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唐書) 末帝紀中
清泰二年春正月丙申朔,帝御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式。乙巳,中書門下奏:
“遇千春節,凡刑獄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後請重系者即候次月,輕系者即
節前奏覆決遣。”從之。戊申,宗正寺奏:“北京、應州、曹州諸陵,望差本州
府長官朝拜。(《五代會要》載宗正寺原奏云:北京永興、長寧、建極三陵,應
州遂、衍、奕三陵,準曹州溫陵例,下本州府官朝拜。)雍、坤、和、徽四陵,
差太常宗正卿朝拜。”從之。己酉,北京奏,光祿卿致仕周元豹卒。庚申,鄴都
進天王甲。帝在藩時,有相士言帝如毗沙天王,帝知之,竊喜。及即位,選軍士
之魁偉者,被以天王甲,俾居宿衛,因詔諸道造此甲而進之。三司奏,添征蠶鹽
錢及增曲價。先是曲斤八十文,增至一百五十文。乙丑,雲州節度使張溫移鎮晉
州,以西京留守安重霸為雲州節度使。
二月庚午,定州節度使王從溫移鎮兗州;振武軍節度使楊檀移鎮定州,兼北
面行營馬步都虞候。甲戌,以定州節度使李周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以樞密使、
天雄軍節度使范延光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充汴州節度使;皇子鎮州節度使兼
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左右街坊使重美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天雄軍節度
使,余如故。辛巳,以右諫議大夫盧損為御史中丞,以御史中丞張鵬為刑部侍郎。
壬午,寧遠軍節度使馬存加兼侍中,鎮南軍節度使馬希振加兼中書令。詔順義軍
節度使姚彥璋加兼侍中。己丑,宰臣盧文紀等上皇妣魯國太夫人尊謚,曰宣憲皇
太后,請擇日冊命。從之。
三月戊戌,故太子太保趙鳳贈太傅。辛丑,以前汴州節度使趙延壽為許州節
度使兼樞密使;以夏州行軍司馬李彝殷為本州節度使,兄彝超卒故也。癸卯,以
靜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安南都護錢元球為留守太保,余如故。丙
午,以給事中趙光輔為右散騎常侍。戊申,皇妹魏國夫人石氏封晉國長公主,齊
國公主趙氏封燕國長公主。己酉,有司上言:“宣憲皇后未及山陵,權於舊陵所
建廟。”從之。辛亥,功德使奏:“每年誕節,諸州府奏薦僧道,其僧尼欲立講
論科、講經科、表白科、文章應制科、持念科、禪科、聲贊科,道士欲立經法科、
講論科、文章應制科、表白科、聲贊科、焚修科,以試其能否。”從之。丙辰,
以右龍武統軍李德珫為涇州節度使。庚申,以鎮州節度使、知軍府事董溫琪為
鎮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壬戌,以左右彰聖都指揮使、富州刺史安審琦領楚州順
化軍節度使,軍職如故。審琦受閔帝命西征,至鳳翔而降,故有是命。
是月,太常丞史在德上疏言事,其略曰:“朝廷任人,率多濫進,稱武士者,
不閒計策,雖被堅執銳,戰則棄甲,窮則背軍;稱文士者,鮮有藝能,多無士行,
問策謀則杜口,作文字則倩人。所謂虛設具員,枉耗國力。逢陛下惟新之運,是
文明革弊之秋,臣請應內外所管軍人,凡勝衣甲者,請宣下本部大將一一考試武
藝短長,權謀深淺。居下位有將才者便拔為大將,居上位無將略者移之下軍。其
東班臣僚,請內出策題,下中書令宰臣面試。如下位有大才者便拔居大位,處大
位無大才者即移之下僚。”其疏大約如此。盧文紀等見其奏不悅,班行亦多憤悱,
故諫官劉濤、楊昭儉等上疏,請出在德疏,辨可否宣行,中書覆奏亦駁其錯誤。
帝召學士馬裔孫謂曰:“史在德文太兇,其實難容。朕初臨天下,須開言路,若
朝士以言獲罪,誰敢言者!爾代朕作詔,勿加在德之罪。”詔曰:
左補闕劉濤等奏,太常丞史在德所上章疏,中書門下駁奏,未奉宣諭,乞特
施行,分明黜陟。
朕常覽貞觀故事,見太宗之治理,以貞觀昇平之運;太宗明聖之君,野無遺
賢,朝無闕政,盡善盡美,無得而名。而陝縣丞皇甫德參輒上封章,恣行訕謗,
人臣無禮,罪不容誅,賴文貞之彌縫,恕德參之狂瞽。魏徵奏太宗曰:“陛下思
聞得失,只可恣其所陳,若所言不中,亦何損於國家。”朕每思之,誠要言也。
遂得下情上達,德盛業隆,太宗之道彌光,文貞之節斯著。朕惟寡昧,獲奉宗祧,
業業兢兢,懼不克荷,思欲率循古道,簡拔時材。懷忠抱直之人,虛心渴見,便
佞詭隨之說,杜耳惡聞。史在德近所獻陳,誠無避忌,中書以文字紕繆,比類僣
差,改易人名,觸犯廟諱,請歸憲法,以示戒懲。蓋以中書既委參詳,合盡事理,
朕纘承前緒,誘勸將來。多言數窮,雖聖祖之所戒,千慮一得,冀愚者之可從。
因覽文貞之言,遂寬在德之罪,已令停寢,不遣宣行。
劉濤等官列諫垣,宜陳讜議,請定短長之理,以行黜陟之文。昔魏徵則請賞
德參,今濤等請黜在德,事同言異,何相遠哉!將議允俞,恐虧開納。方朝廷粗
理,俊乂畢臻,留一在德不足為多,去一在德未足為少,苟可懲勸,朕何憂焉!
