強明,一郡稱最。太守王羆美之,令善兼督六縣事。
尋征為行台郎中。時欲廣置屯田以供軍費,乃除司農少卿,領同州夏陽縣二
十屯監。又於夏陽諸山置鐵冶,復令善為冶監,每月役八千人,營造軍器。善親
自督課,兼加慰撫,甲兵精利,而皆忘其勞苦焉。加通直散騎常侍,遷大丞相府
從事中郎。追論屯田功,賜爵龍門縣子,遷黃門侍郎,加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除河東郡守,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六官建,拜工部中大
夫,進爵博平縣公。尋除御正中大夫,轉民部中大夫。
時晉公護執政,儀同齊軌語善云:“兵馬萬機,須歸天子,何因猶在權門。”
善白之。護乃殺軌,以善忠於己,引為中外府司馬。遷司會中大夫,副總六府事。
加授京兆尹,仍治司會。出為隆州刺史,兼治益州總管府長史。征拜少傅。卒於
位,時年六十七。贈蒲虞勛三州刺史。高祖以善告齊軌事,謚曰繆公。子裒嗣。
官至高陽守。善弟慎。
慎字佛護,好學,能屬文,善草書。少與同郡裴叔逸、裴諏之、柳虬、范陽
盧柔、隴西李璨並相友善。起家丞相府墨曹參軍。太祖於行台省置學,取丞郎及
府佐德行明敏者充生。悉令旦理公務,晚就講習,先《六經》,後子史。又於諸
生中簡德行淳懿者,侍太祖讀書。慎與李璨及隴西李伯良、辛韶,武功蘇衡,譙
郡夏侯裕,安定梁曠、梁禮、河南長孫璋,河東裴舉、薛同,滎陽鄭朝等十二人,
並應其選。又以慎為學師,以知諸生課業。太祖雅好談論,並簡名僧深識玄宗者
一百人,於第內講說。又命慎等十二人兼學佛義,使內外俱通。由是四方競為大
乘之學。
數年,復以慎為宜都公侍讀。轉丞相府記室。魏東宮建,除太子舍人。遷庶
子,仍領舍人。加通直散騎常侍,兼中書舍人,轉禮部郎中。六官建,拜膳部下
大夫。慎兄善又任工部。並居清顯,時人榮之。孝閔帝踐阼,除御正下大夫,進
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淮南縣子,邑八百戶。歷師氏、御伯中大夫。
保定初,出為湖州刺史。州界既雜蠻左,恆以劫掠為務。慎乃集諸豪帥,具
宣朝旨,仍令首領每月一參,或須言事者,不限時節。慎每引見,必殷勤勸誡,
及賜酒食。一年之間,翕然從化。諸蠻乃相謂曰:“今日始知刺史真民父母也。”
莫不欣悅。自是襁負而至者,千有餘戶。蠻俗,婚娶之後,父母雖在,即與別居。
慎謂守令曰:“牧守令長是化民者也,豈有其子娶妻,便與父母離析。非唯氓俗
之失,亦是牧守之罪。”慎乃親自誘導,示以孝慈,並遣守令各喻所部。有數戶
蠻,別居數年,遂還侍養,及行得果膳,歸奉父母。慎感其從善之速,具以狀聞。
有詔蠲其賦役。於是風化大行,有同華俗。尋入為蕃部中大夫。以疾去職,卒於
家。有文集,頗為世所傳。
薛善之以河東應李弼也,敬珍、敬祥亦率屬縣歸附。
敬珍字國寶,河東蒲坂人也,漢揚州刺史韶之十世孫。父伯樂,州主簿,安
邑令。珍偉容儀,有氣俠,學業騎射,俱為當時所稱。祥即珍從祖兄也,亦慷慨
有大志,唯以交結英豪為務。珍與之深相友愛,每同游處。及齊神武趨沙苑,珍
謂祥曰:“高歡迫逐乘輿,播遷關右,有識之士,孰不欲推刃於其腹中?但力未
能制耳。今復稱兵內侮,將逞凶逆,此誠志士效命之日,當與兄圖之。”祥聞其
言甚悅,曰:“計將安出?”珍曰:“宇文丞相寬仁大度,有霸王之略,挾天子
而令諸侯,已數年矣。觀其政刑備舉,將士用命,歡雖有眾,固非其儔。況逆順
理殊,將不戰而自潰矣。我若招集義勇,斷其歸路,殲馘兇徒,使只輪不反,非
直雪朝廷之恥,亦壯士封侯之業。”祥深然之,遂與同郡豪右張小白、樊昭賢、
王玄略等舉兵,數日之中,眾至萬餘。將襲歡後軍,兵未進而齊神武已敗。珍與
祥邀之,多所克獲。及李弼軍至河東,珍與小白等率猗氏、南解、北解、安邑、
溫泉、虞鄉等六縣戶十餘萬歸附。太祖嘉之,即拜珍平陽太守,領永寧防主;祥
龍驤將軍、行台郎中,領相里防主。並賜鼓吹以寵異之。太祖仍執珍手曰:“國
家有河東之地者,卿兄弟之力。還以此地付卿,我無東顧之憂矣。”久之,遷絳
州刺史。以疾免,卒於家。子元約,性貞正,有識學。位至布憲中大夫。
小白等既與珍歸闕,太祖嘉其立效,並任用之。後鹹至郡守、刺史。
史臣曰:鄭孝穆撫寧離散,豳岐多襁負之人;崔謙鎮御邊垂,江漢流載清之
詠。崔說居家理治,以嚴肅見稱,蒞職當官,以猛毅為政;崔猷立朝贊務,則嘉
謀屢陳,出撫宣條,則威恩具舉。裴俠忠勤奉上,廉約治身,吏不能欺,民懷其
惠。薛端歷居顯要,以強直知名。薛善任惟繁劇,以弘益流譽。並當時之良將也。
而善陷齊諂護以要權寵,易名為繆,斯不謬乎。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_周書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三十五  列傳第二十七_周書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