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岩原文
房星墮地化為石,峭壁蒼岩三萬尺。
長風吹散楚天雲,突兀秋空聳晴碧。
神駿何年此地游,至今隱字石間留。
仙駢一去無訊息,山下蒼江空自流。
吾聞行地須良馬,古來不惜千金價。
吁嗟騏驥世不常,愁見駑駘滿中野。
安得神龍下紫虛,風雷白晝騰天衢。
出為大將平狂寇,入為君王駕輅車。
詩詞問答
問:天馬岩的作者是誰?答:沈暉
問:天馬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古今圖書集成
參考注釋
房星
(1).星宿名。即房宿。古時以之象徵天馬。《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亦曰天駟,為天馬,主車駕。” 唐 李賀 《馬詩》之四:“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 王琦 匯解引《瑞應圖》:“馬為房星之精。”
(2).用以借指馬。 明 何景明 《悼馬詩》:“渥水千年降,房星一夜隳。”參見“ 房宿 ”。
墮地
落地。指出生。 唐 杜甫 《錦樹行》:“生男墮地要膂力,一生富貴傾邦國。” 宋 辛棄疾 《水龍吟》詞:“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 素娥 、 秋鴻 來自 岐山 ,竝為 可覲 述 仲仙 所產之女名 緑嬰 ,以墮地時有緑鸚鵡適至也。”
峭壁
陡峭的山崖
長風
(1).遠風。 戰國 楚 宋玉 《高唐賦》:“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 靈胥 。” 劉逵 註:“長風,遠風也。” 唐 杜甫 《龍門閣》詩:“長風駕高浪,浩浩自太古。” 明 高啟 《夢遊仙》詩:“長風八萬里,夜入通明天。”
(2).暴風;大風。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一引《兼明苑》:“風暴疾而起者謂之長風。” 明 劉基 《擬連珠》之五十:“長風烈烈,難行折舵之舟。”
散楚
管閒事,說閒話。 元 曾瑞 《紅繡鞋·風情》曲:“由那快掄鍬的閃著手腕,散楚的叫破咽喉,俺兩個痛關心的情越有。”
天雲
(1).天空之雲。《後漢書·獨行傳·諒輔》:“未及日中時,而天雲晦合。”
(2).常以之喻高遠。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獨馳思於天雲之際,無物象而能傾。” 南朝 宋 謝靈運 《述祖德詩》之一:“達人貴自我,高情屬天雲。”
突兀
(1) 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出乎意料
晴碧
(1).湛藍。 清 吳敏樹 《說釣》:“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汎然。” 茅盾 《色盲》五:“他本能地仰頭四望,只是晴碧的五月天。”
(2).指湛藍的天空。 唐 莊南傑 《相和歌辭·陽春曲》:“沙鷗白羽翦晴碧,野桃紅艷燒春空。” 唐 溫庭筠 《郭處士擊甌歌》:“晴碧煙滋重疊山,羅屏半掩桃花月。”
神駿
(1).良馬。 晉 王嘉 《拾遺記·魏》:“﹝其馬號曰‘白鵠’,﹞行數百里,瞬息而至。馬足毛不濕。時人謂為乘風而行,亦一代神駿也。”
(2).形容良馬、猛禽等姿態雄健。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支道林 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畜馬不韻。’ 支 曰:‘貧道重其神駿。’” 宋 蘇軾 《贈僧》詩:“莫學 王郎 與 支遁 ,臂鷹走馬憐神駿。”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女俠》:“﹝ 新城 令 崔懋 ﹞遇一婦人,可三十餘……騎黑衛,極神駿。”
(3).形容文藝作品意境神奇新穎。 明 顧起綸 《國雅品·釋品》:“﹝ 果斌 ﹞五言多有佳者,如‘鳥栖雲外樹,龍護鉢中蓮。’‘谷響珠泉落,巖危草閣懸。’是神駿語。”
此地
這裡,這個地方。 唐 駱賓王 《於易水送人》詩:“此地別 燕丹 ,壯士髮衝冠。”《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我初到此地,並不曾認得一個人。” 洪深 《抗戰十年來中國的戲劇運動與教育》:“集合在此地的都是青年。”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訊息
(1) 情況報導
訊息靈通人士
(2) 音信
杳無訊息
空自
徒然;白白地。 南朝 梁 何遜 《哭吳興柳惲》詩:“樽酒誰為滿,靈衣空自披。”《清平山堂話本·契約文字記》:“萬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儒林外史》第三九回:“不瞞長兄説,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餘年。” 清 李漁 《風箏誤·詫美》:“令愛不堪偕伉儷,老堂空自費調停。”
行地
