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六兼齋有會》
全文:
六兼向所名,意取絳州語。
茲來有所思,於我似缺許。
既乃憶內典,根塵皆六數。
兼以謂之無,是義頗可取。
參考注釋
既乃
猶於是。 漢 張衡 《西京賦》:“既乃珍臺蹇產以極壯,墱道邐倚以正東。”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客或問焉,每患其無以對也,既乃易之為‘吏隱’。” 明 李東陽 《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銘》:“ 仲律 戚戚強答語,殊不釋,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無銘。”
內典
佛教徒稱佛經為內典。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內典初門,設五種禁;外典仁義禮智信,皆與之符。” 宋 王禹偁 《左街僧錄通惠大師文集序》:“釋子謂佛書為內典,謂儒書為外學。”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蔣太史》:“為人篤嗜內典,一意台宗,雖早登禁林,常有出世之想。” 柳亞子 《<燕子龕遺詩>序》:“君精通內典,然未嘗見其登壇説法。”
根塵
佛教語。佛家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色之所依而能取境者謂之根;根之所取者,謂之塵。合稱根塵。《楞嚴經》卷五:“根塵同源,縛脫無二。” 唐 王維 《能禪師碑》:“至於定無所入,慧無所依,大身過於十方,本覺超於三世,根塵不滅,非色滅空,行願無成,即凡成聖。” 宋 蘇軾 《次韻定慧長老守欽見寄》之四:“根塵各清浄,心境兩奇絶。” 清 黃宗羲 《澤望黃君壙志》:“深恨釋氏根塵洗滌未浄。”
乾隆名句,六兼齋有會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