但緣情在傾輸,理難黜責,濤等敷奏,朕亦優容,宜體含宏,勉思竭進,凡百在
下,悉聽朕言。
夏四月辛巳,宰臣判三司張延朗奏:“州縣官征科條格,其令錄在任征科,
依限了絕,一年加階,兩年與試銜,三年皆及限了絕,與服色。攝任者一年內了
絕,仍攝,二年三年內皆及限,與真命。其主簿同縣令條。本判官一年加階,二
年改試銜,三年轉官。本曹官省限內了絕,與試銜。諸節級三年內並了絕者,與
賞錢三十貫。其責罰依天成四年五月五日敕施行。”從之。癸未,御史中丞盧損
等進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制敕,堪悠久施行者三百九十四道,編為三十卷。其不
中選者,各令所司封閉,不得行用。詔其新編敕如可施行,付御史台頒行。以宰
相盧文紀兼太微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姚顗加門下侍郎,監修國史張延朗兼集賢殿
大學士。以樞密使韓昭允為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乙酉,以前武勝軍節
度使張萬進為鄜州節度使。辛卯,以宣徽南院使劉延皓為刑部尚書,充樞密使;
以司天監耿瑗為太府卿;以偽蜀右衛上將軍胡杲通為司天監;以宣徽北院使房暠
為左衛上將軍,充宣徽南院使;以樞密副使劉延朗為左領軍上將軍,充宣徽北院
使兼樞密副使。
五月丙申,新州、振武奏,契丹寇境。乙巳,詔:“天下見禁囚徒,自五月
十二日以前,除十惡五逆、放火燒舍、持仗sha6*人、官典犯贓、偽行印信、合造毒
藥並見欠省錢外,罪無輕重,一切釋放。”庚戌,詔不得貢奉寶裝龍鳳雕鏤刺作
組織之物。中書奏:“準敕,凡廟諱但迴避正文,其偏旁文字不在減少點畫。今
定州節度使楊檀、檀州、金壇等名,酌情制宜,並請改之。其表章文案偏旁字闕
點畫,凡臣僚名涉偏旁,亦請改名。”詔曰:“偏旁文字,音韻懸殊,止避正呼,
不宜全改。楊檀賜名光遠,余依舊。”甲寅,以戶部侍郎楊凝式為秘書監,以尚
書禮部侍郎,盧導為尚書右丞,以尚書右丞鄭韜光為尚書左丞。丙辰,以端明殿
學士李專美為兵部侍郎,以端明殿學士李崧為戶部侍郎,以翰林學士馬裔孫為禮
部侍郎,以禮部郎中、充樞密院直學士品琦為給事中,並充職如故。太子少保致
仕任圜贈尚書右僕射,以順化軍節度使兼彰聖都指揮使、北面行營排陣使安審琦
為邢州節度使。庚申,以兵部尚書李鈴為太常卿,以禮部尚書王權為戶部尚書,
以太常卿李懌為禮部尚書。癸亥,以六軍諸衛判官、給事中張允為右散騎常侍。
六月甲子朔,新州上言,契丹入寇。乙丑,有司上言,宣憲皇太后陵請以順
從為名,從之。振武奏,契丹二萬騎在黑榆林。丁卯,以太子少保致仕朱漢賓卒
廢朝。壬申,命史官修撰明宗實錄。契丹寇應州。以新州節度使楊漢賓為同州節
度使,以前晉州節度使翟璋為新州節度使。庚辰,北面招討使趙德鈞奏,行營馬
步軍都虞候、定州節度使楊光遠,行營排陣使、邢州節度使安審琦帥本軍至易州,
見進軍追襲契丹次。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奏,邊軍乏芻糧,其安重榮巡邊兵士欲移
振武就糧。從之。尋又奏,懷、孟租稅,請指揮於忻、代州輸納。朝廷以邊儲不
給,詔河東戶民積粟處,量事抄借,仍於鎮州支絹五萬匹,送河東充博採之直。
是月,北面轉運副使劉福配鎮州百姓車子一千五百乘,運糧至代州。時水旱民飢,
河北諸州困於飛挽,逃潰者甚眾,軍前使者繼至,督促糧運,由是生靈咨怨。辛
巳,詔諸州府署醫博士。丙戌,以前許州節度使李從昶為右龍武統軍,以前彰國
軍節度使沙彥珣為右神武統軍。
秋七月丙申,石敬瑭奏,斬挾馬都指揮使李暉等三十六人,以謀亂故也。時
敬瑭以兵屯忻州,一日,軍士喧噪,遽呼萬歲,乃斬挾暉等以止之。(《契丹國
志》:契丹屢攻北邊,時石敬瑭將大兵屯忻州,潞王遣使賜軍士夏衣,傳詔撫諭,
