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

◎曆象志下
○朔考
古者太史掌正歲年以敘事,國史以事系日,以日、月、時系年。時月不正,
則敘事不一。故二史合為一官,頒歷授時,必大一統。遼、漢、周、宋,俱行夏
時,各自為歷。國史閏朔,頗有異同。遼初用《乙未元歷》,本何承天《元嘉歷》
法,後用《大明曆》,本祖沖之《甲子元歷》法。承天日食晦朏,一章必七閏;
沖之日食必朔,或四年一閏。用《乙未歷》,漢、周多同;用《大明曆》,則間
與宋異。 國史敘事,甲子不殊,閏朔多異,以此故也。耶律儼《紀》以《大明》
法追正《乙未》月朔,又與陳大任《紀》時或牴牾。稽古君子,往往惑之。
用《五代職方考》志契丹州軍例,作《朔考》。法殊曰“異”,傳訛曰“誤”;
遼史不書國,儼、大任偏見並見各名;他史以國冠朔。並見注於後。
(表略)
宋元豐元年十二月,詔司天監考遼及高麗、日本國曆與《奉元歷》同異。遼
己未歲氣朔與《宣明歷》合,日本戊午歲與遼歷相近,高麗戊午年朔與《奉元歷》
合,氣有不同。戊午,遼大康四年,己未,五年也。當遼、宋之世,二國司天固
相參考矣。
高麗所進《大遼事跡》載諸王冊文,頗見月朔,因附入。
○象
孟子有言:“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
甚哉,聖人之用心,可謂廣大精微,至矣盡矣!
日有晷景,月有明魄,斗有建除,星有昏旦。觀天之變而制器以候之,八尺
之表,六尺之筒,百刻之漏,日月星辰示諸掌上。運行即察,度分即審,於是像
天圜以顯運行,置地櫃以驗出入,渾象是作。天道之常,尋尺之中可以俯窺,陶
唐之象是矣。設三儀以明度分,管一衡以正辰極,渾儀是作。天文之變,六合之
表可以仰觀,有虞之璣是矣。體莫固於金,用莫利於水。範金走水,不出戶而知
天道,此聖人之所以為聖也。
歷代儀象表漏,各具於志。太宗大同元年,得晉曆象、刻漏、渾象。後唐清
泰二年已稱損折不可施用,其至中京者概可知矣。古之煉銅,黑黃白青之氣盡,
然後用之,故可施久遠。唐沙門一行鑄渾天儀,時稱精妙,未幾銅鐵漸澀,不能
自轉,置不復用。金質不精,水性不行,況移之沍寒之地乎!
○刻漏
晉天福三年造。《周官》契壺氏,懸壺必爨之以火。地雖沍寒,蓋可施也。
○官星
古者官星萬餘名。遭秦焚滅圖籍,世秘不傳。漢收散亡,得甘德、石申、巫
鹹三家圖經。經緯合千餘官,僅存什一。分為三垣、四宮、二十八宿,樞以二極,
建以北斗,緯以五星,日月代明,貴而太一,賤逮屎糠。占決之用,亦云備矣。
司馬遷《天官書》既以具錄,後世保章守候,無出三家官星之外者。天象昭垂,
歷代不易,而漢、晉、隋、唐之書累志天文,近於衍矣。且天象禨祥,律格有
禁,書於勝國之史,詿誤學者,不宜書。其日食、星變、風雲、震雪之祥,具載
《帝紀》,不復書。
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_遼史原文_國學 史部0

猜你喜歡

卷四十四  志第十四_遼史原文_國學 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