(1).行於地上。《淮南子·人間訓》:“今人待冠而飾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蜀郡 有 萬里橋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萬里則歸。’”
(2).《易·坤》:“牝馬地類,行地無疆。” 王弼 註:“地之所以得無疆者,以卑順行之故也。乾以龍御天,坤以馬行地。” 孔穎達 疏:“以柔順為體,終無禍患,順行地無疆,不復窮已。”後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順。《後漢書·皇后紀贊》:“乘剛多阻,行地必順。”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遠國之民,望如父母,近國之民,從如流水。故行地滋遠,得人彌眾,是何也?懷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處世實踐。《莊子·人間世》:“絶跡易,無行地難。” 王先謙 集解引 宣穎 云:“人之處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跡難。”
(5).經行的地方。 宋 楊萬里 《見澹庵胡先生舍人》詩:“補天老手何須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良馬
駿馬。《詩·鄘風·乾旄》:“素絲紕之,良馬四之。”《墨子·親士》:“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 三國 魏 曹丕 《善哉行》之一:“策我良馬,被我輕裘,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古來
自古以來
古來如此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唐· 李白《將進酒》
試問古來幾曾見破鏡能重圓。——清· 林覺民《與妻書》
不惜
(1)
不顧惜
不惜工本
(2)
捨得
為革命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
千金價
價值極高。 漢 王充 《論衡·率性》:“世稱利劍有千金之價。” 唐 陳凝 《馬》詩:“自有千金價,寧忘 伯樂 酬。”
吁嗟
(1).嘆詞。表示憂傷或有所感。《楚辭·卜居》:“吁嗟嘿嘿兮,誰知吾之廉貞。”《文選·謝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詩>》:“平生仰令圖,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韓詩章句》:“吁嗟,嘆辭也。” 陳毅 《感事書懷》詩:“吁嗟我與汝,滄海之一粟。”
(2).嘆詞。表示讚美。 明 黃溥 《閒中今古錄》:“至今兒孫主沙漠,吁嗟 趙 氏何其隆!” 清 黃遵憲 《紀事》詩:“吁嗟 華盛頓 ,及今百年矣。”
(3).哀嘆;嘆息。《孔子家語·執轡》:“民惡其殘虐,莫不吁嗟。”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一人吁嗟,王道為虧。” 唐 寒山 《詩》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樂交煎勿底涯。”《剪燈新話·秋香亭記》:“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辭。”《紅樓夢》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長嘆一聲,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韻。”
騏驥
千里馬
騏驥一躍。——《荀子·勸學》
不常
(1).不固定。《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 傳:“天之禍福惟善惡所在,不常在一家。” 漢 張衡 《西京賦》:“不常厥土, 盤庚 作誥。”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
(2).異常;反常。《晏子春秋·諫下十三》:“作服不常,以笑諸侯。” 吳則虞 集釋引 蘇輿 云:“言作不常之服,以為笑於諸侯。” 元 元懷 《拊掌錄》:“畫人物不常,鳥或四足,獸或兩翼,人或儒冠而僧衣。”
(3).不平凡;卓越。 晉 陶潛 《搜神後記》卷四:“夜夢一女,年可十七八,顏色不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習鑿齒 史才不常, 宣武 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 荊州 治中。”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去國時雖久,安邦志不常。”
(4).時常。《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焦氏 ﹞待婢僕們也十分寬恕,不常賞賜小東西。”
(5).猶無常。死的婉辭。 唐 韓愈 《祭故陝府李司馬文》:“如何不常,以至大故!”