軍士呼萬歲者數四。敬瑭懼,幕僚段希堯請誅其倡者,敬瑭命劉知遠斬三十六人
以殉。潞王聞,益疑之。)御史中丞盧損奏:“準天成二年七月敕,每月首、十
五日入閣,罷五日起居。臣以為中旬排仗,有勞聖躬,請只以月首入閣,五日起
居依舊。又準天成三年五月、長興二年七月敕,許諸州節度使帶使相歲薦僚屬五
人,余薦三人,防禦、團練使薦二人,今乞行釐革。又長興二年八月敕,州縣佐
官差充馬步判官,仍同一任,乞行止絕,依舊衙前選補。”詔曰:“今後藩臣帶
使相許薦三人,余薦二人,直屬京防禦、團練使薦一人,余並從之。”丁酉,回
紇可汗仁美遣使貢方物。西京弓弩指揮使任漢權奏,六月二十一日與川軍戰於金
州之漢陰,王師不利,其部下兵士除傷痍外,已至鳳翔。先是,盩啡鎮將劉贇引
軍入川界,為蜀將全師郁所敗。金州都監崔處訥重傷,諸州屯兵潰散。金州防禦
使馬全節收合州兵,固守獲全。以樞密使劉延皓為天雄軍節度使。甲辰,以右神
武統軍沙彥珣權知雲州。乙巳,以徐州節度使張敬達充北面行營副總管。時契丹
入邊,石敬瑭屢請益兵,朝廷軍士多在北鄙,俄聞忻州諸軍呼噪,帝不悅,乃命
敬達為北軍之副,以減敬瑭之權也。丁巳,宰臣盧文紀等上疏,其略曰:
臣近蒙召對,面奉天旨:“凡軍國庶事,利害可否,卿等合盡言者。”臣等
謬處台衡,奉行制敕,但緣事理,互有區分,軍戎不在於職司,錢穀非關於局分,
苟陳異見,即類侵官。況才不濟時,職非經遠,因五日起居之例,於兩班旅見之
時,略獲對揚,兼承顧問。衛士周環於階陛,庶臣羅列於殿庭,四面聚觀,十手
所指,臣等苟欲各伸愚短,此時安敢敷陳。韓非昔懼於說難,孟子亦憂於言責。
臣竊奉本朝故事,肅宗初平寇難,再復寰瀛,頗經涉於艱難,尤勤勞於委任。每
正衙奏事,則泛咨訪於群臣;及便殿詢謀,則獨對揚於四輔。自上元年後,於長
安東內置延英殿,宰臣如有奏議,聖旨或有特宣,皆於前一日上聞。對御之時,
只奉冕旒,旁無侍衛。獻可替否,得曲盡於討論:舍短從長,故無虞於漏泄。君
臣之際,情理坦然。伏望聖慈,俯循故事,或有事關軍國,謀系否臧,未果決於
聖懷,要詢訪於臣輩,則請依延英故事,前一日傳宣。或臣等有所聽聞,切關利
害,難形文字,須面敷揚,臣等亦依故事,前一日請開延英。當君臣奏議之時,
只請機要臣僚侍立左右。兼乞稍霽威嚴,恕臣荒拙,雖乏鷹鸇之效,庶盡葵藿之
心。
詔曰:“卿等濟代英才,鎮時碩德,或締構於興王之日,或經綸於纘聖之時,
鹽梅之任俱崇藥石之言並切,請復延英之制,以伸議政之規。而況列聖遺芳,皇
朝盛事,載詳徵引,良切嘆嘉。恭惟五日起居,先皇垂範,俟百僚之俱退,召四
輔以獨升,接以溫顏,詢其理道,計此時作事之意,亦昔日延英之流。朕叨獲嗣
承,切思遵守,將成其美,不爽兼行。其五日起居,仍令仍舊,尋常公事,亦可
便舉奏聞。或事屬機宜,理當秘密,量事緊慢,不限隔日,及當日便可於閣門祗
候,具榜子奏聞。請面敷揚,即當盡屏侍臣,端居便殿,佇聞高議,以慰虛懷。
朕或要見卿時,亦令當時宣召,但能務致理之實,何必拘延英之名。有事足可以
討論,有言足可以陳述,宜以沃心為務,勿以逆耳為虞。勉罄謀猷,以裨寡昧。”
帝性仁恕,聽納不倦,嘗因朝會謂盧文紀等曰:“朕在藩時,人說唐代為人主端
拱而天下治,蓋以外恃將校,內倚謀臣,故端拱而事辦。朕荷先朝鴻業,卿等先
朝舊臣,每一相見,除承奉外,略無社稷大計一言相救,坐視朕之寡昧,其如宗
社何!”文紀等引咎致謝,因奏延英故事,故有是詔。
八月庚午,滑州節度使高允韜卒。壬申,以右衛上將軍王景戡為左衛上將軍,
以右神武統軍婁繼英為右衛上將軍。己卯,以西上閣門使、行少府少監兼通事舍
人蘇繼顏為司農卿,職如故。辛巳,以權知雲州、右神武統軍沙彥珣為雲州節度
使。鄴都sha6*人賊陳延嗣並母、妹、妻等並棄市。延嗣父子相承,與其妹、妻於諸
州郡誘人殺之,而奪其財,前後被殺者數百人,至是事泄而誅之。癸未,以前潞
州行軍司馬陳元為將作監,以元善醫,故有是命。丁亥,以洺州團練使李彥舜為
