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七 志第二十六
◎儀衛志三(符印)
遙輦氏之世,受印於回鶻。至耶瀾可汗請印於唐,武宗始賜“奉國契丹印”。
太祖神冊元年,梁幽州刺史來歸,詔賜印綬。是時,太祖受位遙輦十年矣。會同
九年,太宗伐晉,末帝表上傳國寶一、金印三,天子符瑞於是歸遼。
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玉,螭紐,六面,其正面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魚鳥篆,子嬰以上漢高祖。王莽篡漢,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獻帝失之,
孫堅得於井中,傳至孫權,以歸於魏。魏文帝隸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
唐更名“受命寶”。晉亡歸遼。自三國以來,僣偽諸國往往模擬私制,歷代府庫
所藏不一,莫辨真偽。聖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興宗重熙七
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賦》試進士。天祚保大二年,遺傳國璽於桑乾河。
玉印,太宗破晉北歸,得於汴宮,藏隨駕庫。穆宗應歷二年,詔用太宗舊寶。
御前寶,金鑄,文曰“御前之寶”,以印臣僚宣命。
詔書寶,文曰“書詔之寶”,凡書詔批答用之。
契丹寶,受契丹冊儀,符寶郎捧寶置御坐東。
金印三,晉帝所上,其文未詳。
皇太后寶,制未詳。天顯二年,應tian6*皇太后稱制,群臣上璽綬。冊承tian6*皇太
後儀,符寶郎奉寶置皇太后坐右。
皇后印,文曰“皇后教印”。
皇太子寶,未詳其制。重熙九年冊皇太子儀,中書令授皇太子寶。
印
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銀鑄,以印文官制誥。
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銀鑄,以印軍職制誥。
契丹樞密院、契丹諸行軍部署、漢人樞密院、中書省、漢人諸宮都部署印,
並銀鑄。文不過六字以上,以銀硃為色。
南北王以下內外百司印,並銅鑄,以黃丹為色,諸稅務以赤石為色。
杓窊印,杓窊,鷙鳥之總名,以為印紐,取疾速之義。行軍詔賜將帥用之。
道宗賜耶律仁先鷹紐印,即此。
符契
自大賀氏八部用兵,則合契而動,不過刻木為牉合。太祖受命,易以金
魚。
金魚符七枚,黃金鑄,長六寸,各有字號,每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
先授守將,使者執右半,大小、長短、字號契約,然後發兵。事訖,歸於內府。
銀牌二百面,長尺,刻以國字,文曰“宜速”,又曰“敕走馬牌”。國有重
事,皇帝親授使者,手紥給驛馬若干。驛馬闕,取它馬代。法,晝夜馳七百里,
其次五百里。所至天子親臨,須索更易,無敢違者。使回,皇帝親受之,手封牌
印郎君收掌。
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判,閣門喚仗則用之。朝賀之禮,宣徽使請陽面木
契下殿,至於殿門,以契授西上閣門使云:“授契行勘。”勘契官聲喏,跪受契,
舉手勘契同,俯、興,鞠躬,奏“內外勘契同。”閣門使云:“準敕勘契,行勘。”
勘契官執陰面木契聲喏,平身立,少退近後,引聲雲“軍將門仗官”,齊聲喏。
勘契官云:“內出喚仗木契一隻,準敕付左右金吾仗行勘。”勘契官雲“合不合”,
門仗官雲“合”,凡再。勘契官雲“同不同”,門仗官雲“同”,亦再。勘契官
近前鞠躬,奏:“勘官左金吾引駕仗、勾畫都知某官某,對御勘同。”平身,少
退近後,右手舉契云:“其契謹付閣門使進入。”閣門使引聲喏,門仗官下聲喏。
勘契官跪以契授,閣門使上殿納契,宣徽使受契。閣門使下殿,奉敕喚仗。
木箭,內箭為雄,外箭為雌,皇帝行幸則用之。還宮,勘箭官執雌箭,東上
閣門使執雄箭,如勘契之儀,詳具《禮儀志》。
遙輦氏之世,受印於回鶻。至耶瀾可汗請印於唐,武宗始賜“奉國契丹印”。
太祖神冊元年,梁幽州刺史來歸,詔賜印綬。是時,太祖受位遙輦十年矣。會同
九年,太宗伐晉,末帝表上傳國寶一、金印三,天子符瑞於是歸遼。
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玉,螭紐,六面,其正面文“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魚鳥篆,子嬰以上漢高祖。王莽篡漢,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獻帝失之,
孫堅得於井中,傳至孫權,以歸於魏。魏文帝隸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
唐更名“受命寶”。晉亡歸遼。自三國以來,僣偽諸國往往模擬私制,歷代府庫
所藏不一,莫辨真偽。聖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於中京。興宗重熙七