駑駘
(1).指劣馬。《楚辭·九辯》:“卻騏驥而不乗兮,策駑駘而取路。” 唐 李群玉 《驄馬》詩:“青芻與白水,空笑駑駘肥。” 清 陳維崧 《簇水·見古寺放生馬而嘆之》詞:“草頭一點,猛氣削駑駘凡馬。”
(2).喻低劣的才能。《晉書·荀崧傳》:“臣學不章句,才不弘通……思竭駑駘,庶增萬分。” 明 唐順之 《與王堯衢書》:“當今之士,隱居篤學、修名砥節如 湖州 唐子 、 平涼 趙子 輩者,凡若干人,僕之駑駘,十不及其二三。” 鄒韜奮 《<萍蹤寄語二集>弁言》:“我於愧怍之餘,一面想乘此機會把自己充實一些,以作繼續為社會勉竭駑駘的準備;一面仍時常不忘須就淺見所及,記些出來向垂念我的好友們報告報告。”
(3).喻才能低劣者。 元 無名氏 《謝金吾》第一折:“割捨了我個老裙釵,博著你個潑駑駘。”
(4).平庸無能。 明 無名氏 《四賢記·具慶》:“自媿駑駘,幸覩容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二回:“承大帥栽培,深恐駑駘,不足以副憲意。”
中野
(1).原野之中。《易·繫辭下》:“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史記·淮陰侯列傳》:“今 楚 漢 分爭,使天下無罪之人肝膽塗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勝數。” 三國 魏 曹植 《送應氏》詩之一:“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清 顧炎武 《先妣忌日》詩:“秋雨秀連中野蔚,夕陽光起北園葵。”
(2).古邑名。《逸周書·殷祝》:“ 湯 將放 桀 於 中野 。” 朱右曾 校釋:“ 中野 ,邑名。”
神龍
(1).謂龍。相傳龍變化莫測,故有此稱。《韓詩外傳》卷五:“如神龍變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之道也!”《文選·張衡<西京賦>》:“若神龍之變化,章後皇之為貴。” 薛綜 註:“龍出則昇天,潛則泥蟠,故云變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我所仗劍,神龍見授,以誅後伏,以斬不臣。”
(2). 三國 吳 都 建業 正殿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抗 神龍 之華殿,施榮楯而捷獵。” 劉逵 註:“ 神龍 , 建業 正殿名。”
紫虛
天空。因雲霞映日而天空呈紫色。 三國 魏 曹植 《遊仙詩》:“意欲奮六翮,排霧凌紫虛。” 唐 宋之問 《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雲罕明丹壑,霜笳徹紫虛。” 清 方文 《都昌懷古七詠·蘇真君躭》:“一日乘白鶴,如雲翔紫虛。”
風雷
(1).風和雷。《易·益》:“風雷,益。” 宋 曾鞏 《喜雨》詩:“更喜風雷生北極,頓驅雲雨出靈湫。” 清 袁枚 《續新齊諧·天上過船》:“ 乾隆 五十五年五月十四日,風雷大作。”
(2).形容響聲巨大。 唐 方乾 《因話天台勝異仍送羅道士》詩:“石上叢林礙星斗,窗前瀑布走風雷。” 宋 蘇軾 《送鄭戶曹》詩:“山水自相激,夜聲轉風雷。”
(3).比喻威猛的力量或急劇變化的形勢。 宋 蘇軾 《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詩:“一朝鼓角鳴地中,帳下美人空掩面;豈如千騎平時來,笑談謦欬生風雷。”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十:“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廖仲愷 《壬戌六月禁錮中聞變有感》詩:“ 珠江 日夕起風雷,已倒狂瀾孰挽迴?”
白晝
在白天;在光天化日之下
白晝見鬼
天衢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唐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觀卻望湖水》詩:“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清 黃遵憲 《病中紀夢述梁任父》詩:“道逢兩神人,排雲上天衢。”
(2).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劉良 註:“天衢, 洛陽 也。”《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遠處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寃獄書》:“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 島 ( 賈島 )忽吟曰:‘落葉滿 長安 。’” 宋 梅堯臣 《送張著作孟侯宰上元》詩:“天衢車馬跡,急若機上梭。”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 庥 ”。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註:“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
大將
(1) 軍銜。將官的最高一級
(2) 比喻某一集團中的重要人物
(3) 高級將領的泛稱
當羅馬大將愷徹未到時。——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君王
古稱天子或諸侯
君王為人不忍。——《史記·項羽本紀》
君王與沛公飯。
輅車
天子的乘車。《國語·晉語七》:“輅車十五乘。”《舊唐書·劉子玄傳》:“至如陵廟巡謁,王公冊命,則盛服冠履,乘彼輅車。” 明 朱鼎 《玉鏡台記·擊幘》:“輅車鹵簿,教坊樂器,八寳九鼎,異器奇珍,不知其數。”