義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太原奏,達靼部族於靈邱安置。己丑,以太子少保致
仕戴思遠卒廢朝。庚寅,以前兗州節度使楊漢章為左神武統軍,以前邢州節度使
康思立為右神武統軍。潞州奏,前雲州節度使安重霸卒。
九月己亥,以河陽節度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安從進為襄州節度使;以襄州
節度使趙在禮為宋州節度使。癸卯,以忠正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宋審虔
為河陽節度使,典軍如故。己酉,禮部貢院奏:“進士請夜試,童子依舊錶薦,
重置明算道舉。舉人落第後,別取文解。五科試紙,不用中書印,用本司印。”
並從之。以宣徽南院使房暠為刑部尚書,充樞密使;以宣徽北院使、充樞密副使
劉延朗為宣徽南院使,充樞密副使。丙辰,以左僕射李愚卒廢朝。
冬十月丁卯,幸崇道宮、甘泉亭。己巳,以左衛上將軍李頃為左領軍上將軍。
北面行營總管石敬瑭奏,自代州歸鎮。庚午,以晉州節度使張溫卒廢朝。甲戌,
幸趙延壽、張延朗第。丁丑,以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李專美為秘書監,充宣徽
北院使。庚寅,以左諫議大夫唐汭為左散騎常侍。
十一月庚子,以左驍衛上將軍郝瓊為左金吾上將軍,以光祿卿王玟為太子賓
客。以徐州節度使張敬達為晉州節度使,依前充大同、振武、威塞、彰國等軍兵
馬副總管。丁未,以秘書少監丁濟為太子詹事。乙卯,以前金州防禦使馬全節為
滄州留後。(《通鑑》:劉延朗欲除全節絳州刺史,群議沸騰。帝聞之,以為橫
海留後。)渤海國遣使朝貢。
十二月戊辰,禁用鉛錢。壬申,以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充樞密使韓昭允為
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充河中節度使。甲戌,以宗正少卿李延祚為將作監致仕。
丁丑,故武安軍州節度使、累贈太傅劉建峰贈太尉,從湖南之請也。戊寅,太常
奏:“來年正月一日上辛,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依禮大祠不朝。”詔曰:“祀事
在質明前,儀仗在日出後,事不相妨,宜依常年受朝。”壬午,以翰林學士承旨、
戶部侍郎程遂為兵部侍郎;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崔梲為戶部侍郎;翰林學士、中
書舍人和凝為工部侍朗,並依前充職。乙酉,以前秘書監楊凝式為兵部侍郎。己
醜,以前同州節度使馮道為司空,以尚書右僕射劉煦為左僕射,以太子少師盧質
為右僕射,以兵部侍郎馬縞兼國子祭酒。
“遇千春節,凡刑獄公事奏覆,候次月施行。今後請重系者即候次月,輕系者即
節前奏覆決遣。”從之。戊申,宗正寺奏:“北京、應州、曹州諸陵,望差本州
府長官朝拜。(《五代會要》載宗正寺原奏云:北京永興、長寧、建極三陵,應
州遂、衍、奕三陵,準曹州溫陵例,下本州府官朝拜。)雍、坤、和、徽四陵,
差太常宗正卿朝拜。”從之。己酉,北京奏,光祿卿致仕周元豹卒。庚申,鄴都
進天王甲。帝在藩時,有相士言帝如毗沙天王,帝知之,竊喜。及即位,選軍士
之魁偉者,被以天王甲,俾居宿衛,因詔諸道造此甲而進之。三司奏,添征蠶鹽
錢及增曲價。先是曲斤八十文,增至一百五十文。乙丑,雲州節度使張溫移鎮晉
州,以西京留守安重霸為雲州節度使。
二月庚午,定州節度使王從溫移鎮兗州;振武軍節度使楊檀移鎮定州,兼北
面行營馬步都虞候。甲戌,以定州節度使李周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以樞密使、