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賦》試進士。天祚保大二年,遺傳國璽於桑乾河。
玉印,太宗破晉北歸,得於汴宮,藏隨駕庫。穆宗應歷二年,詔用太宗舊寶。
御前寶,金鑄,文曰“御前之寶”,以印臣僚宣命。
詔書寶,文曰“書詔之寶”,凡書詔批答用之。
契丹寶,受契丹冊儀,符寶郎捧寶置御坐東。
金印三,晉帝所上,其文未詳。
皇太后寶,制未詳。天顯二年,應tian6*皇太后稱制,群臣上璽綬。冊承tian6*皇太
後儀,符寶郎奉寶置皇太后坐右。
皇后印,文曰“皇后教印”。
皇太子寶,未詳其制。重熙九年冊皇太子儀,中書令授皇太子寶。
印
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銀鑄,以印文官制誥。
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銀鑄,以印軍職制誥。
契丹樞密院、契丹諸行軍部署、漢人樞密院、中書省、漢人諸宮都部署印,
並銀鑄。文不過六字以上,以銀硃為色。
南北王以下內外百司印,並銅鑄,以黃丹為色,諸稅務以赤石為色。
杓窊印,杓窊,鷙鳥之總名,以為印紐,取疾速之義。行軍詔賜將帥用之。
道宗賜耶律仁先鷹紐印,即此。
符契
自大賀氏八部用兵,則合契而動,不過刻木為牉合。太祖受命,易以金
魚。
金魚符七枚,黃金鑄,長六寸,各有字號,每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
先授守將,使者執右半,大小、長短、字號契約,然後發兵。事訖,歸於內府。
銀牌二百面,長尺,刻以國字,文曰“宜速”,又曰“敕走馬牌”。國有重
事,皇帝親授使者,手紥給驛馬若干。驛馬闕,取它馬代。法,晝夜馳七百里,
其次五百里。所至天子親臨,須索更易,無敢違者。使回,皇帝親受之,手封牌
印郎君收掌。
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判,閣門喚仗則用之。朝賀之禮,宣徽使請陽面木
契下殿,至於殿門,以契授西上閣門使云:“授契行勘。”勘契官聲喏,跪受契,
舉手勘契同,俯、興,鞠躬,奏“內外勘契同。”閣門使云:“準敕勘契,行勘。”
勘契官執陰面木契聲喏,平身立,少退近後,引聲雲“軍將門仗官”,齊聲喏。
勘契官云:“內出喚仗木契一隻,準敕付左右金吾仗行勘。”勘契官雲“合不合”,
門仗官雲“合”,凡再。勘契官雲“同不同”,門仗官雲“同”,亦再。勘契官
近前鞠躬,奏:“勘官左金吾引駕仗、勾畫都知某官某,對御勘同。”平身,少
退近後,右手舉契云:“其契謹付閣門使進入。”閣門使引聲喏,門仗官下聲喏。
勘契官跪以契授,閣門使上殿納契,宣徽使受契。閣門使下殿,奉敕喚仗。
木箭,內箭為雄,外箭為雌,皇帝行幸則用之。還宮,勘箭官執雌箭,東上
閣門使執雄箭,如勘契之儀,詳具《禮儀志》。
0
猜你喜歡
第六病室-11
《第六病室》 這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十五
《北史》 ○崔彥穆 楊纂 段永 令狐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八十五
《明史》 ○席書(弟春 篆) 霍韜(子卷七十 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漢書》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從軍為官。先浮士德(下)-第二部-第三幕-斯巴達的墨涅拉斯宮殿前
《浮士德》 〔好兵帥克歷險記(一)-第1卷-在後方-11-帥克陪隨軍神父去作戰地彌撒
《好兵帥克歷險記》 一第二十八出 幽媾
《牡丹亭》 【夜行船】〔生上〕瞥下天仙何處也第十九計 釜底抽薪
《三十六計》從鍋底抽掉柴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卷三十二 居士集卷三十二
《歐陽修集》 ◎墓誌三首碣一首 【翰林侍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7部-12
《安娜·卡列尼娜》 送卷三十三 列傳第三
《晉書》 ◎王祥(王覽) 鄭沖 何曾(02章 卷中
《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太宗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57章 勝戰
《百戰奇略》【解析】本篇以《勝戰》為題,乃繼《佚戰》附錄四 記神清洞
《歐陽修集》 【游嵩山寄梅殿丞書〈明道元年九月卷一
《九章算術》 ○方田(以御田疇界域) 今白鯨(下)-第127章-甲板上
《白鯨》 在卷三十八 志第十四
《明史》 ◎歷八 ▲回回曆法二卷二百三十四 表第二十五
《宋史》 ○宗室世系二十 (表略)白痴(二)-第二部-08
《白痴》 &卷一○一 奏議卷五
《歐陽修集》 ◎諫院進札狀十首 【論止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