天雄軍節度使范延光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充汴州節度使;皇子鎮州節度使兼
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左右街坊使重美加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天雄軍節度
使,余如故。辛巳,以右諫議大夫盧損為御史中丞,以御史中丞張鵬為刑部侍郎。
壬午,寧遠軍節度使馬存加兼侍中,鎮南軍節度使馬希振加兼中書令。詔順義軍
節度使姚彥璋加兼侍中。己丑,宰臣盧文紀等上皇妣魯國太夫人尊謚,曰宣憲皇
太后,請擇日冊命。從之。
三月戊戌,故太子太保趙鳳贈太傅。辛丑,以前汴州節度使趙延壽為許州節
度使兼樞密使;以夏州行軍司馬李彝殷為本州節度使,兄彝超卒故也。癸卯,以
靜海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安南都護錢元球為留守太保,余如故。丙
午,以給事中趙光輔為右散騎常侍。戊申,皇妹魏國夫人石氏封晉國長公主,齊
國公主趙氏封燕國長公主。己酉,有司上言:“宣憲皇后未及山陵,權於舊陵所
建廟。”從之。辛亥,功德使奏:“每年誕節,諸州府奏薦僧道,其僧尼欲立講
論科、講經科、表白科、文章應制科、持念科、禪科、聲贊科,道士欲立經法科、
講論科、文章應制科、表白科、聲贊科、焚修科,以試其能否。”從之。丙辰,
以右龍武統軍李德珫為涇州節度使。庚申,以鎮州節度使、知軍府事董溫琪為
鎮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壬戌,以左右彰聖都指揮使、富州刺史安審琦領楚州順
化軍節度使,軍職如故。審琦受閔帝命西征,至鳳翔而降,故有是命。
是月,太常丞史在德上疏言事,其略曰:“朝廷任人,率多濫進,稱武士者,
不閒計策,雖被堅執銳,戰則棄甲,窮則背軍;稱文士者,鮮有藝能,多無士行,
問策謀則杜口,作文字則倩人。所謂虛設具員,枉耗國力。逢陛下惟新之運,是
文明革弊之秋,臣請應內外所管軍人,凡勝衣甲者,請宣下本部大將一一考試武
藝短長,權謀深淺。居下位有將才者便拔為大將,居上位無將略者移之下軍。其
東班臣僚,請內出策題,下中書令宰臣面試。如下位有大才者便拔居大位,處大
位無大才者即移之下僚。”其疏大約如此。盧文紀等見其奏不悅,班行亦多憤悱,
故諫官劉濤、楊昭儉等上疏,請出在德疏,辨可否宣行,中書覆奏亦駁其錯誤。
帝召學士馬裔孫謂曰:“史在德文太兇,其實難容。朕初臨天下,須開言路,若
朝士以言獲罪,誰敢言者!爾代朕作詔,勿加在德之罪。”詔曰:
左補闕劉濤等奏,太常丞史在德所上章疏,中書門下駁奏,未奉宣諭,乞特
施行,分明黜陟。
朕常覽貞觀故事,見太宗之治理,以貞觀昇平之運;太宗明聖之君,野無遺
賢,朝無闕政,盡善盡美,無得而名。而陝縣丞皇甫德參輒上封章,恣行訕謗,
人臣無禮,罪不容誅,賴文貞之彌縫,恕德參之狂瞽。魏徵奏太宗曰:“陛下思
聞得失,只可恣其所陳,若所言不中,亦何損於國家。”朕每思之,誠要言也。
遂得下情上達,德盛業隆,太宗之道彌光,文貞之節斯著。朕惟寡昧,獲奉宗祧,
業業兢兢,懼不克荷,思欲率循古道,簡拔時材。懷忠抱直之人,虛心渴見,便
佞詭隨之說,杜耳惡聞。史在德近所獻陳,誠無避忌,中書以文字紕繆,比類僣
差,改易人名,觸犯廟諱,請歸憲法,以示戒懲。蓋以中書既委參詳,合盡事理,
朕纘承前緒,誘勸將來。多言數窮,雖聖祖之所戒,千慮一得,冀愚者之可從。
因覽文貞之言,遂寬在德之罪,已令停寢,不遣宣行。
劉濤等官列諫垣,宜陳讜議,請定短長之理,以行黜陟之文。昔魏徵則請賞
德參,今濤等請黜在德,事同言異,何相遠哉!將議允俞,恐虧開納。方朝廷粗
理,俊乂畢臻,留一在德不足為多,去一在德未足為少,苟可懲勸,朕何憂焉!
但緣情在傾輸,理難黜責,濤等敷奏,朕亦優容,宜體含宏,勉思竭進,凡百在
下,悉聽朕言。
夏四月辛巳,宰臣判三司張延朗奏:“州縣官征科條格,其令錄在任征科,
依限了絕,一年加階,兩年與試銜,三年皆及限了絕,與服色。攝任者一年內了
絕,仍攝,二年三年內皆及限,與真命。其主簿同縣令條。本判官一年加階,二
年改試銜,三年轉官。本曹官省限內了絕,與試銜。諸節級三年內並了絕者,與
賞錢三十貫。其責罰依天成四年五月五日敕施行。”從之。癸未,御史中丞盧損
等進清泰元年以前十一年制敕,堪悠久施行者三百九十四道,編為三十卷。其不
中選者,各令所司封閉,不得行用。詔其新編敕如可施行,付御史台頒行。以宰
相盧文紀兼太微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姚顗加門下侍郎,監修國史張延朗兼集賢殿
大學士。以樞密使韓昭允為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平章事。乙酉,以前武勝軍節
度使張萬進為鄜州節度使。辛卯,以宣徽南院使劉延皓為刑部尚書,充樞密使;
以司天監耿瑗為太府卿;以偽蜀右衛上將軍胡杲通為司天監;以宣徽北院使房暠
為左衛上將軍,充宣徽南院使;以樞密副使劉延朗為左領軍上將軍,充宣徽北院
使兼樞密副使。
五月丙申,新州、振武奏,契丹寇境。乙巳,詔:“天下見禁囚徒,自五月
十二日以前,除十惡五逆、放火燒舍、持仗sha6*人、官典犯贓、偽行印信、合造毒
藥並見欠省錢外,罪無輕重,一切釋放。”庚戌,詔不得貢奉寶裝龍鳳雕鏤刺作
組織之物。中書奏:“準敕,凡廟諱但迴避正文,其偏旁文字不在減少點畫。今
定州節度使楊檀、檀州、金壇等名,酌情制宜,並請改之。其表章文案偏旁字闕
點畫,凡臣僚名涉偏旁,亦請改名。”詔曰:“偏旁文字,音韻懸殊,止避正呼,
不宜全改。楊檀賜名光遠,余依舊。”甲寅,以戶部侍郎楊凝式為秘書監,以尚
書禮部侍郎,盧導為尚書右丞,以尚書右丞鄭韜光為尚書左丞。丙辰,以端明殿
學士李專美為兵部侍郎,以端明殿學士李崧為戶部侍郎,以翰林學士馬裔孫為禮
部侍郎,以禮部郎中、充樞密院直學士品琦為給事中,並充職如故。太子少保致
仕任圜贈尚書右僕射,以順化軍節度使兼彰聖都指揮使、北面行營排陣使安審琦
為邢州節度使。庚申,以兵部尚書李鈴為太常卿,以禮部尚書王權為戶部尚書,
以太常卿李懌為禮部尚書。癸亥,以六軍諸衛判官、給事中張允為右散騎常侍。
六月甲子朔,新州上言,契丹入寇。乙丑,有司上言,宣憲皇太后陵請以順
從為名,從之。振武奏,契丹二萬騎在黑榆林。丁卯,以太子少保致仕朱漢賓卒
廢朝。壬申,命史官修撰明宗實錄。契丹寇應州。以新州節度使楊漢賓為同州節
度使,以前晉州節度使翟璋為新州節度使。庚辰,北面招討使趙德鈞奏,行營馬
步軍都虞候、定州節度使楊光遠,行營排陣使、邢州節度使安審琦帥本軍至易州,
見進軍追襲契丹次。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奏,邊軍乏芻糧,其安重榮巡邊兵士欲移
振武就糧。從之。尋又奏,懷、孟租稅,請指揮於忻、代州輸納。朝廷以邊儲不
給,詔河東戶民積粟處,量事抄借,仍於鎮州支絹五萬匹,送河東充博採之直。
是月,北面轉運副使劉福配鎮州百姓車子一千五百乘,運糧至代州。時水旱民飢,
河北諸州困於飛挽,逃潰者甚眾,軍前使者繼至,督促糧運,由是生靈咨怨。辛
巳,詔諸州府署醫博士。丙戌,以前許州節度使李從昶為右龍武統軍,以前彰國
軍節度使沙彥珣為右神武統軍。
秋七月丙申,石敬瑭奏,斬挾馬都指揮使李暉等三十六人,以謀亂故也。時
敬瑭以兵屯忻州,一日,軍士喧噪,遽呼萬歲,乃斬挾暉等以止之。(《契丹國
志》:契丹屢攻北邊,時石敬瑭將大兵屯忻州,潞王遣使賜軍士夏衣,傳詔撫諭,
軍士呼萬歲者數四。敬瑭懼,幕僚段希堯請誅其倡者,敬瑭命劉知遠斬三十六人
以殉。潞王聞,益疑之。)御史中丞盧損奏:“準天成二年七月敕,每月首、十
五日入閣,罷五日起居。臣以為中旬排仗,有勞聖躬,請只以月首入閣,五日起
居依舊。又準天成三年五月、長興二年七月敕,許諸州節度使帶使相歲薦僚屬五
人,余薦三人,防禦、團練使薦二人,今乞行釐革。又長興二年八月敕,州縣佐
官差充馬步判官,仍同一任,乞行止絕,依舊衙前選補。”詔曰:“今後藩臣帶
使相許薦三人,余薦二人,直屬京防禦、團練使薦一人,余並從之。”丁酉,回
紇可汗仁美遣使貢方物。西京弓弩指揮使任漢權奏,六月二十一日與川軍戰於金
州之漢陰,王師不利,其部下兵士除傷痍外,已至鳳翔。先是,盩啡鎮將劉贇引
軍入川界,為蜀將全師郁所敗。金州都監崔處訥重傷,諸州屯兵潰散。金州防禦
使馬全節收合州兵,固守獲全。以樞密使劉延皓為天雄軍節度使。甲辰,以右神
武統軍沙彥珣權知雲州。乙巳,以徐州節度使張敬達充北面行營副總管。時契丹
入邊,石敬瑭屢請益兵,朝廷軍士多在北鄙,俄聞忻州諸軍呼噪,帝不悅,乃命
敬達為北軍之副,以減敬瑭之權也。丁巳,宰臣盧文紀等上疏,其略曰:
臣近蒙召對,面奉天旨:“凡軍國庶事,利害可否,卿等合盡言者。”臣等
謬處台衡,奉行制敕,但緣事理,互有區分,軍戎不在於職司,錢穀非關於局分,
苟陳異見,即類侵官。況才不濟時,職非經遠,因五日起居之例,於兩班旅見之
時,略獲對揚,兼承顧問。衛士周環於階陛,庶臣羅列於殿庭,四面聚觀,十手
所指,臣等苟欲各伸愚短,此時安敢敷陳。韓非昔懼於說難,孟子亦憂於言責。
臣竊奉本朝故事,肅宗初平寇難,再復寰瀛,頗經涉於艱難,尤勤勞於委任。每
正衙奏事,則泛咨訪於群臣;及便殿詢謀,則獨對揚於四輔。自上元年後,於長
安東內置延英殿,宰臣如有奏議,聖旨或有特宣,皆於前一日上聞。對御之時,
只奉冕旒,旁無侍衛。獻可替否,得曲盡於討論:舍短從長,故無虞於漏泄。君
臣之際,情理坦然。伏望聖慈,俯循故事,或有事關軍國,謀系否臧,未果決於
聖懷,要詢訪於臣輩,則請依延英故事,前一日傳宣。或臣等有所聽聞,切關利
害,難形文字,須面敷揚,臣等亦依故事,前一日請開延英。當君臣奏議之時,
只請機要臣僚侍立左右。兼乞稍霽威嚴,恕臣荒拙,雖乏鷹鸇之效,庶盡葵藿之
心。
詔曰:“卿等濟代英才,鎮時碩德,或締構於興王之日,或經綸於纘聖之時,
鹽梅之任俱崇藥石之言並切,請復延英之制,以伸議政之規。而況列聖遺芳,皇
朝盛事,載詳徵引,良切嘆嘉。恭惟五日起居,先皇垂範,俟百僚之俱退,召四
輔以獨升,接以溫顏,詢其理道,計此時作事之意,亦昔日延英之流。朕叨獲嗣
承,切思遵守,將成其美,不爽兼行。其五日起居,仍令仍舊,尋常公事,亦可
便舉奏聞。或事屬機宜,理當秘密,量事緊慢,不限隔日,及當日便可於閣門祗
候,具榜子奏聞。請面敷揚,即當盡屏侍臣,端居便殿,佇聞高議,以慰虛懷。
朕或要見卿時,亦令當時宣召,但能務致理之實,何必拘延英之名。有事足可以
討論,有言足可以陳述,宜以沃心為務,勿以逆耳為虞。勉罄謀猷,以裨寡昧。”
帝性仁恕,聽納不倦,嘗因朝會謂盧文紀等曰:“朕在藩時,人說唐代為人主端
拱而天下治,蓋以外恃將校,內倚謀臣,故端拱而事辦。朕荷先朝鴻業,卿等先
朝舊臣,每一相見,除承奉外,略無社稷大計一言相救,坐視朕之寡昧,其如宗
社何!”文紀等引咎致謝,因奏延英故事,故有是詔。
八月庚午,滑州節度使高允韜卒。壬申,以右衛上將軍王景戡為左衛上將軍,
以右神武統軍婁繼英為右衛上將軍。己卯,以西上閣門使、行少府少監兼通事舍
人蘇繼顏為司農卿,職如故。辛巳,以權知雲州、右神武統軍沙彥珣為雲州節度
使。鄴都sha6*人賊陳延嗣並母、妹、妻等並棄市。延嗣父子相承,與其妹、妻於諸
州郡誘人殺之,而奪其財,前後被殺者數百人,至是事泄而誅之。癸未,以前潞
州行軍司馬陳元為將作監,以元善醫,故有是命。丁亥,以洺州團練使李彥舜為
義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傅。太原奏,達靼部族於靈邱安置。己丑,以太子少保致
仕戴思遠卒廢朝。庚寅,以前兗州節度使楊漢章為左神武統軍,以前邢州節度使
康思立為右神武統軍。潞州奏,前雲州節度使安重霸卒。
九月己亥,以河陽節度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安從進為襄州節度使;以襄州
節度使趙在禮為宋州節度使。癸卯,以忠正軍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宋審虔
為河陽節度使,典軍如故。己酉,禮部貢院奏:“進士請夜試,童子依舊錶薦,
重置明算道舉。舉人落第後,別取文解。五科試紙,不用中書印,用本司印。”
並從之。以宣徽南院使房暠為刑部尚書,充樞密使;以宣徽北院使、充樞密副使
劉延朗為宣徽南院使,充樞密副使。丙辰,以左僕射李愚卒廢朝。
冬十月丁卯,幸崇道宮、甘泉亭。己巳,以左衛上將軍李頃為左領軍上將軍。
北面行營總管石敬瑭奏,自代州歸鎮。庚午,以晉州節度使張溫卒廢朝。甲戌,
幸趙延壽、張延朗第。丁丑,以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李專美為秘書監,充宣徽
北院使。庚寅,以左諫議大夫唐汭為左散騎常侍。
十一月庚子,以左驍衛上將軍郝瓊為左金吾上將軍,以光祿卿王玟為太子賓
客。以徐州節度使張敬達為晉州節度使,依前充大同、振武、威塞、彰國等軍兵
馬副總管。丁未,以秘書少監丁濟為太子詹事。乙卯,以前金州防禦使馬全節為
滄州留後。(《通鑑》:劉延朗欲除全節絳州刺史,群議沸騰。帝聞之,以為橫
海留後。)渤海國遣使朝貢。
十二月戊辰,禁用鉛錢。壬申,以中書侍郎兼兵部尚書、充樞密使韓昭允為
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充河中節度使。甲戌,以宗正少卿李延祚為將作監致仕。
丁丑,故武安軍州節度使、累贈太傅劉建峰贈太尉,從湖南之請也。戊寅,太常
奏:“來年正月一日上辛,祀昊天上帝於圓丘,依禮大祠不朝。”詔曰:“祀事
在質明前,儀仗在日出後,事不相妨,宜依常年受朝。”壬午,以翰林學士承旨、
戶部侍郎程遂為兵部侍郎;翰林學士、工部侍郎崔梲為戶部侍郎;翰林學士、中
書舍人和凝為工部侍朗,並依前充職。乙酉,以前秘書監楊凝式為兵部侍郎。己
醜,以前同州節度使馮道為司空,以尚書右僕射劉煦為左僕射,以太子少師盧質
為右僕射,以兵部侍郎馬縞兼國子祭酒。
0
猜你喜歡
風骨第二十八
《文心雕龍》 《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作者題詞
《牡丹亭》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4部-14
《安娜·卡列尼娜》 當卷七十五下 表第十五下
《新唐書》 ◎宰相世系五下 常氏出自姬卷四十九下 志第三十九下
《新唐書》 ◎百官四下 ○王府官卷一百二十二 志第七十五
《宋史》 ◎禮二十五(凶禮一) ○山卷一百三十八 列傳第六十三
《新唐書》 ◎二李馬路 李嗣業,字嗣業卷四百三 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宋史》 ○趙方 賈涉 扈再興 孟宗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
《後漢書》 郭躬字仲孫,潁川陽翟人也。家世衣卷四百八十一 列傳二百六十八
《清史稿》 ◎儒林二 顧炎武 張爾岐卷二十八
《水經注》 ○沔水中 △又東過堵陽縣,格列佛遊記-第四卷-02
《格列佛遊記》 作安娜_卡列寧娜(上)-第3部-06
《安娜·卡列尼娜》 馬卷一百六十 列傳第八十五
《新唐書》 ◎徐呂孟劉楊潘崔韋 徐浩,卷一一四 奏議卷十八
《歐陽修集》 ◎政府進札子五首 【言西邊幻滅(下)-第三部-發明家的苦難-下編-03-捧場的陰謀
《幻滅》 凡格列佛遊記-第一卷-03
《格列佛遊記》 作卷六 秦四
《戰國策》 ○秦取楚漢中 秦取楚漢中,第十九回 林沖水寨大並火 晁蓋梁山小奪泊
《水滸傳》 詩曰: 獨據梁山志可羞,嫉卷一百四十六 列傳第九十六
《舊唐書》 ○薛播 鮑防 李自良 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